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36223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911089380.X
申请日:2019-11-0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水位条件下水泥搅拌桩设计及试验的方法,涉及地基工程领域,避免高水位条件下,按常规施工方式造成危大工程,最终达到安全快速施工、快速检测桩基、节省工程造价和工期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水位条件下水泥搅拌桩设计及试验的方法,将桩基验收规范和设计规范融为一体,提出早龄期桩基试验确定其最大桩基试验荷载的方法、在高水位施工条件下确定桩基最大试验荷载的方法,将桩基设计规范和检测规范融会贯通,通过尽可能采用复核地基的设计,实现经济合理地进行水泥搅拌桩基设计和快速质量检验,使设计和施工结合,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适合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和旋喷桩等复合地基的设计和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1236223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911089380.X
申请日:2019-11-0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水位条件下水泥搅拌桩设计及试验的方法,涉及地基工程领域,避免高水位条件下,按常规施工方式造成危大工程,最终达到安全快速施工、快速检测桩基、节省工程造价和工期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水位条件下水泥搅拌桩设计及试验的方法,将桩基验收规范和设计规范融为一体,提出早龄期桩基试验确定其最大桩基试验荷载的方法、在高水位施工条件下确定桩基最大试验荷载的方法,将桩基设计规范和检测规范融会贯通,通过尽可能采用复核地基的设计,实现经济合理地进行水泥搅拌桩基设计和快速质量检验,使设计和施工结合,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适合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和旋喷桩等复合地基的设计和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1635639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543350.8
申请日:2020-06-1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凝型轻制沥青的配制及其转换方法,涉及道路工程领域。本发明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粘稠沥青配制成任意型号中凝型轻制沥青的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首先,确定待配制的中凝型轻制沥青的型号和体积,确定粘稠沥青的比重,确定煤油的比重;其次,确定煤油掺量n;再次,计算配制系数、粘稠沥青的体积和计算煤油的体积;最后,称取粘稠沥青并加热,并称取煤油并加入粘稠沥青内,搅拌混合制得中凝型轻制沥青。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中凝型轻制沥青的转换方法,向原始轻制沥青中加入加热的粘稠沥青或常温的煤油,混合搅拌制得目标轻制沥青;实现高粘度中凝型轻制沥青和低粘度中凝型轻制沥青之间能相互转换,充分利用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212248345U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20720591.0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筋挡土墙预制面板与土工格栅加筋挡土墙,涉及道路工程领域,解决现有加筋挡土墙的预制面板的两端与土工格栅连接,预制面板的尺寸不宜做太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加筋挡土墙土预制面板,预制面板的顶面和底面相适配,预制面板的左右端面相互适配,预制面板内配置配筋;预制面板内预埋多个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出露于预制面板的内侧面,出露部分形成钩状结构。土工格栅加筋挡土墙,包括墙面板和土工格栅,墙面板的内侧为填料,填料内设置土工格栅,墙面板由上述预制面板安装而成,土工格栅连接于预制面板的钩状结构。本实用新型可在预制面板的任意位置设置连接点,并根据施工能力增大预制面板的尺寸。
-
公开(公告)号:CN214547683U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20749386.1
申请日:2021-04-1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A43C1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泥浆清淤的辅助行走装置,属于清淤作业辅助工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脚踏板和支脚,支脚为并排布置的多件,支脚的上端与脚踏板的底表面固定连接,支脚的下端位于与脚踏板相平行的同一平面上;脚踏板上固定设置有脚部固定结构。实施时,支脚高度根据淤泥层厚度进行设计,通常为20cm至30cm,操作人员不脱鞋,直接穿上该装置后,即可在淤泥区行走作业,由于脚面在淤泥层之上,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整个脚部陷入淤泥之中,淤泥产生的阻力大大较小,减少了淤泥对操作人员足部的作用力,从而可以便于操作人员的移动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