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165598B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1810977491.3
申请日:2018-08-2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野外核查验证方法及装置,涉及野外核查验证技术领域的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待验证区域内交通路网的矢量地理信息数据;根据预设野外核查点间距计算公式及所述矢量地理信息数据,计算野外核查的野外核查点间距;基于所述野外核查点间距确定所述待验证区域内各野外核查点的实际土地利用类型;利用所述实际土地利用类型对预先基于包含所述待验证区域各野外核查点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得到的参考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野外核查验证,得到解译正确率,解决了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的解译正确率受环境影响较严重,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解译正确率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166158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0972357.4
申请日:2018-08-2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林地郁闭度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领域,包括接收设置于水土保持监测现场的采样器在自动采样时间段内采集的林地植被图像,采样器由下往上拍摄;对林地植被图像进行灰度处理,得到灰度图像;对灰度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二值化图像,二值化图像中植被冠层为黑色像素,天空为白色像素;统计二值化图像中所有的黑色像素,得到黑色像素总数;根据预设的郁闭度计算公式、黑色像素总数及所有像素总数,计算得到林地郁闭度,解决了因颜色非常相近,无法有效区分植被冠层与地表落叶、地表伴生灌木叶片,导致测出的数值是近似林地郁闭度的技术问题,达到了获得精准的林地郁闭度数据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383661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684904.0
申请日:2021-06-2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止人行道铺砖路面受行道树侧向根系生长发生起拱破坏的树坑结构,在人行道行道树土球与预留栽植坑坑壁之间空隙回填结构层,结构层包括由栽植坑坑底至原地面依次设置的绿化土底封层、细砂根系快速通过及传力隔离层、根系穿透土体顶升应变补偿层和绿化土顶封层,所述绿化土底封层和绿化土顶封层采用绿化土回填,所述细砂根系诱导阻断及传力隔离层采用细砂回填,所述根系穿透土体顶升应变补偿层由花生壳回填。本发明可解决树坑侧石、侧石外侧人行道第一排砖面易发、多发的起拱破坏现象,防止因树坑侧石、侧石外侧人行道第一排砖面起拱造成的路面积水、树坑内泥浆路面漫流、相邻铺砖路面基础破坏、缩短人行道铺装砖面层的寿命的一系列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324279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107039.5
申请日:2020-10-1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冲击破坏且便于施工维护的电梯口门槛石结构,包括建筑地面主找平层、电梯门地坎、楼内地砖铺贴区和门槛石,所述楼内地砖铺贴区与电梯门地坎之间的建筑地面主找平层上铺设门槛石,楼内地砖铺贴区与电梯门地坎的高度一致或接近一致,在所述建筑地面主找平层与门槛石之间设置非刚性承托结构,非刚性承托结构包括设置在建筑地面主找平层上方的级配砂二次找平及辅助缓冲层,级配砂二次找平及辅助缓冲层上方设置橡胶板主缓冲层;本发明在对门槛石提供非刚性支撑的同时,还可对门槛石高程和平整度进行调整,使门槛石顶面与电梯门地坎顶面高程一致,在减少冲击受损概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建筑装饰整体美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383661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0684904.0
申请日:2021-06-2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止人行道铺砖路面受行道树侧向根系生长发生起拱破坏的树坑结构,在人行道行道树土球与预留栽植坑坑壁之间空隙回填结构层,结构层包括由栽植坑坑底至原地面依次设置的绿化土底封层、细砂根系快速通过及传力隔离层、根系穿透土体顶升应变补偿层和绿化土顶封层,所述绿化土底封层和绿化土顶封层采用绿化土回填,所述细砂根系诱导阻断及传力隔离层采用细砂回填,所述根系穿透土体顶升应变补偿层由花生壳回填。本发明可解决树坑侧石、侧石外侧人行道第一排砖面易发、多发的起拱破坏现象,防止因树坑侧石、侧石外侧人行道第一排砖面起拱造成的路面积水、树坑内泥浆路面漫流、相邻铺砖路面基础破坏、缩短人行道铺装砖面层的寿命的一系列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165598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0977491.3
申请日:2018-08-2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野外核查验证方法及装置,涉及野外核查验证技术领域的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待验证区域内交通路网的矢量地理信息数据;根据预设野外核查点间距计算公式及所述矢量地理信息数据,计算野外核查的野外核查点间距;基于所述野外核查点间距确定所述待验证区域内各野外核查点的实际土地利用类型;利用所述实际土地利用类型对预先基于包含所述待验证区域各野外核查点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得到的参考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野外核查验证,得到解译正确率,解决了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的解译正确率受环境影响较严重,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解译正确率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104096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810017418.1
申请日:2018-01-0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径流侧向渗漏的径流小区边埂施工方法,在待实施径流小区边埂的地表清除地表植物后,在待布设径流小区边埂处平行架设模板,向模板中间进行填土。填土时分层填筑、分层夯实,直到地上夯实部分高出地表达到设计高度,拆除模板,对地上夯土体外表使用沙雕用胶喷胶进行固定,形成沙雕用胶保护层;待沙雕用胶保护层胶体凝固后,在胶体外部砂浆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止渗漏的径流小区边埂。本发明能在一种较低成本的施工条件下,防止径流小区侧向渗漏、提高水土保持径流小区观测数据精度和合理性,解决传统径流小区边埂施工造成边埂底部贯通性缝隙处径流侧向渗漏多发、进而导致径流小区表面土壤侵蚀分布观测规律偏离实际规律的情况发生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6017974U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21384325.6
申请日:2021-06-2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树坑结构,在人行道行道树土球与预留栽植坑坑壁之间空隙回填结构层,结构层包括由栽植坑坑底至原地面依次设置的绿化土底封层、细砂根系快速通过及传力隔离层、根系穿透土体顶升应变补偿层和绿化土顶封层,所述绿化土底封层和绿化土顶封层采用绿化土回填,所述细砂根系诱导阻断及传力隔离层采用细砂回填,所述根系穿透土体顶升应变补偿层由花生壳回填。本实用新型可解决树坑侧石、侧石外侧人行道第一排砖面易发、多发的起拱破坏现象,防止因树坑侧石、侧石外侧人行道第一排砖面起拱造成的路面积水、树坑内泥浆路面漫流、相邻铺砖路面基础破坏、缩短人行道铺装砖面层的寿命的一系列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4195373U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022317701.1
申请日:2020-10-1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4F15/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更换施工的电梯口门槛石结构,包括建筑地面主找平层、电梯门地坎和地砖铺贴区,楼内地砖铺贴区与电梯门地坎的高度一致,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砖铺贴区与电梯门地坎之间的建筑地面主找平层上铺设可调式承托层,可调式承托层顶部铺设门槛石,门槛石铺设在可调式承托层顶部后的高度与电梯门地坎或楼内地砖铺贴区的高度一致或接近一致;将传统的门槛石铺贴水泥砂浆粘结层改为级配砂可调式承托层,简化了施工流程,大大缩短施工和维护时间,减少了维护施工对电梯设施的使用干扰时长,解决因操作空间有限使门槛石更换施工困难、更换人工成本较高、对电梯等相应建筑设施使用影响较大而导致对电梯口门槛石维修、维护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4831850U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20455568.2
申请日:2015-06-2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清理的径流小区集流池,包括砖砌池体和排水管,砖砌池体的后部设有径流小区,排水管设置在砖砌池体的前部下侧靠近池底处,排水管的管口扎有土工布,砖砌池体的左侧或右侧池壁上靠近地面处设有一排淤系统,排淤系统包括排淤管和排淤管密封盖,排淤管与砖砌池体内部相连通,排淤管的内部管口与砖砌池体的内表面齐平,排淤管的外部管口设有外螺纹,排淤管密封盖上设有与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本实用新型方便了径流小区集流池内淤积泥沙的清理和精确测定泥沙淤积数量时的泥沙收集工作,对于需要清理的淤积泥沙清理可以使用方口铁锹将泥沙通过排淤口直接推出降低工作强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