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3354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0822808.2
申请日:2022-07-1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谢瑞 , 林斌 , 陈雨薇 , 吕亚博 , 徐鸥洋 , 徐晗 , 夏冰清 , 郦洪柯 , 王霄鹤 , 陈晴 , 杨林刚 , 卢宇 , 邹强 , 汪楠楠 , 吕润东 , 陆海洋 , 邹凯凯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桥臂阻尼电阻设计方法,通过在不考虑桥臂阻尼电阻情况下确定直流侧发生直流短路故障后跳开关时的直流电流,以及短路电流衰减最慢的故障点的故障回路电阻和电感确定桥臂总阻尼电阻值,通过桥臂电流最大值和阻尼模块的额定电压确定单个阻尼模块的阻尼电阻值,最后确定阻尼模块数量。本发明所提供的桥臂阻尼电阻设计方法通过计算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桥臂阻尼模块的电阻值和阻尼模块数量,避免了目前采用的电磁暂态模型的大量迭代计算,适用于大规模多端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5833212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0822803.X
申请日:2022-07-1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谢瑞 , 吕亚博 , 徐鸥洋 , 徐晗 , 林斌 , 陈雨薇 , 夏冰清 , 郦洪柯 , 王霄鹤 , 陈晴 , 杨林刚 , 卢宇 , 邹强 , 汪楠楠 , 吕润东 , 鲁江 , 马秀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以及对应的直流故障快速恢复方法,该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送端换流站,一个或多个受端换流站,直流线路;送端、受端换流站采用对称单极或双极主接线;送端和受端采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包含阻尼模块;送端换流站还在交流母线上配置一个或多个分组交流耗能装置;对称单极系统的送端换流站内或者连接的交流系统配置交流储能设备;双极系统受端换流站在换流器直流侧配置直流耗能装置,直流线路两端配置直流开关;送端换流站接入新能源孤岛系统。本发明克服了采用桥臂阻尼必须要接入大电网的缺点,通过其余换流器和交流耗能装置保证新能源系统具备电源支撑以及功率平衡,有效避免新能源系统故障期间脱网。
-
公开(公告)号:CN218482666U
公开(公告)日:2023-02-14
申请号:CN202221801467.2
申请日:2022-07-1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谢瑞 , 吕亚博 , 徐鸥洋 , 徐晗 , 林斌 , 陈雨薇 , 夏冰清 , 郦洪柯 , 王霄鹤 , 陈晴 , 杨林刚 , 卢宇 , 邹强 , 汪楠楠 , 吕润东 , 鲁江 , 马秀达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包含阻尼模块的单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及双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送端换流站,一个或多个受端换流站,直流线路;送端、受端换流站采用对称单极或双极主接线;送端和受端采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包含阻尼模块;送端换流站还在交流母线上配置一个或多个分组交流耗能装置;对称单极系统的送端换流站内或者连接的交流系统配置交流储能设备;双极系统受端换流站在换流器直流侧配置直流耗能装置,直流线路两端配置直流开关;送端换流站接入新能源孤岛系统。本实用新型克服了采用桥臂阻尼必须要接入大电网的缺点,通过其余换流器和交流耗能装置保证新能源系统具备电源支撑以及功率平衡,有效避免新能源系统故障期间脱网。
-
公开(公告)号:CN11948234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37843.5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惯量支撑能力的海上光伏制氢系统控制方法,通过储能DC/DC换流器、制氢DC/DC换流器和光伏DC/DC换流器的协同控制策略,能够抑制直流母线电压随光伏出力变化的波动幅度,并调节制氢系统的有功功率实时响应光伏出力的变化,降低海上光伏出力波动对于光伏制氢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17147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073190.X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28 , H02J3/48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中峰谷差率的分析及调节方法。对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中电力需求的特征进行评估和量化,确定系统中的高峰期和低谷期及调节峰谷差率应遵循的一般原则,进而并针对不同场景制定峰谷差率的调节策略。所提方法可以通过合理的控制和调度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中的能源和储能设备,以降低峰谷差率,实现电力需求的平滑调节。该方法可适用于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中的各种复杂工况下峰谷差率调节策略的求解,适用范围广,并且求解方便,可为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科学合理的分析及控制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337028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348401.X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受端电容换相换流器换相电容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不考虑不对称因素的情况下,对电容换相换流器在一个工频周期内进行时域分段,分为换相过程和非换相过程。(2)推导换相过程的微分方程,建立受端CCC的稳态数学模型。(3)给出CCC换相电容选取原则,并计算得到换相电容值。本发明从稳态数学模型角度给出换相电容选取原则,可以精确计算换相电容的取值,为未来工程成套设计中的主回路参数选取提供指导,同时,在换相电容选取原则中确定了视在关断角参考值的取值,这与受端电容换相换流器采用定关断角控制的控制方式相吻合,无需重新设计额外控制器,实施简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3678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272398.8
申请日:2024-03-1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变压器励磁涌流问题的构网型储能启动方法,针对系统启动过程中,变压器励磁涌流产生的过电流问题,提供一种构网型储能系统启动方法。首先将系统电压控制为零,在零电压阶段投入主变压器,然后利用本发明提出的构网型储能控制策略,在逐步增大系统电压的过程中为主变压器和输电线路充电,减小启动过程中由于变压器励磁涌流产生的过电流,防止变压器励磁涌流导致储能并网换流器闭锁,实现系统的顺利启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52626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339769.1
申请日:2023-10-1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1/00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Q1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直流网高比例光伏的功率调度方法,针对光伏调度中光照不确定性波动带来的功率缺额问题,引入了两级式的调度策略,实现了在长短时间尺度上的功率调度协作。与已有方法相比,本方法:(1)可以使得光伏系统在长短两个时间尺度上协同功率调度。(2)可以使得光伏系统在长时间尺度上接受集中式算法的功率调度而实现全局最优运行。(3)可以使得光伏系统在短时间尺度上接受分布式算法的功率调度而消纳光照波动带来的功率调度缺额。
-
公开(公告)号:CN11723599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133499.9
申请日:2023-09-0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参数等值的光伏电站聚合建模方法,包括:基于光伏电站的内部结构和各光伏发电单元的容量与结构,确定聚合等值模型的结构和总容量;对光伏组件、逆变器、机端变压器、集电线路等部分进行等值参数计算,构建出光伏电站的聚合等值模型。本发明能够在显著降低系统复杂度的基础上实现大型光伏电站的聚合等效,在保留光伏电站模型运行特性和聚合模型精度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仿真计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231688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210527294.8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上风电混合储能系统的实时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对于风电场发出原始风电,预设所述原始风电并网功率的门限值,若所述原始风电的并网功率满足所述门限值,所述原始风电作为并网风电输入到电网;若所述原始风电的并网功率不满足于门限值,原始风电作为储能风电进入到储能系统;步骤S2根据分配指令将所述储能风电分别分配给所述储能系统中的蓄电池和超级电容;步骤S3所述储能风电经储能系统后输入到电网中。本发明通过分配指令将储能风电准确有效的分配到储能系统中,进行混合储能系统能量管理,充分发挥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的功率能量互补特性,保持储能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提高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的使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