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790926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124665.8
申请日:2015-03-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待评价缝洞单元划分成多个注采井组;计算各注采井组的井控系数,结合预定井控系数指标确定各井组的井控效果区间;计算各注采井组的水驱采收率及吨水换油率,结合预定开发效果指标确定各井组的开发效果区间;计算各注采井组的累积含水率及存水率,根据累积含水率判断是否存在水窜,结合预定存水率指标确定存水效果区间;计算各注采井组的无因次弹性产量比、单储压降及人工水驱指数,结合预定天然能量指标确定各井组的天然能量区间,结合预定人工水驱指标确定水驱效果区间。本发明全面反映了注采井组的注水效果以及达到该效果的原因,使提出的调整措施更有基础依据和针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875148B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1810520795.7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F30/18 , E21B43/20 , E21B43/16 , E21B47/002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分布图的建立方法及模型和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的目标井组区域的地质模型为基础,标记其中的裂缝、溶洞和暗河,获得所述目标井组区域的地质模型三维剖面结构图;以三维剖面结构图为基础,对地质模型进行分层展示,并选择所述目标井组区域的井之间最具代表性的路径对各井进行二维切割连接,得到各井之间的二维剖面图;以二维剖面图为基础,勾划出溶洞和暗河的区域,以勾划出来的封闭区域的整体作为溶洞区,得到二维剖面缝洞结构刻画图;利用地震蚂蚁体数据对二维剖面缝洞结构刻画图中的大尺度裂缝周围的中尺度裂缝进行还原,得到所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分布图。
-
公开(公告)号:CN104120999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315718.X
申请日:2014-07-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8/588 , C08F251/00 , C09K8/594 , E21B33/138 , E21B43/1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级封窜抑制低渗透裂缝型油藏CO2驱窜逸以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所述两级封窜包括:注入天然改性高分子材料为主剂的强胶体系,并经过候凝形成高强胶封堵裂缝;以脂肪胺为封窜剂对低渗基质中的相对高渗透层导致的低粘度CO2的窜逸进行封堵。所述两级封窜技术可以有效控制低渗透裂缝型油藏中CO2驱过程中的窜逸,扩大波及体积,从而提高石油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769151B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1010000807.7
申请日:2010-01-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油水前缘的电阻率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它属于一种在地球物理勘探开发物理模拟中对含油水岩芯的地质层的电阻率变化进行测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模拟实际地层(制作人造胶结岩心模型)、布置模拟井、设置前缘监测系统和测量人造胶结岩心模型中的电阻率变化步骤。所述方法不仅仅能够很好地模拟测量地下地质状况,还可以进一步获知储层剩余油的位置及油水前缘的变化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4017001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273395.9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7/00 , E21B47/117 , E21B47/06 , G06Q50/02 ,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缝洞型油藏条件下注入气填充介质扩散试验装置、试验方法与扩散系数确定方法。该装置包括:气体注入系统、注入气填充介质扩散试验系统、压力监测系统及温控系统;注入气填充介质扩散试验系统包括相连接的密封高温高压气体缓冲罐和密封高温高压扩散釜;密封高温高压扩散釜包括可拆卸密封连接的釜体和釜盖,用于放置填充介质模拟岩心且尺寸满足放入其中的填充介质模拟岩心的侧壁不与密封高温高压扩散釜的内壁接触;气体注入系统出口与密封高温高压气体缓冲罐入口连接;压力监测系统分别与密封高温高压气体缓冲罐和密封高温高压扩散釜连接;温控系统用以控制注入气填充介质扩散试验系统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041277B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510440959.1
申请日:2015-07-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征缝洞型油藏水驱开采效果的方法,涉及缝洞型油藏开采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缝洞型油藏开采各时间的油藏驱替压差、水油密度差、油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以及油藏厚度;根据油藏驱替压差、水油密度差、油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以及油藏厚度,确定缝洞型油藏开采各时间对应的重力准数;确定缝洞型油藏开采各时间对应的油藏采收率;根据缝洞型油藏开采各时间对应的重力准数和油藏采收率,确定重力准数和油藏采收率的关系曲线;根据关系曲线确定油藏采收率最大时的重力准数。本发明能够解决当前对于缝洞型油藏水驱效果还没有表征方法,针对传统砂岩油藏的毛细管数不适用于缝洞型油藏开发效果的评价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120999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410315718.X
申请日:2014-07-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8/588 , C08F251/00 , C09K8/594 , E21B33/138 , E21B43/1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级封窜抑制低渗透裂缝型油藏CO2驱窜逸以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所述两级封窜包括:注入天然改性高分子材料为主剂的强胶体系,并经过候凝形成高强胶封堵裂缝;以脂肪胺为封窜剂对低渗基质中的相对高渗透层导致的低粘度CO2的窜逸进行封堵。所述两级封窜技术可以有效控制低渗透裂缝型油藏中CO2驱过程中的窜逸,扩大波及体积,从而提高石油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257101B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310197106.0
申请日:2013-05-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涂层的岩心、岩心夹持器防腐蚀法及岩心驱替实验方法。该具涂层的岩心包括预处理后的原料岩心,及位于预处理后的原料岩心表面的涂层。该岩心夹持器防腐蚀法包括:岩心驱替实验前在预处理后的原料岩心与岩心夹持器接触的表面涂覆涂料,干燥,得到具有涂层的岩心。该岩心驱替实验方法包括:在预处理后的原料岩心与岩心夹持器接触的表面涂覆涂料,干燥,得到具有涂层的岩心;用具有涂层的岩心进行岩心CO2驱替实验。在本发明中,该涂层为具有耐高温性、耐腐蚀性、密封性以及岩心表面附着性的涂层。本发明的具有涂层的岩心、岩心夹持器的防腐蚀方法及岩心CO2驱替实验方法,能够防护岩心夹持器受到CO2腐蚀。
-
公开(公告)号:CN104790926B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510124665.8
申请日:2015-03-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待评价缝洞单元划分成多个注采井组;计算各注采井组的井控系数,结合预定井控系数指标确定各井组的井控效果区间;计算各注采井组的水驱采收率及吨水换油率,结合预定开发效果指标确定各井组的开发效果区间;计算各注采井组的累积含水率及存水率,根据累积含水率判断是否存在水窜,结合预定存水率指标确定存水效果区间;计算各注采井组的无因次弹性产量比、单储压降及人工水驱指数,结合预定天然能量指标确定各井组的天然能量区间,结合预定人工水驱指标确定水驱效果区间。本发明全面反映了注采井组的注水效果以及达到该效果的原因,使提出的调整措施更有基础依据和针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556993B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310551516.0
申请日:2013-11-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渗透油田平面五点法井网二氧化碳驱仿真实验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选择岩心并在所述岩心表面钻与平面五点法井网仿真用夹持器(10)上的五个通孔(12)相对应的五个盲孔;二:将所述岩心装入平面五点法井网仿真用夹持器(10)中;三:向平面五点法井网仿真用夹持器(10)中依次注入水和原油,建立束缚水饱和度;四:通过气体注入装置(31)向平面五点法井网仿真用夹持器(10)中注入二氧化碳,通过产出流体收集及标定设备(21)采集测量实验参数。该方法可以模拟一注四采五点法井网驱替动态,模拟带有裂缝的井间窜流、避免单向流动的启动压力梯度过大现象,从而更接近真实情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