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59014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652860.8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淤泥质海岸带的潮间带结构,包括:硬壳地基,铺设于海床上;生态潜堤,设于所述硬壳地基上,所述生态潜堤位于所述硬壳地基靠近海的一端;仿岩质带,铺设于所述硬壳地基上,所述仿岩质带位于所述硬壳地基远离海的一端;人工潮汐池,铺设于所述硬壳地基上,所述人工潮汐池位于所述生态潜堤与所述仿岩质带之间,所述人工潮汐池由块石铺设而成,所述人工潮汐池的高度低于所述生态潜堤的高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潮间带布置方法。本发明能够为海边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利于潮间带的生态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5059014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652860.8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淤泥质海岸带的潮间带结构,包括:硬壳地基,铺设于海床上;生态潜堤,设于所述硬壳地基上,所述生态潜堤位于所述硬壳地基靠近海的一端;仿岩质带,铺设于所述硬壳地基上,所述仿岩质带位于所述硬壳地基远离海的一端;人工潮汐池,铺设于所述硬壳地基上,所述人工潮汐池位于所述生态潜堤与所述仿岩质带之间,所述人工潮汐池由块石铺设而成,所述人工潮汐池的高度低于所述生态潜堤的高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潮间带布置方法。本发明能够为海边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利于潮间带的生态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592852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310034649.4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陡峭山地城市道路拼宽路基施工方法,属于道路拼宽路基领域,本陡峭山地城市道路拼宽路基施工方法包括:对原有路基拼宽侧坡面进行清表并开挖出台阶衔接部;在拼宽路基最外侧安装L型面板墙,L型面板墙上预留拉杆孔和测温孔;在原有路基的台阶衔接部钻孔,插入螺纹端杆并注浆进行锚固,螺纹端杆的螺纹端穿过L型面板墙预留拉杆孔,采用螺母将螺纹端杆紧固在L型面板墙上;在L型面板墙与原有路基之间浇筑泡沫轻质土,形成泡沫轻质土填筑体;将测温调节组件安装在测温孔上,测温调节组件的一端插入到泡沫轻质土填筑体,测温调节组件的另一端与螺纹端杆上的螺母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6590985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79668.5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C11/00 , E01C23/06 , E01C23/09 , E01C19/05 , C04B28/04 , C04B18/167 , C04B111/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开挖沥青路面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原道路结构分层铣刨、破碎,产生旧沥青路面废弃料和旧基层废弃料;S2:在原路基顶面向下开挖沟槽,敷设管道,填充沟槽至原路基顶面;S3:将旧基层废弃料处理形成再生骨料,然后拌合配制成自密实混凝土;S4:在回填料上方形成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基层;S5:将旧沥青路面废弃料进行破碎、筛分为粒径小的第一废弃料和粒径大的第二废弃料;S6:将第一废弃料加热,添加第一集料,添加沥青、再生剂拌和形成中粒式再生沥青混合料,形成再生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S7:将第二废弃料加热,添加第二集料,添加沥青、再生剂拌和形成细粒式再生沥青混合料,形成再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完成路面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6575495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591003.6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桩基结构的施工方法,属于桩基领域,本组合桩基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施工定位,确定结构尺寸;步骤二:施工清表,下挖施工基坑坑;步骤三:根据定位,施工管体;步骤四:施工固定组件,固定管体位置;步骤五:搭建模板,灌注填充物;步骤六:拆除并回收模板,回填基坑。该施工方法能够使上部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深处承载力较强的土层上,在满足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的同时,克服因地况复杂、地势陡峭而导致施工困难、施工危险的问题,从而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时间和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51958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39186.8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S40/30 , H02S40/10 , H02S50/10 , H02S50/15 , H02S50/00 , H02S20/00 , H02S20/20 , H02S10/00 , H02S10/20 , H02J3/38 , E01B26/00 , B6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铁路长距离带状光伏发电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方法包括:在铁轨间连续性安装光伏板,形成光伏发电系统,并集成为带状光伏电站,储存光伏板收集到的电力;在保障铁路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将带状光伏电站通过电缆分散式地接入铁路电网系统或分布式消纳,以供给铁路电网用电;将喷淋设施附着安装于列车底部,摄像头安装于车辆前方,通过喷淋设施的自动感应与数据存储,对喷淋行为及异常数据记录,当列车通过时,提前判断光伏板是否需要清洗或出现异常,并实现对光伏板喷淋清洗或异常数据的反馈。系统包括光伏发电模块、电能入网模块及清洗预警模块。本发明促进了绿色能源的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
公开(公告)号:CN221118220U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322252905.5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跨径桥梁结构,包括沿河道长度方向对称布置在河道两岸的多个桩基础、沿河道长度方向设置的承重部件和沿河道的宽度方向设置的支撑梁,河道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承重部件,所述承重部件设在所述桩基础的顶部,将位于河道侧边的多个所述桩基础依次连接,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均与所述承重部件相连,所述支撑梁的上方设有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承重部件之间设有支撑侧墙,所述支撑侧墙的底部与所述承重部件相连,顶部与所述顶板的一侧相连,所述支撑侧墙和所述顶板均沿河道方向通长设置,该小跨径桥梁的软土承载能力高,桥梁造价低。
-
公开(公告)号:CN220953137U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22534365.X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F15/1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护栏结构及市政交通防护栏,护栏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防护组件设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拼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相对防护组件设置在第一立柱的另一侧面,第二连接板相对防护组件设置在第二立柱的另一侧面;第一连接板的外侧面上设有用于容纳第二连接板的连接槽,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上设有卡槽,连接槽延伸至与卡槽连通,第二连接板上设有与卡槽相适配的卡扣组件。通过在护栏结构上设置拼接结构,使得相邻的护栏结构能够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拼接,通过将相邻的第一连接板嵌入连接槽,使得卡扣组件与卡槽配合即完成安装,安装方便,也能灵活面对各种所需要围挡的路况而进行拼接。
-
公开(公告)号:CN222839596U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21575273.4
申请日:2024-07-0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波形护栏光伏组件,涉及光伏组件领域,针对目前公路护栏加装光伏板存在稳定性差、容易出现损伤的问题,通过连接件配合于既有立柱建立固定点,利用连杆建立连接件和光伏支架之间的连接,使光伏支架及光伏板位于立柱远离路面一侧,避免加高立柱导致的重心升高,削弱车辆行驶产生的气流及自然风对光伏板的冲击影响,提高光伏支架及光伏板的稳定性,从而减少光伏板因晃动而导致损伤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9862915U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21270971.9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桩基结构,属于桩基领域,本组合桩基结构包括组合桩,组合桩包括若干管体,若干管体均插设在土层中,若干管体沿圆周阵列,若干管体围合形成空腔;填充层,填充层设置在空腔内,填充层用于防止组合桩在横向剪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固定组件,固定组件设置在组合桩上,固定组件用于联结组合桩和填充层使组合桩和填充层共同工作;保护层,保护层沿圆周方向包裹设置在组合桩上,保护层用于保护组合桩和固定组件。该结构能够使上部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深处承载力较强的土层上,在满足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的同时,克服因地况复杂、地势陡峭而导致施工困难、施工危险的问题,从而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时间和施工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