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2260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749118.3
申请日:2023-06-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46 , H02J3/28 , H02J15/00 , H02J3/24 , G06Q50/06 , G06N3/006 , G06F17/10 , G06F30/20 , C25B15/02 , C25B9/65 , C25B3/07 , C25B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制甲醇系统的混合微电网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混合微电网中微电网的各个发电机组的单位发电成本、单位维护成本和单位停机成本,以及预先确定最优工作条件的电制甲醇系统的成本和混合微电网的目标成本;基于微电网的各个发电机组的单位发电成本、单位维护成本和单位停机成本,以及预先确定最优工作条件的电制甲醇系统的成本和混合微电网的目标成本,对预先构建的模型使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得到微电网的各个发电机组的在各个时刻的开关状态,本发明建立成本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使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该混合微电网进行统一调度,从而实现二氧化碳全过程循环利用的基础上,降低了用户在电网的用电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090241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1811239899.7
申请日:2018-10-2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源系统可视化方法,以能源系统基础数据为核心,通过综合能源系统仿真平台对系统进行全局能耗分析,综合考虑能源生产、存储、传输、分配各环节,以综合能源网络运行最优化为目标,模拟出各能源站最佳运行参数,以模具为载体对能源系统以及各能源设备相应的实时运行参数进行展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能源系统仿真方法所建立的虚拟能源系统模型不真实、不能直观的体现出能源系统之间以及与所在地楼宇群之间的依附关系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00537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868532.0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工业炉窑电能替代比例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工业炉窑包括电能替代前的传统工业炉窑和电能替代后的电炉窑;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工业炉窑的用能数据和碳排放数据,计算传统工业炉窑和电炉窑的碳排放量总和;基于传统工业炉窑和电炉窑的成本数据,计算传统工业炉窑和电炉窑的制造成本总和;以传统工业炉窑和电炉窑的碳排放量总和及制造成本总和最小为目标,确定满足生产的工业炉窑数量中,电炉窑所占比例;本发明以工业炉窑的碳排放量总和及制造成本总和最小为目标,确定满足生产的工业炉窑数量中,电炉窑所占比例,得到合理配置的最优的工业炉窑电能替代比例,进而降低工业炉窑的碳排放量和成本,提高碳减排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29745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063159.1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nventor: 李文 , 李斌 , 王坤 , 赵岳天 , 卜凡鹏 , 时国华 , 成岭 , 林晶怡 , 张静 , 傅豪杰 , 蒋利民 , 屈博 , 张思瑞 , 王占博 , 高子寒 , 李梦 , 李建锋 , 郭京超 , 李德智 , 李春红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能互补系统运行优化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电光热一体化供热系统评价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待评价电光热一体化供热系统在预先构建的评价体系中各末级指标的指标值;基于所述待评价电光热一体化供热系统在预先构建的评价体系中各末级指标的指标值及各末级指标对应的全局权重确定所述待评价电光热一体化供热系统的评价值,所述评价值为待评价电光热一体化供热系统的评价结果。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考虑了各指标之间的关联性,能够使得电‑光‑热一体化供热系统系统评价全面且实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66322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580925.3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于建成 , 时国华 , 王坤 , 卜凡鹏 , 甘智勇 , 李文 , 高宇琪 , 艾邓鑫 , 赵岳天 , 成岭 , 张利 , 林晶怡 , 范须露 , 周长新 , 李斌 , 赵晨阳 , 张思聪 , 李禹曈 , 王森 , 边疆
IPC: F24D11/02 , F24D19/10 , F24F12/00 , F24F8/108 , F24F8/22 , F24F13/28 , F24F13/24 , F24F11/74 , F24F13/02 , F24F7/003 , F24F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太阳能的高效可调建筑供能系统及运行方法。该系统包括高效PV/T装置、辐射冷却板、热回收新风机、蓄热装置、工况调节阀、供氧管路、过滤器、紫外线杀菌灯和各类风道,利用工况调节阀的启闭组合可灵活实现供能系统的冬季、夏季和过渡季三种供能工况的切换。高效PV/T装置全年为供能系统和建筑供电,冬季为建筑供热,全年为液氧空温式气化器供热;辐射冷却板实现夏季和过渡季的全天自然供冷;夏季或过渡季通过改变供氧温度,利用液氧冷能降低建筑供冷能耗。本发明全年高效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室内排风能量和液氧冷能,实现建筑领域低碳供能,精准营造洁净、健康、富氧的室内环境,具有很好的节能和环保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682090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108359.1
申请日:2022-09-1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F24D19/10 , G06F30/20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站电补热设备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集中供暖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及装置,包括:采用单纯型法求解预先构建的综合效益优化模型,得到优化结果;基于所述优化结果,得到集中供暖系统中电补热设备的优化控制方案;其中,所述电补热设备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热泵、燃气锅炉、一次调节阀门、循环泵,所述优化结果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热泵出力、燃气锅炉出力、一次调节阀门的开度、循环泵转速。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方面可以提高供暖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控制热泵的出力与调节阀门的开度,在保证供暖的同时,换热站可作为负荷聚合商将热泵作为柔性可调资源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和响应电价,从而提高换热站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1355230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1811580061.4
申请日:2018-12-2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与系统,包括:将获取的每个综合能源系统的源荷特征匹配度带入预先建立的系统功能分配层优化模型,获得每个综合能源系统的冷热电供应量和负荷分配比,基于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机组出力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整体调度。一种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与系统,该优化调度方法在保证经济性的同时,能兼顾源荷两侧特性,充分发挥不同类型负荷间的互补特性以及各综合能源系统间的互联互济能力,实现区域内多个综合能源系统间的协同优化调度,与传统的优化运行方式相比具有更高的运行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3779123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0882810.4
申请日:2021-08-0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林晶怡 , 李文 , 阮文骏 , 张思瑞 , 李昊 , 杨斌 , 李斌 , 刘畅 , 张静 , 邵雪松 , 蒋利民 , 屈博 , 成岭 , 郭炳庆 , 黄奇峰 , 王忠东 , 覃剑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综合能源服务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柔性可扩展的客户侧用能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如何设计柔性可扩展、智能信息处理的终端监测系统的技术问题。包括:检测系统,用于采集用能系统的用能数据,并将采集的用能数据上传至网络节点;网络节点,用于将所述用能数据上传至区域服务器;区域服务器,用于基于所述用能数据对用能数据进行监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综合能源服务行业发展过程中和对能源感知过程中面临的组网运维成本较高,通信技术单一,设备和组网维护升级的成本较高;同时,部分用户在能源使用过程中,其能源供给的波动可能会对用户产生直接的影响,不利于均衡稳定的长久发展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048547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911374678.5
申请日:2019-12-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IPC: F24D1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综合能源供热系统的功率分配方法及装置,包括:根据综合能源供热系统中的能量损耗量确定综合能源供热系统中各电供热设备的所需功率最优值和各天然气供热设备的所需功率最优值;利用综合能源供热系统中各电供热设备的所需功率最优值和各天然气供热设备的所需功率最优值确定电能供热功率的分配比例和天然气供热功率的分配比例;基于电能供热功率的分配比例和天然气供热功率的分配比例对综合能源供热系统进行电能供热功率和天然气供热功率分配,该方案考虑了系统传输耗量,简化了之前复杂的计算方法,同时计算出系统损耗量,并得到系统运行的最优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2165122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0912567.1
申请日:2020-09-0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待规划区域在优化周期内各负荷的预测曲线和各能源转化技术的转化参数,以及典型日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对应的气象信息;将所述各负荷的预测曲线、所述转化参数和所述气象信息,带入预先构建的供需匹配模型进行计算,得到优化周期内各时刻采用不同能源转化技术的优先级以及各能源转化技术提供的最大出力;所述供需匹配模型是基于供能侧各能源转化技术的转换成本和用能侧参与需求响应时的需求调控成本,以综合能源系统的总技术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进行构建。本发明对综合能源系统的供能侧和用能侧进行协同优化,降低了规划区域内供用能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