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56656B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711487329.5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F03D8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叶片防雷接闪系统,包括:叶尖接闪器、屏蔽装置、下引导体和至少两对叶中接闪器;叶尖接闪器和各叶中接闪器分别设置在风电机组叶片叶尖和叶片表面远离叶尖处;下引导体设置于风电机组叶片内部,一端与叶尖接闪器相连接,另一端与各对叶中接闪相连接,用以将雷电流导入大地;屏蔽装置设置于风电机组叶片的两个表面,一端与叶尖接闪器相连接,另一端与叶中接闪器相连接,用以屏蔽下引导体表面的放电效应。本发明通过在叶片的吸力面和压力面内嵌金属屏蔽装置,能有效屏蔽内部下引导体的表面电场,并降低了下引导体表面放电的可能性,从而有效降低了由于接闪结构失效而导致防雷失败的概率,降低了叶片遭受雷击的次数。
-
公开(公告)号:CN108150365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810001294.8
申请日:2018-01-0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21 , Y02E10/722 , F03D80/30 , F03D1/06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雷接闪装置,该防雷接闪装置包括:顶端呈尖角状设置的叶尖,用于套设在风力机叶片的最尖端处;设置于所述叶尖下方的包覆导体,用于包覆所述风力机叶片的尾缘;设置于所述包覆导体上的接引线,用于将所述叶尖和所述包覆导体上承接的雷电流经风力机塔筒引入大地。本发明提供的防雷接闪装置,通过包覆导体将风力机叶片的叶尖段尾缘部分包覆,替代现有设计中包覆段内接地引线的使用,可有效降低雷电击穿风力机叶片蒙皮造成叶片本体损伤的概率,提升风力机叶片雷击的防护效果即提高风力机叶片叶尖部分的雷电接闪率,从而增加风力机叶片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8223306B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711483466.1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覆于风电机组叶片表面的防雷接闪装置,包括:叶尖接闪器、屏蔽装置、下引导体和成对设置的叶中接闪器;其中,叶尖接闪器和各叶中接闪器分别设置在风电机组叶片叶尖和叶中;下引导体一端连接于所述叶中接闪器位于叶片内部靠近叶尖处的末端,另一端延伸至风电机组叶片根部,用以将雷电流导入大地;屏蔽装置设置于风电机组叶片的两个表面,一端与位于叶尖接闪器相连接,另一端与叶中接闪器相连接,用以对雷电流进行接闪并将所述雷电流导入下引导体。本发明通过在风电机组叶片的两个表面形成笼状结构的屏蔽区域,可以避免由于下引导体表面放电带来的风电机组叶片击穿现象,从而保护了风电机组叶片上容易击穿的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223305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711479380.1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F03D8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叶片用电极接闪装置,包括:接闪器、下引导体和屏蔽装置;其中,下引导体设置于风电机组叶片内部,一端与位于叶尖的接闪器相连接,用以将雷电流导入大地;屏蔽装置设置于风电机组叶片的正反两面,其一端与接闪器相连接,用以屏蔽下引导体的表面电场放电效应。本发明提供的电极接闪装置,通过在风电机组叶片的正反两面设置屏蔽装置,该屏蔽装置一端与位于叶尖的接闪器相连接,在雷电流靠近风电机组叶片时,整体导电,从而有效屏蔽内部下引导体表面放电,进而有效避免了现有防雷结构因下引导体表面放电带来的接闪器失效而导致叶片遭受雷击的不良后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223306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483466.1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21 , Y02E10/722 , F03D80/30 , F03D1/06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覆于风电机组叶片表面的防雷接闪装置,包括:叶尖接闪器、屏蔽装置、下引导体和成对设置的叶中接闪器;其中,叶尖接闪器和各叶中接闪器分别设置在风电机组叶片叶尖和叶中;下引导体一端连接于所述叶中接闪器位于叶片内部靠近叶尖处的末端,另一端延伸至风电机组叶片根部,用以将雷电流导入大地;屏蔽装置设置于风电机组叶片的两个表面,一端与位于叶尖接闪器相连接,另一端与叶中接闪器相连接,用以对雷电流进行接闪并将所述雷电流导入下引导体。本发明通过在风电机组叶片的两个表面形成笼状结构的屏蔽区域,可以避免由于下引导体表面放电带来的风电机组叶片击穿现象,从而保护了风电机组叶片上容易击穿的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223305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479380.1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F03D80/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22 , F03D8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叶片用电极接闪装置,包括:接闪器、下引导体和屏蔽装置;其中,下引导体设置于风电机组叶片内部,一端与位于叶尖的接闪器相连接,用以将雷电流导入大地;屏蔽装置设置于风电机组叶片的正反两面,其一端与接闪器相连接,用以屏蔽下引导体的表面电场放电效应。本发明提供的电极接闪装置,通过在风电机组叶片的正反两面设置屏蔽装置,该屏蔽装置一端与位于叶尖的接闪器相连接,在雷电流靠近风电机组叶片时,整体导电,从而有效屏蔽内部下引导体表面放电,进而有效避免了现有防雷结构因下引导体表面放电带来的接闪器失效而导致叶片遭受雷击的不良后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956656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1487329.5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F03D8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叶片防雷接闪系统,包括:叶尖接闪器、屏蔽装置、下引导体和至少两对叶中接闪器;叶尖接闪器和各叶中接闪器分别设置在风电机组叶片叶尖和叶片表面远离叶尖处;下引导体设置于风电机组叶片内部,一端与叶尖接闪器相连接,另一端与各对叶中接闪相连接,用以将雷电流导入大地;屏蔽装置设置于风电机组叶片的两个表面,一端与叶尖接闪器相连接,另一端与叶中接闪器相连接,用以屏蔽下引导体表面的放电效应。本发明通过在叶片的吸力面和压力面内嵌金属屏蔽装置,能有效屏蔽内部下引导体的表面电场,并降低了下引导体表面放电的可能性,从而有效降低了由于接闪结构失效而导致防雷失败的概率,降低了叶片遭受雷击的次数。
-
公开(公告)号:CN108226723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711400386.5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确定模拟雷击过程架空线路近区电场的板电极的方法,包括:以雷云下行先导电荷分布ρc(z)为激励源,利用二维模拟电荷法获取实际雷击过程架空高度为ht和线径为r的导(地)线近区电场E,确定分量电场Ei在x方向和z方向的最大作用范围xm和zm;确定分量电场Ec在模拟区域内满足近似均匀分布;确定平板悬挂高度H为zm,设置平板宽度W的初始值为2xm;利用二维有限元法确定平板宽度W;利用三维有限元法确定平板长度L;根据当前的平板宽度、平板悬挂高度、当前的平板长度和导线长度,利用三维有限元法确定导线长度l。本发明基于实际雷击过程导(地)线近区电场空间分布特征,从等效模拟要求出发,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226723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400386.5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确定模拟雷击过程架空线路近区电场的板电极的方法,包括:以雷云下行先导电荷分布ρc(z)为激励源,利用二维模拟电荷法获取实际雷击过程架空高度为ht和线径为r的导(地)线近区电场E,确定分量电场Ei在x方向和z方向的最大作用范围xm和zm;确定分量电场Ec在模拟区域内满足近似均匀分布;确定平板悬挂高度H为zm,设置平板宽度W的初始值为2xm;利用二维有限元法确定平板宽度W;利用三维有限元法确定平板长度L;根据当前的平板宽度、平板悬挂高度、当前的平板长度和导线长度,利用三维有限元法确定导线长度l。本发明基于实际雷击过程导(地)线近区电场空间分布特征,从等效模拟要求出发,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342900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417665.7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1R3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1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间隙放电下高能电子和电磁辐射的测量装置及方法,属于长间隙放电技术领域。别发明装置包括:放电实验部分和检测部分;所述放电实验部分包括:冲击电压发生器、分压器和针-板式放电结构;所述检测部分包括:闪烁体探头组、直流供电电源、线性放大器、多道分析器、处理器、逃逸电子束流收集器和示波器。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能够保证实验的良好进行,可用于指导雷电过电压和冲击过电压下的绝缘保护,能够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本发明可以提高对长间隙放电时空表征的精确性,有助于促进关于长间隙放电的基础理论研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