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28791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210328321.5
申请日:2012-09-06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 国电浙江北仑第三发电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电厂联合热力系统及火电厂。其中,所述火电厂包括二次再热凝汽机组和背压机组,联合热力系统包括二次再热凝汽机组的热力系统和背压机组的热力系统。二次再热凝汽机组的热力系统和背压机组的热力系统共用从凝汽器到除氧器的回热系统。二次再热凝汽机组的凝结水和背压机组的补充除盐水经过共用的回热系统后分成两路,一路进入二次再热凝汽机组,另一路进入背压机组。本发明的联合热力系统可同时满足工业大容量和高参数供热需求,并可大幅提高了热力循环效率,减少燃料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还可大幅减少电厂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02828791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10328321.5
申请日:2012-09-06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 国电浙江北仑第三发电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电厂联合热力系统及火电厂。其中,所述火电厂包括二次再热凝汽机组和背压机组,联合热力系统包括二次再热凝汽机组的热力系统和背压机组的热力系统。二次再热凝汽机组的热力系统和背压机组的热力系统共用从凝汽器到除氧器的回热系统。二次再热凝汽机组的凝结水和背压机组的补充除盐水经过共用的回热系统后分成两路,一路进入二次再热凝汽机组,另一路进入背压机组。本发明的联合热力系统可同时满足工业大容量和高参数供热需求,并可大幅提高了热力循环效率,减少燃料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还可大幅减少电厂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02828792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210328410.X
申请日:2012-09-06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 国电浙江北仑第三发电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电厂联合热力系统及火电厂。其中,所述火电厂包括一次再热凝汽机组和背压机组,联合热力系统包括一次再热凝汽机组的热力系统和背压机组的热力系统。一次再热凝汽机组的热力系统和背压机组的热力系统共用从凝汽器到除氧器的回热系统。一次再热凝汽机组的凝结水和背压机组的补充除盐水经过共用的回热系统后分成两路,一路进入一次再热凝汽机组,另一路进入背压机组。本发明的联合热力系统可同时满足工业大容量和高参数供热需求,并可大幅提高了热力循环效率,减少燃料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还可大幅减少电厂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02828792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10328410.X
申请日:2012-09-06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 国电浙江北仑第三发电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电厂联合热力系统及火电厂。其中,所述火电厂包括一次再热凝汽机组和背压机组,联合热力系统包括一次再热凝汽机组的热力系统和背压机组的热力系统。一次再热凝汽机组的热力系统和背压机组的热力系统共用从凝汽器到除氧器的回热系统。一次再热凝汽机组的凝结水和背压机组的补充除盐水经过共用的回热系统后分成两路,一路进入一次再热凝汽机组,另一路进入背压机组。本发明的联合热力系统可同时满足工业大容量和高参数供热需求,并可大幅提高了热力循环效率,减少燃料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还可大幅减少电厂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202732010U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20453642.3
申请日:2012-09-06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 国电浙江北仑第三发电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火电厂联合热力系统及火电厂。其中,所述火电厂包括二次再热凝汽机组和背压机组,联合热力系统包括二次再热凝汽机组的热力系统和背压机组的热力系统。二次再热凝汽机组的热力系统和背压机组的热力系统共用从凝汽器到除氧器的回热系统。二次再热凝汽机组的凝结水和背压机组的补充除盐水经过共用的回热系统后分成两路,一路进入二次再热凝汽机组,另一路进入背压机组。本实用新型的联合热力系统可同时满足工业大容量和高参数供热需求,并可大幅提高了热力循环效率,减少燃料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还可大幅减少电厂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202732011U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20453676.2
申请日:2012-09-06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 国电浙江北仑第三发电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火电厂联合热力系统及火电厂。其中,所述火电厂包括一次再热凝汽机组和背压机组,联合热力系统包括一次再热凝汽机组的热力系统和背压机组的热力系统。一次再热凝汽机组的热力系统和背压机组的热力系统共用从凝汽器到除氧器的回热系统。一次再热凝汽机组的凝结水和背压机组的补充除盐水经过共用的回热系统后分成两路,一路进入一次再热凝汽机组,另一路进入背压机组。本实用新型的联合热力系统可同时满足工业大容量和高参数供热需求,并可大幅提高了热力循环效率,减少燃料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还可大幅减少电厂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16011752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687630.1
申请日:2022-12-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理方法,具体为一种大型火电厂水量动态平衡管理方法,属于水量监测管理技术领域,包括水量动态管理系统,水量动态管理系统包括全厂水务监测中心、水量动态平衡调节系统、废水零排放系统和全厂水务控制及反馈系统,水量动态平衡调节系统和废水零排放系统均通过数据处理及传递中心与全厂水务监测中心相连接,全厂水务监测中心用于将水量数据、水位数据、水温数据、压力数据、用水状态和用水方式传递给数据处理及传递中心,数据处理及传递中心将数据传给水量动态平衡调节系统和废水零排放系统;本发明能够准确反馈用水状态,实时调节各系统的工艺水的供、产、用、回、消环节,达到火电厂水系统动态总平衡,达到实时节水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087602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450624.X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回热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变频发电及回热一体化小机的二次再热系统,包括凝汽器、凝结水泵、表面式低压加热器组、混合式加热器、电动发电机、给水泵汽轮机,所述凝汽器与凝结水泵相连,所述凝结水泵与表面式低压加热器组相连,所述混合式加热器与表面式低压加热器组、给水泵相连,所述给水泵通过表面式高压加热器组与锅炉相连;所述给水泵汽轮机的进汽来自主汽轮机,排汽进入表面式低压加热器组,并给混合式加热器以及表面式高压加热器组供汽;所述电动发电机直接与给水泵汽轮机相连或者通过给水泵与水泵汽轮机相连。本发明可降低加热器的造价,减少蒸汽的冷端损失,提高系统的循环效率,并可降低厂用电。
-
公开(公告)号:CN105822373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510010100.7
申请日:2015-01-08
Applicant: 国电浙江北仑第一发电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背压抽汽小机的增压主机同轴驱动给水泵系统,该系统增设第二背压抽汽汽缸,第二背压抽汽汽缸的出汽端连接供热。第二背压抽汽汽缸的进汽端与高压缸的出汽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再热器。本发明的增压主机同轴驱动给水泵系统能够进一步提高发电热效率、降低供电煤耗,同时增加机组出力多发电,提高投资收益率;并满足部分工程在升级改造时对布置或供热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3574630B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210249933.5
申请日:2012-07-19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F23J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火电厂排烟温度的方法及烟气加热系统和采用该系统的火电机组。该方法利用所述驱动汽轮机的乏汽对经过所述脱硫吸收塔后出来的烟气进行加热,然后再将加热后的烟气排入所述烟囱。烟气加热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脱硫吸收塔与所述烟囱之间的用于利用所述驱动汽轮机的乏汽对烟气进行加热的烟气加热装置。本发明的烟气加热系统充分利用了驱动汽轮机乏汽的能量,尤其是乏汽中的汽化潜热,提高了发电厂的整体效率,同时增加了烟气抬升高度,降低了污染物的落地浓度,有利于环境保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