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2995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0929181.X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成都贝斯特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能建崇左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雄 , 李雪松 , 陈继平 , 傅强 , 钱澄浩 , 吴浪洲 , 焦景云 , 赵四方 , 罗延举 , 陈跃第 , 周秦 , 杨卓颖 , 李贵雷 , 曾华 , 孙理 , 张加蓉 , 卢游 , 叶学勇 , 黄帅 , 刘福海 , 彭桃 , 黄永军 , 郑强 , 张孝慧 , 刘军 , 高艳斌 , 罗友华 , 杨雨霖 , 余志林 , 褚云晨 , 许臻 , 杨玲玲 , 杨静 , 何江艳 , 王曦 , 刘倩倩 , 李相君 , 王杰 , 周清怡
IPC: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力发电机组冷端优化运行方法及系统,涉及发电机组冷端优化技术领域,包括设置监测计量仪表和气象监测点,采集机组冷端优化运行实时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和设备原始数据进行冷端数据分析,构建冷端优化运行模型,以机组冷端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计算分析;获取机组冷端运行费用最小时所需循环冷却水流量,控制循环水泵组合方式,进行冷端系统运行优化。本发明能够在多种运行场景下快速寻找到成本最低的运行模式,显著降低运行费用,提升经济效益,优化资源分配,提高整体系统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增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在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最大化节能减排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164633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15592.7
申请日:2022-07-12
Applicant: 国能浙江宁海发电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冯立国 , 张雄 , 曾华 , 卢勇振 , 应秀龙 , 胡剑 , 李贵雷 , 任家驰 , 张宇飞 , 董力成 , 杨卓颖 , 孙理 , 宋学伟 , 石远江 , 褚云晨 , 罗文东 , 汤益琛 , 余志林 , 陈学章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集水槽,涉及高位收水冷却塔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设置在高位收水冷却塔支撑梁上的集水槽本体,所述集水槽本体包括多个集水槽段和连接法兰,多个集水槽段通过连接法兰并排连接形成集水槽本体,所述集水槽本体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集水槽段内设置有上拉梁和下拉梁,且上拉梁和下拉梁处于不同平面高度,所述集水槽段外侧壁设置有收水短槽,收水短槽通过接口法兰与高位收水冷却塔的收水槽连接,通过收水短槽连通高位收水冷却塔的收水槽和集水槽本体。本发明采用可拼接形式安装在高位收水冷却塔的支撑梁上,稳定性高,重量轻,易安装,可以减轻高位收水冷却塔的荷载。
-
公开(公告)号:CN107120983A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710434153.0
申请日:2017-06-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三维设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过程:步骤S1、输入冷却塔设计所需的基本参数并保存至数据库;步骤S2、进行冷却塔热力计算确定冷却塔主要工艺尺寸;步骤S3、进行结构计算,完成冷却塔主要结构构件的结构设计;步骤S4、提取热力计算和结构计算数据形成数据文件;步骤S5、根据数据文件确定内外分区;步骤S6,在内外分区的基础上进行淋水梁柱设计和配水系统设计;步骤S7,读取数据文件,根据淋水梁柱设计和配水系统设计生成三维真实模型;步骤S8、自动生成施工图纸和材料报表。本发明输入数据少,设计过程数据传递内部实现,减少工程师手工读取、输入工作量,保证准确性,避免出错,更加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04990450B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510291759.4
申请日:2015-06-01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F28F2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DCS的高位集水冷却塔水位维持系统,本发明改变以往思路,变被动为主动,预先将维位补水流量、进水阀阀门开度与水泵频率关系曲线植入DCS控制系统中,在冷却塔水位变化时,计算得到单位时间内冷却塔的进水水量与损失水量,DCS控制模块根据关系曲线数据,对阀门开度信号、变频信号发送给进水阀、水泵的变频器进行调节,保证最终的补水量与损耗量一致,即可维持水位正常。
-
公开(公告)号:CN105068582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290715.X
申请日:2015-06-01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5D2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DCS的高位集水冷却塔水位维持方法,本发明改变以往思路,变被动为主动,预先将维位补水流量、进水阀阀门开度与水泵频率关系曲线植入DCS控制系统中,在冷却塔水位变化时,计算得到单位时间内冷却塔的进水水量与损失水量,DCS控制模块根据关系曲线数据,对阀门开度信号、变频信号发送给进水阀、水泵的变频器进行调节,保证最终的补水量与损耗量一致,即可维持水位正常。
-
公开(公告)号:CN107120983B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710434153.0
申请日:2017-06-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三维设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过程:步骤S1、输入冷却塔设计所需的基本参数并保存至数据库;步骤S2、进行冷却塔热力计算确定冷却塔主要工艺尺寸;步骤S3、进行结构计算,完成冷却塔主要结构构件的结构设计;步骤S4、提取热力计算和结构计算数据形成数据文件;步骤S5、根据数据文件确定内外分区;步骤S6,在内外分区的基础上进行淋水梁柱设计和配水系统设计;步骤S7,读取数据文件,根据淋水梁柱设计和配水系统设计生成三维真实模型;步骤S8、自动生成施工图纸和材料报表。本发明输入数据少,设计过程数据传递内部实现,减少工程师手工读取、输入工作量,保证准确性,避免出错,更加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07273599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433265.4
申请日:2017-06-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填料系统的三维设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过程:步骤S1、输入填料系统的设计参数;步骤S2、选择一个象限布置轴网;步骤S3、在轴网上确定内外分区边界;步骤S4、在轴网上布置结构构件形成具有构件占位的简化模型;步骤S5、在简化模型的基础上布置填料系统;步骤S6、根据象限的对称关系建立填料系统模型;步骤S7、生成图纸和材料统计报表;步骤S8、生成视频动画。通过本发明的设计方法,仅需要输入必要的基本参数,便可以自动生成填料系统布置方案的三维视频动画,设计全过程大量节省了冷却塔设计所需要的时间,减少手动输入的错误概率,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256310A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710434161.5
申请日:2017-06-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收水装置的三维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输入收水装置的设计参数;步骤S2、选择一个象限布置轴网;步骤S3、在轴网上确定内外分区边界;步骤S4、在轴网上布置结构构件形成具有构件占位的简化模型;步骤S5、在简化模型的基础上布置收水装置;步骤S6、根据象限的对称关系建立收水装置模型;步骤S7、生成图纸和材料统计报表;步骤S8、生成视频动画。通过本发明的设计方法,仅需要输入必要的基本参数,便可以自动生成收水装置布置方案的三维视频动画,设计全过程大量节省了冷却塔设计所需要的时间,减少手动输入的错误概率,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990450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291759.4
申请日:2015-06-01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F28F2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DCS的高位收水冷却塔水位维持系统,本发明改变以往思路,变被动为主动,预先将维位补水流量、进水阀阀门开度与水泵频率关系曲线植入DCS控制系统中,在冷却塔水位变化时,计算得到单位时间内冷却塔的进水水量与损失水量,DCS控制模块根据关系曲线数据,对阀门开度信号、变频信号发送给进水阀、水泵的变频器进行调节,保证最终的补水量与损耗量一致,即可维持水位正常。
-
公开(公告)号:CN107273597B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710432828.8
申请日:2017-06-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配水系统设计方法。包括以下过程:步骤S101、输入基本参数保存至数据库;步骤S102、确定内外分区边界、喷头位置以及配水管配水路径,创建计算模型;步骤S103、初步计算配水管管径和喷头型号;步骤S104、从数据库读取配水计算所需数据;步骤S105、配水计算,并将计算的结果数据加载至计算模型;步骤S106,分析计算结果,对配水均匀性进行校核,若满足条件,则进入步骤S107,否则修改相应模型后返回至第S104;步骤S107,根据计算模型生成三维真实模型;步骤S108,自动生成材料报表;步骤S109,自动生成施工图纸。该配水系统设计方案实现了直观、高效、准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