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19803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210214384.1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风力发电机基础环抬动值监测和分析方法,通过在基础环环周设置数个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所在基础环切面为初始面,风力作用下变形后的位移传感器所在基础环切面为监测面;以初始面为基准建立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获得基础环平均累计抬动值z0和基础环倾斜值k;进一步对极坐标系下的监测面的方程式求导获得最大、最小抬动值及其发生部位,并统计获得实测风速和设计风速下的最大抬动值zmax与主导风向θw不一致的位置和累计偏离频数;以及建立基础环最大抬动值zmax、基础环倾斜值k和基础环平均累计抬动值z0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本发明,可以得到基础环与混凝土基础脱开的严重部位,为基础病害治理提供依据,节约治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31253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263332.9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19/0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竖井的重力储能下仓余热功率与余湿量计算方法,其中假定初始条件下围岩温度随硐壁距离的分布为任意函数f(x),得到硐壁围岩一维热传导定解问题,进而计算余热功率;假定下仓硐壁表面水分的蒸发分为两类部位,一类部位是下仓混凝土衬砌的缝隙部位,有基岩裂隙水渗出,渗出的水流分布有一定宽度,有水流分布的范围均视为缝隙部位;另一个部位是下仓硐壁除去缝隙部位以外的一般部位;综合以上两个部位,计算余湿量。本发明的基于竖井的重力储能下仓余热功率与余湿量计算方法针对于此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填补了现有技术的空白,从而有助于更好地进行重力储能系统建设,更好地满足下仓的检修人员、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719803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214384.1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风力发电机基础环抬动值监测和分析方法,通过在基础环环周设置数个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所在基础环切面为初始面,风力作用下变形后的位移传感器所在基础环切面为监测面;以初始面为基准建立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获得基础环平均累计抬动值z0和基础环倾斜值k;进一步对极坐标系下的监测面的方程式求导获得最大、最小抬动值及其发生部位,并统计获得实测风速和设计风速下的最大抬动值zmax与主导风向θw不一致的位置和累计偏离频数;以及建立基础环最大抬动值zmax、基础环倾斜值k和基础环平均累计抬动值z0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本发明,可以得到基础环与混凝土基础脱开的严重部位,为基础病害治理提供依据,节约治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76095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644988.5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考虑多因素的压气储能硐库建设可行性综合评估方法,首先,分析发电需求、建设条件及岩体地质条件,确定硐库最大储存能量和最大内气压;然后,进行硐库布置及结构方案设计,包括初步计算硐库空气容积、埋设深度及竖井断面直径,并设计密封支护结构及材料;然后,计算材料、设备及人工成本,包括硐库及竖井开挖成本、密封支护结构成本;然后,进行储气硐库的造价评估;然后,评估工程的难易度,进行比对分析。所提供的评估方法,考虑了压气储能硐库建设安全稳定性和工程的经济性,提高了综合评估的简便和普适性,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下地下储气硐库的建设可行性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931253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263331.4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19/0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竖井式重力储能下仓冬季硐壁温度和补热功率计算方法,包括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包括硐壁一维热传导定解问题和重物块块体内的热传导定解问题,下仓硐壁表面、重物表面与下仓内空气的对流换热引起下仓内空气温度变化,通过本发明方法求得硐壁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当硐壁表面温度降至0℃以下时,即认为有冻结风险,需要补热,补热功率由总功率在硐壁表面温度降至0℃以下前的平均功率计算。本发明实现了分析硐壁混凝土衬砌温度和补热功率随时间变化规律,为补热或保温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助于重力储能系统在寒冷地区的建设,保证其下仓的结构强度和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018700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246175.7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土石混合土样室内压缩仪与填土变形、稳定性计算方法,其压缩仪包括加载与测试系统和试样容纳装置,其中试样容纳装置包括容纳试样的护环,以及与试样连接的定量加湿器,以及沿试样环向设置的多个压力盒;加载与测试系统包括加压于试样顶部的千斤顶,以及与千斤顶控制连接的自动控制与记录装置,还包括与自动控制与记录装置双向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并在试样的顶部还设置有多个位移传感器,本仪器可应用于对大粒径土石混合土样压缩试验,可测试不浸水、增湿或浸水条件下土样的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压缩指数、回弹指数、次固结系数、侧压力系数、激发角等参数,能解决大粒径土石混合料在高填方区的变形问题和稳定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557440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530015.0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水热型地热模拟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含与岩石渗透实验装置内岩石试样相接触的测温装置;所述测温装置包含测温端和连接端;所述测温端插入于所述岩石试样内,所述连接端与稳压电源和数显温度表电性连接;所述数显温度表的数据接口与电脑相连;使用时先用该模拟装置测得岩石试样热储的渗透率等参数,然后以数值模拟为桥梁和工具,用室内试验参数和结果校准数值模型,再用数值模型模拟大规模的工程现场,深化地热场认识,提高地热开采井和回灌井布置的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557440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011530015.0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水热型地热模拟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含与岩石渗透实验装置内岩石试样相接触的测温装置;所述测温装置包含测温端和连接端;所述测温端插入于所述岩石试样内,所述连接端与稳压电源和数显温度表电性连接;所述数显温度表的数据接口与电脑相连;使用时先用该模拟装置测得岩石试样热储的渗透率等参数,然后以数值模拟为桥梁和工具,用室内试验参数和结果校准数值模型,再用数值模型模拟大规模的工程现场,深化地热场认识,提高地热开采井和回灌井布置的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7195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913964.4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19/08
Abstract: 本方案设计一种基于一维热传导的硐库热力学与硐壁热传导耦合计算方法,根据硐库空气与硐壁对流换热功率与基于温度分布求得的硐壁表面热传导功率相等,求得密封层温度Tm,并以密封层温度Tm为边界条件,分别进行硐库空气热力学计算和硐壁一维热传导计算,通过硐库空气热力学计算得到硐库空气温度与压力,通过硐壁一维热传导计算得到硐壁温度沿径向分布直至设定的计算时长结束,得到整个过程中围岩温度的变化,从而实现硐库内空气的热力学过程与硐壁围岩的热传过程耦合。
-
公开(公告)号:CN11717195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912774.0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能建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7/13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硐库热力学与硐壁热传导耦合计算方法,通过硐库空气与硐壁对流换热功率与硐壁表面热传导功率相等,求得密封层温度Tm,并以密封层温度Tm为边界条件,分别进行硐库空气热力学计算和硐壁热传导计算,通过硐库空气热力学计算得到硐库空气温度与压力,通过硐壁热传导计算得到硐壁温度沿径向分布,直至设定的计算时长结束,得到整个过程中围岩温度的变化,从而实现硐库内空气的热力学过程与硐壁围岩的热传过程耦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