-
公开(公告)号:CN114526040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252316.4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量层状非均质油藏二氧化碳泡沫驱重力分异距离的装置,包括CO2气瓶、表面活性剂溶液装置、驱替泵、空气质量流量计、低速搅拌器、内置滤网管线、可视化平板模型、压力监测器、图像摄取设备、光源设备、图像采集装置、实时数据采集装置。本申请还提供了利用上述装置测量层状非均质油藏二氧化碳泡沫驱重力分异距离的方法。本申请提供的装置可以直接观测非稳态驱替过程到稳态驱替过程中二氧化碳泡沫的驱替规律,研究泡沫在向上运移过程中的破灭规律;所采用的可视化平板模型可以准确模拟油藏纵向非均质性对二氧化碳泡沫驱重力分异距离的影响,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揭示泡沫延长重力分异距离驱替机理。
-
公开(公告)号:CN115012877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210737323.3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增加高温咸水层二氧化碳溶解度的水平井管柱,包括井筒和冷却装置,井筒一端与用于承载二氧化碳的储存装置连通,井筒的另一端穿过上覆岩层设于咸水层;冷却装置用于降低注入的二氧化碳的温度,冷却装置设于井筒。当从地面向咸水层注入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经过冷却装置降温,以使二氧化碳在咸水层内具有较低的温度,从而提高二氧化碳在咸水层内的溶解度,进而增强咸水层的埋存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02778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01625.5
申请日:2023-08-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9/00 , E21B47/002 , E21B43/2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油气田开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视化储层模拟装置、系统以及控制方法。可视化储层模拟装置包括:阶梯式下密封板,用于密封和作为多孔介质主要容器,阶梯式下密封板设置有第一预设数量的井眼,每个井眼之间由连通性的刻蚀喉道相连,刻蚀喉道刻蚀在阶梯式下密封板的基底上,且刻蚀喉道的厚度低于基底的厚度,阶梯式下密封板包括预留空腔,预留空腔内填充有多种填充成分组成的填充物,以形成多孔介质;可视化上密封板,用于与阶梯式下密封板连接,并设置有与阶梯式下密封板的每个井眼对应的贯穿孔,贯穿孔用于观察阶梯式下密封板的井眼。以增加可视化储层模拟装置的耐压性,同时便于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图像采集以供用户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5012877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737323.3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增加高温咸水层二氧化碳溶解度的水平井管柱,包括井筒和冷却装置,井筒一端与用于承载二氧化碳的储存装置连通,井筒的另一端穿过上覆岩层设于咸水层;冷却装置用于降低注入的二氧化碳的温度,冷却装置设于井筒。当从地面向咸水层注入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经过冷却装置降温,以使二氧化碳在咸水层内具有较低的温度,从而提高二氧化碳在咸水层内的溶解度,进而增强咸水层的埋存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341885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211039467.8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3/24 , G06F30/20 , G06F119/0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了蒸汽驱窜流通道体积的确定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中目标井的地质参数数据和动态参数数据;其中,所述目标井包括目标注入井和目标生产井;根据所述地质参数数据和所述动态参数数据确定目标注入井和目标生产井之间是否形成窜流通道;在确定形成窜流通道的情况下,将所述窜流通道划分为目标蒸汽区域和目标热水区域;将所述动态参数数据输入至预先构建的目标蒸汽区域和目标热水区域的守恒模型中,得到目标结果;根据目标结果确定窜流通道体积,其中,所述窜流通道体积用于确定调剖封堵措施。基于上述方法能够准确、全面地确定出蒸汽驱窜流通道的体积,从可以指定合理的调剖封堵措施,提高驱油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205490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213460.1
申请日:2023-03-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6Q10/0635 , E21F17/16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衰竭气藏二氧化碳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和泄漏风险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根据注入动态数据确定注入井中注入压力随注入时间变化的对应关系;并通过预先确定的不同的废弃井渗透率、不同的衰竭气藏渗透率以及不同的衰竭气藏‑上覆水层体积比的条件下分别对应的压力‑时间对应关系,反演确定废弃井渗透率、衰竭气藏渗透率以及衰竭气藏‑上覆水层体积比;并由此确定废弃井泄漏速率和二氧化碳的最大封存量。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无需过多详细的地质资料,也不存在对目标靶场的边界存在规则边界的限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二氧化碳封存潜力以及泄漏风险评价的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20548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078925.7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6Q10/0635 , G06Q10/0639 , G06Q50/02 , G06Q50/26 ,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泄漏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油气田开发领域,包括:基于预先建立的部分渗透边界页岩气藏多段压裂水平井物理模型建立页岩渗流数学模型;对页岩渗流数学模型进行无因次化处理,得到处理后的数学模型,对处理后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得到注入压力响应解析解;建立压力响应理论图版,对注入井注入压力动态曲线与压力响应理论图版进行拟合,得到储层边界泄漏比;基于储层边界泄漏比绘制泄漏率变化曲线,根据泄漏率变化曲线对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泄漏风险进行实时评估。通过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对目标区块的泄漏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为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的高效、安全推进提供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5341885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1039467.8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3/24 , G06F30/20 , G06F119/0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了蒸汽驱窜流通道体积的确定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中目标井的地质参数数据和动态参数数据;其中,所述目标井包括目标注入井和目标生产井;根据所述地质参数数据和所述动态参数数据确定目标注入井和目标生产井之间是否形成窜流通道;在确定形成窜流通道的情况下,将所述窜流通道划分为目标蒸汽区域和目标热水区域;将所述动态参数数据输入至预先构建的目标蒸汽区域和目标热水区域的守恒模型中,得到目标结果;根据目标结果确定窜流通道体积,其中,所述窜流通道体积用于确定调剖封堵措施。基于上述方法能够准确、全面地确定出蒸汽驱窜流通道的体积,从可以指定合理的调剖封堵措施,提高驱油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60852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210736506.3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泡沫生成与传播的临界速度测量装置,涉及石油天然气开采领域,临界速度测量装置包括二氧化碳气瓶、表面活性剂溶液装置、空气质量流量计、驱替泵、岩心夹持器、压力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装置;数据采集装置实时获取二氧化碳注入岩心夹持器的第一注入速度、表面活性剂溶液注入岩心夹持器的第二注入速度、以及岩心夹持器内岩心的入口处压力和出口处压力;根据第一注入速度、第二注入速度、入口处压力和出口处压力确定岩心内二氧化碳泡沫的生成临界速度与传播临界速度。通过确定二氧化碳泡沫的生成临界速度与传播临界速度能够为油气藏注泡沫开发提供理论依据,进而确定二氧化碳泡沫的最佳注入量,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64310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975024.9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裂缝型油藏模拟实验的三维模型、注采系统和注采方法,涉及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胶筒外壁与筒体内壁之间设有环腔,密封盖盖设于胶筒的两端开口,密封盖边缘与筒体内壁密封连接以封闭环腔,第一法兰盖与筒体可拆卸连接以盖设于筒体的顶部开口,由多个模拟岩块构成的岩块模块设于胶筒内,模拟岩块之间的间隙设有填充物,岩块模块设有注入井和生产井,密封盖上设有多个通孔,第一法兰盖上设有第一井孔和第二井孔,第一井孔经通孔与注入井连通,第二井孔经通孔与生产井连通,筒体的侧壁设有注水口。模型为三维立体结构,更能反映实际裂缝型油藏的复杂结构,从而能够准确模拟裂缝型油藏的流动特性及裂缝‑基质间的动态流体交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