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23998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110101867.6
申请日:2021-01-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F23/288 , G01F23/2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力容器用核料位计设置方法,该方法包括的步骤为:1)根据压力容器内的操作料位,确定核料位计在压力容器上的安装位置;2)根据核料位计的安装位置,确定核料位计的安装顺序如下:a、安装内置核源套管;b、设置核发射源;c、堆焊圆环形凸台;d、加工非穿透开孔;e、安装核射线接收器。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设置核料位计能较大的提高非穿透开孔的深度,从而提高核料位计射线的穿透性,降低核源的剂量,从而降低了核料位计的经济成本与附加的辐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4636094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011472621.1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化工容器中的一种覆土式低温液态烃储存系统,包括覆土的卧式储罐、混凝土储槽以及保冷绝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储槽包围住卧式储罐,在卧式储罐和混凝土储槽间设置保冷绝热系统;采用本发明储罐安放在连续槽型绝热基础的卧式容器,受力状态良好,能有效的降低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的附加弯矩作用。同时储罐能自由伸缩,有效降低低温介质造成的储罐冷缩约束作用。储罐罐体内设有多组加强圈,用于抵抗外部覆土以及基础反力等外部载荷作用,避免储罐屈曲失效。
-
公开(公告)号:CN114636098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011472585.9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石油化工技术领域中的覆土双壳低温液态烃储罐用加强结构,所述覆土双壳低温液态烃储罐由双壳卧式储罐、覆土层、连续砂床基础、土建基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沿卧式双壳储罐轴向方向均布,所述加强结构包括顶板、格构杆件和翼板,所述顶板、格构杆件和翼板通过焊接预制成一个圆环结构,所述格构杆件沿圆周呈竖向、斜置交叉排列;格构杆件两端分别与翼板与顶板焊接;所述顶板与外罐筒体内壁焊接,所述翼板与内罐筒体外壁之间设有绝热垫块。采用本发明的加强结构,能够解决覆土罐外罐承受外部不均匀外压以及內罐重量等载荷的技术问题,同时能保障颗粒状绝热材料能在环形空间内自由流动,易于充装,并且能确保冷量损失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14636090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011472583.X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7C1/00 , F17C1/08 , F17C1/10 , F17C1/12 , F17C13/00 , F17C13/08 , E02D27/38 , E02D31/00 , E02D31/06 , E03F3/02 , E03F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石油化工技术领域中的一种覆土双壳式液态烃低温储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覆土的双层卧式储罐、储罐固定装置、保冷绝热保护系统与排水设施;所述储罐固定装置围绕包围住双层卧式储罐;在所述双层卧式储罐底部与储罐固定装置之间为连续砂床基础,而双层卧式储罐上部以及四周与储罐固定装置之间覆土。采用本发明一种覆土双壳式液态烃低温储存系统,储罐为双壳金属结构,内罐储液并承压介质压力,外罐主要是固定保冷材料以及气密性作用,并且承受外部覆土及基础反力载荷。即使内罐泄漏,外罐也能在一定时间内起到缓冲保护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923998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01867.6
申请日:2021-01-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F23/288 , G01F23/2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力容器用核料位计设置方法,该方法包括的步骤为:1)根据压力容器内的操作料位,确定核料位计在压力容器上的安装位置;2)根据核料位计的安装位置,确定核料位计的安装顺序如下:a、安装内置核源套管;b、设置核发射源;c、堆焊圆环形凸台;d、加工非穿透开孔;e、安装核射线接收器。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设置核料位计能较大的提高非穿透开孔的深度,从而提高核料位计射线的穿透性,降低核源的剂量,从而降低了核料位计的经济成本与附加的辐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287956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101861.9
申请日:2021-01-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容器裙座连接用保护装置,包括压力容器壳体、裙座、温箱、加热盘管和保温层;压力容器壳体与裙座沿压力容器壳体轴向连接,同轴设置;温箱设于裙座与压力容器壳体连接处以下位置,加热盘管设于压力容器壳体与裙座连接处外壁和保温层之间;保温层通过披挂式保温支撑结构设于压力容器壳体外侧,加热盘管通过扁钢固定在披挂式保温支撑结构上。本发明可调节压力容器壳体与裙座之间的温度差,从而有效降低高温时压力容器壳体与裙座连接处的热应力以及温度交变时产生的交变热应力幅,避免裙座与压力容器壳体连接处的棘轮失效与疲劳失效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4636098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011472585.9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石油化工技术领域中的覆土双壳低温液态烃储罐用加强结构,所述覆土双壳低温液态烃储罐由双壳卧式储罐、覆土层、连续砂床基础、土建基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沿卧式双壳储罐轴向方向均布,所述加强结构包括顶板、格构杆件和翼板,所述顶板、格构杆件和翼板通过焊接预制成一个圆环结构,所述格构杆件沿圆周呈竖向、斜置交叉排列;格构杆件两端分别与翼板与顶板焊接;所述顶板与外罐筒体内壁焊接,所述翼板与内罐筒体外壁之间设有绝热垫块。采用本发明的加强结构,能够解决覆土罐外罐承受外部不均匀外压以及內罐重量等载荷的技术问题,同时能保障颗粒状绝热材料能在环形空间内自由流动,易于充装,并且能确保冷量损失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14636097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011469158.5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石油化工技术领域中的一种半地上覆土双壳式液态烃低温储存系统,包括覆土的双层卧式储罐、储罐固定装置、保冷绝热保护系统和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罐固定装置围绕包围住双层卧式储罐;双层卧式储罐底部与储罐固定装置之间为连续砂床基础,而双层卧式储罐上部以及四周与储罐固定装置之间覆土。储罐固定装置中土建基础的上表面在地坪以下。采用本发明,储罐为双壳金属结构,储罐双壁环形空间设有多组加强圈。双壁储罐以及内部加强圈的综合作用,有效的提高了储罐对外部载荷如覆土、基础反力以及基础不均匀沉降载荷作用承载能力,避免其强度以及屈曲失效。
-
公开(公告)号:CN107883370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610870792.7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2G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2G3/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式蒸汽过热器。它在壳程壳体(1)的内腔中自内向外垂直设置有中心管(6)、内套筒(7)和外套筒(8)。中心管与内套筒之间形成内侧换热通道(9),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形成外侧换热通道(10),外套筒与壳程壳体之间形成流动通道。U型管入口管段(31)的主体位于外侧换热通道中,U型管返回管段(32)的主体位于内侧换热通道中。中心管的下部与工艺气体进气管(15)相连,壳程壳体上设有工艺气体出口管(16)。管程壳体(2)上设有蒸汽入口管(17)。管程壳体的内腔中在管板(5)的中部设有集汽室(12),集汽室上设有过热蒸汽出口管。本发明主要用于石油炼制与化工行业中,以制取高温高压过热蒸汽。
-
公开(公告)号:CN107883789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610870906.8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型管换热器的换热方法。该方法采用本发明提出的U型管换热器,管程介质(20)进入U型管。壳程介质(15)进入中心管(6),再进入内侧换热通道(9)、向U型管尾端的方向流动,与在U型管返回管段(32)中向管板(5)的方向流动的管程介质进行纯逆流换热。之后壳程介质进入外侧换热通道(10)、向管板(5)的方向流动,与在U型管入口管段(31)中向U型管尾端的方向流动的管程介质进行纯逆流换热。换热后的壳程介质流经流动通道(11),最后从壳程介质出口管(16)流出。换热后的管程介质进入管程介质聚集室(12),最后从管程介质出口管(13)流出。本发明可用于各种气液介质的换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