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91980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111216235.0
申请日:2021-10-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C09K8/5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田调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田注水井用调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调剖剂包括三维网状聚合物主体和通过氢键结合在所述三维网状聚合物主体上的酚类物质和醛类物质;三维网状聚合物主体的主链至少含有丙烯酰胺结构单元、共聚结构单元;主链之间通过如下交联结构单元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应用时,三维网状聚合物主体的碳酸酯键水解断裂,生成聚合物;酚类物质和醛类物质作为交联剂,与聚合物发生交联反应,生成用于调剖的交联聚合物。该调剖剂在注入过程中及刚进入地层时为凝胶颗粒调剖剂,具有高强度,可封堵高吸水层,减小后续调剖剂推进速度;当调剖剂向地层深部推进时,生成交联聚合物调剖剂,封堵地层深部,起深部调剖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991980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111216235.0
申请日:2021-10-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C09K8/5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田调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田注水井用调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调剖剂包括三维网状聚合物主体和通过氢键结合在所述三维网状聚合物主体上的酚类物质和醛类物质;三维网状聚合物主体的主链至少含有丙烯酰胺结构单元、共聚结构单元;主链之间通过如下交联结构单元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应用时,三维网状聚合物主体的碳酸酯键水解断裂,生成聚合物;酚类物质和醛类物质作为交联剂,与聚合物发生交联反应,生成用于调剖的交联聚合物。该调剖剂在注入过程中及刚进入地层时为凝胶颗粒调剖剂,具有高强度,可封堵高吸水层,减小后续调剖剂推进速度;当调剖剂向地层深部推进时,生成交联聚合物调剖剂,封堵地层深部,起深部调剖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69256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310286511.3
申请日:2023-03-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分解稠油生氢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分解稠油生氢中微生物优选与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选择的用于微生物分解稠油生氢的微生物,形成微生物完备数据集VM,并建立与微生物完备数据集VM对应的微生物生氢量完备数据集HVM;建立微生物分解稠油生氢中微生物质量模型;建立微生物分解稠油生氢微生物注入量模型;建立微生物分解稠油生氢量模型,并评价所选择的微生物分解稠油生氢的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微生物分解稠油生氢中微生物优选与评价方法准确性好,可以避免微生物浪费和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32943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210708622.4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碳储氢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移动岩层密封活塞,对油气藏中除需要进行注氢的目标岩层之外的其他岩层的侧壁进行封闭;将井中密封活塞移动至目标岩层的底面位置,对井中目标岩层之下的井筒进行隔绝;进而向目标岩层注入氢气,并放下设置于井口处的可变重活塞,将井筒中的氢气压入目标岩层中进行存储;同时,可变重活塞下降时产生的势能也将转变为电能进行存储,以为可变重活塞下次运作提供动力,以实现在利用油气藏存储氢气的同时,进行节能减排。
-
公开(公告)号:CN111859602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910348757.2
申请日:2019-04-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颜色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的高精度润湿边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得固体边界单位法向量;步骤二、根据所述固体边界单位法向量和设定的接触角,获得目标相界面单位法向量;步骤三、将所述目标相界面单位法向量引入到计算界面力的公式中,引入零界面力条件,实现边界处界面力的运算,完成边界润湿条件的引入。本发明基于现有的严格颜色格子玻尔兹曼模型,使得模型适用于任意形状的固体表面;改进了现有的接触角引入模式,使得模型适用于任意大小的接触角;并引入了零界面力条件,降低了非物理的质量迁移效应,提高了算法的稳定性和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665164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1910165051.2
申请日:2019-03-0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N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CO2在油水间传质系数的实验装置、系统及方法,该实验装置包括保温套及高压釜,其中,高压釜包括:高压容器壁,其上设有上部出口和下部出口;顶盖上设有顶部柱塞盖;顶部搅拌桨通过轴承设置在顶部柱塞的下部;底盖上设有底部柱塞;活塞设置于高压釜内;底部搅拌桨通过轴承设置在活塞的上部;顶部通道,入口位于顶部柱塞的柱状凸起上,通过柱状凸起穿过顶盖,分成两个出口进入上部腔体;底部通道贯穿底盖和底部柱塞,进入下部腔体。其优点在于:通过对实验装置和系统的改进,能够保证实验在地层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定给定的温度及压力下油水流体中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通过物质守恒方程和速率方程来计算传质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11859602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1910348757.2
申请日:2019-04-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颜色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的高精度润湿边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得固体边界单位法向量;步骤二、根据所述固体边界单位法向量和设定的接触角,获得目标相界面单位法向量;步骤三、将所述目标相界面单位法向量引入到计算界面力的公式中,引入零界面力条件,实现边界处界面力的运算,完成边界润湿条件的引入。本发明基于现有的严格颜色格子玻尔兹曼模型,使得模型适用于任意形状的固体表面;改进了现有的接触角引入模式,使得模型适用于任意大小的接触角;并引入了零界面力条件,降低了非物理的质量迁移效应,提高了算法的稳定性和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81822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10060976.8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Q10/06 , G06Q50/02 , E21B43/1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驱开发模式下提高采收率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优选对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影响大的关键参数;建立优选所得关键参数的表征函数;构建二氧化碳驱开发模式下采收率的计算模型。本发明从渗流力学和油藏工程角度出发,建立能够表征油藏属性、渗流特性、开发特征的二氧化碳驱开发模式下提高采收率评价基本模型,形成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量化评价油藏工程方法,填补了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评价油藏工程理论模型和评价方法的欠缺,对量化二氧化碳驱开发模式下提高采收率评价结果和开发效果预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969874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110198596.0
申请日:2021-02-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F30/13 , G06Q10/0631 , G06Q50/02 , E21B43/16 , E21B4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驱开发模式下合理井距设计方法,包括:包括:步骤1,筛选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主控因素,建立主控因素表征函数,构造二氧化碳驱开发模式下提高采收率评价理论模型;步骤2,求解理论模型未知系数,建立二氧化碳驱开发模式下提高采收率评价模型公式;步骤3,依据合理井网密度和极限井网密度设计理论,建立二氧化碳驱开发模式下经济最优井距和经济极限井距模型公式;步骤4,建立不同地层非均质性条件下二氧化碳驱合理井距设计图版,提出二氧化碳驱开发模式下合理井距设计方法。该二氧化碳驱开发模式下合理井距设计方法对二氧化碳驱开发模式下合理井距的油藏工程方法研究和科学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818229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110060976.8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Q10/0639 , G06Q50/02 , E21B43/1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驱开发模式下提高采收率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优选对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影响大的关键参数;建立优选所得关键参数的表征函数;构建二氧化碳驱开发模式下采收率的计算模型。本发明从渗流力学和油藏工程角度出发,建立能够表征油藏属性、渗流特性、开发特征的二氧化碳驱开发模式下提高采收率评价基本模型,形成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量化评价油藏工程方法,填补了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评价油藏工程理论模型和评价方法的欠缺,对量化二氧化碳驱开发模式下提高采收率评价结果和开发效果预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