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岩石真三轴试验全应力应变曲线特征的破坏剧烈程度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7145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0060673.5

    申请日:2023-01-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岩石真三轴试验全应力应变曲线特征的破坏剧烈程度评价方法,通过真三轴试验下岩石峰前、峰后应力应变曲线,获得真三轴试验下岩石峰前、峰后应力应变曲线弹性段和跌落段特征,计算获得岩石破坏各向异性因子RFA、岩石内部裂纹扩展速率因子RFV、岩石破坏脆性因子RFB,确定岩石破坏剧烈程度的量化指标RFI,充分考虑岩石破坏各向异性、岩石内部裂纹扩展速率和岩石脆性。本发明通过标准尺寸岩石试样的真三轴试验,获得岩石全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岩石破坏各向异性、岩石内部裂纹扩展速率和岩石脆性,确定岩石破坏剧烈程度,有效地评估岩石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领域岩石地下工程稳定性分析与评估。

    一种稳定长明渠前端调节池水位的自动调控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15742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1522124.2

    申请日:2021-12-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稳定长明渠前端调节池水位的自动调控装置及方法,所述自动调控装置包括:PI控制器以及分别与PI控制器信号连接的调流阀上游压力传感器、调流阀、阀门开度传感器、调流阀下游压力传感器、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以及阀门机械驱动机构;所述调流阀设置在上游压力引水道内,所述调流阀上设有阀门开度传感器,所述上游压力引水道在调流阀的上游以及下游侧分别设有调流阀上游压力传感器以及调流阀下游压力传感器。本发明克服了上游压力引水道和长明渠混连的输水系统中明渠水位长时间波动对下游端供水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避免长明渠和下游进水口处出现拉空进气现象,为引输水工程流量的快速调配提供安全保障。

    一种稳定长明渠前端调节池水位的自动调控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15742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111522124.2

    申请日:2021-12-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稳定长明渠前端调节池水位的自动调控装置及方法,所述自动调控装置包括:PI控制器以及分别与PI控制器信号连接的调流阀上游压力传感器、调流阀、阀门开度传感器、调流阀下游压力传感器、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以及阀门机械驱动机构;所述调流阀设置在上游压力引水道内,所述调流阀上设有阀门开度传感器,所述上游压力引水道在调流阀的上游以及下游侧分别设有调流阀上游压力传感器以及调流阀下游压力传感器。本发明克服了上游压力引水道和长明渠混连的输水系统中明渠水位长时间波动对下游端供水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避免长明渠和下游进水口处出现拉空进气现象,为引输水工程流量的快速调配提供安全保障。

    一种低水头长隧洞抽水蓄能电站引水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8562265U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22307578.4

    申请日:2022-08-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水头长隧洞抽水蓄能电站引水发电系统,涉及水利水电技术领域,所述电站包括厂房、多台设于所述厂房中的机组、调压室,所述引水发电系统包括:引水管道,设有多条,所述引水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机组一一对应连接,另一端与上水库连接,所述引水管道设置无岔管;尾水管道,包括多条尾水支管与一条尾水主管,所述尾水支管与所述机组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尾水支管与所述尾水主管连接,所述尾水主管的另一端与下水库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低水头长隧洞抽水蓄能电站水头损失大、机组压力小的技术问题。

    一种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洞预应力锚杆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2501783U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21246511.7

    申请日:2024-06-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洞预应力锚杆结构,包括预应力锚杆,预应力锚杆的一侧固定有注浆管,预应力锚杆的另一侧固定有回浆管,预应力锚杆包括第一锚固段和第二锚固段,第一锚固段和第二锚固段的交接处设有止浆环,第二锚固段远离止浆环的一端设有车丝,通过设置第一锚固段、止浆环以及车丝,使得预应力锚杆在安装后方便施以预紧力,从而可使不同岩层间摩擦作用增大,将锚固范围内的围岩夹紧,形成承载结构,提高隧洞围岩的稳定性;将单根预应力锚杆合理的分布在围岩中,受压区域相互叠加相互作用,对一定范围的围岩进行加固,有效减小变形和塑性区的发展;可以进行注浆、二次注浆,使得预应力锚杆更为稳定,锚固成活率提高。

    一种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洞掌子面预加固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2501727U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21169523.4

    申请日:2024-05-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洞掌子面预加固布置结构,自包括上部断面的开挖面上喷设的混凝土封堵层,上部断面内设有若干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玻璃纤维锚杆,玻璃纤维锚杆与安装孔的孔壁之间设有砂浆凝固层,上部断面靠近下部断面的拱脚处设有向下插入的锚筋桩,锚筋桩的下端远离掌子面,通过在上部断面设置玻璃纤维锚杆,降低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性,在下部断面设置锚筋桩,增加与岩土体的黏结摩擦作用和承压作用,将拉力传至岩土体深处,同时起到抗滑桩的作用,抵挡侧向变形,将玻璃纤维和锚筋桩结合,极大减少掌子面位移、提高掌子面的稳定性,确保开挖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