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4977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336921.3
申请日:2025-03-21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 , G06F18/20 , G06F17/10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废物回填的风险评估方法及装置,属于污染风险评估领域。本发明利用回填用固废填充物的样本进行柱状淋溶实验,得到浸出曲线,根据浸出曲线得到回填用固废填充物中关注污染物的浸出浓度;计算回填用固废填充物中关注污染物运移到地下水时的浓度利用回填用固废填充物中关注污染物运移到地下水时的浓度,进行地下水暴露途径的健康风险评估。本发明考虑当地历年降雨量,能够准确进行关注污染物的浓度预测,进行准确的健康风险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6837167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310775197.5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C21C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炉炼钢协同利用电解铝大修渣阴极炭块的工艺,涉及转炉炼钢利用增加化学热提高废钢加入量工艺、电解铝危险废物大修渣中含氟炭块的资源化利用两个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创新的工艺,消除电解铝大修渣阴极炭块加入转炉影响转炉前期冶炼工艺的难题,然后利用电解铝大修渣中的石墨化碳元素,增加转炉冶炼的化学热,利用大修渣阴极炭块中的氟化物与氧化铝助熔转炉炉渣,降低转炉冶炼前期所需要的化渣热,在资源化利用电解铝大修渣的同时,提高了转炉炼钢的废钢比,降低了冶炼成本,为电解铝危险废物的高价值资源化利用开发了一种极具竞争力的工艺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837167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775197.5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C21C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炉炼钢协同利用电解铝大修渣阴极炭块的工艺,涉及转炉炼钢利用增加化学热提高废钢加入量工艺、电解铝危险废物大修渣中含氟炭块的资源化利用两个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创新的工艺,消除电解铝大修渣阴极炭块加入转炉影响转炉前期冶炼工艺的难题,然后利用电解铝大修渣中的石墨化碳元素,增加转炉冶炼的化学热,利用大修渣阴极炭块中的氟化物与氧化铝助熔转炉炉渣,降低转炉冶炼前期所需要的化渣热,在资源化利用电解铝大修渣的同时,提高了转炉炼钢的废钢比,降低了冶炼成本,为电解铝危险废物的高价值资源化利用开发了一种极具竞争力的工艺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86076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310139981.7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6Q30/018 , G06F16/38 , G06F16/35 , G06F40/194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据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匹配度和交叉熵的危险废物溯源方法,包括:S1、构建危险废物指纹特征数据库,数据库中包含危险废物的特征信息;S2、用户输入相应检索指标,数据库根据输入的检索指标匹配相应的特征信息;S3、匹配后根据输入的检索指标的数量进行相似度计算;检索指标的数量N为1时,采用单指标计算模型计算相似度;N≥2时,采用多指标计算模型计算相似度;S4、按照计算后的相似度显示溯源结果。本发明不仅能够给出量化的匹配结果,还能够减少计算量,提高匹配效率,增加数据库匹配的准确率;有利于废物的快速鉴别,实现危险废物的快速溯源,进而辅助后续的决策。
-
公开(公告)号:CN105693123B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610136998.7
申请日:2016-03-10
Applicant: 重庆三峰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重庆中信渝黔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Inventor: 谭巍 , 季炜 , 蒋立新 , 李祖伟 , 钟宁 , 刘思明 , 李文旭 , 李菁若 , 王琪 , 杨玉飞 , 闫大海 , 洪流 , 赵战伟 , 熊绍武 , 雷东 , 杨毅 , 裴建民 , 周再江 , 张曼丽 , 胡旭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与水泥、硅灰、粉煤灰共造粒的方法及其在沥青路面中的清洁利用。分别称取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水泥、硅灰和粉煤灰,依次添加水泥、硅灰、粉煤灰、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每次添加一种粉体后均需要干粉混匀;然后加入总干粉质量20~30%的水,搅拌均匀、振荡成型后养生7天;最后破碎造粒。将造粒颗粒以替代部分矿粉或集料的形式加入到沥青混合料中进行路面应用。该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沥青混合料可在路面面层、基层中使用,铺设的路面路用性能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路面在应用过程中,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的重金属及其化合物浸出毒性合格,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实现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资源化与清洁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092424B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510435293.0
申请日:2015-07-22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1N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雨水渗透模拟装置。该装置中电路控制板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启、第二电磁阀关闭,然后控制所述空气压缩机进行加压,使得所述储水罐中的雨水在正压力作用下流入所述试件实验罐,并对所述沥青混凝土实验块进行冲淋;当所述电接点压力表压力值达到设定值时,所述电路控制板控制所述第一电池阀关闭;此时所述电路控制板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开启,然后控制所述真空泵工作,使得所述试件实验罐中的雨水在负压力作用下流回所述储水罐;当电接点真空压力表达到设定真空度时,所述电路控制板控制所述真空泵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本发明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雨水渗透模拟装置,能够准确地模拟沥青混凝土路面雨水渗透的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5623286B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610135974.X
申请日:2016-03-10
Applicant: 重庆三峰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重庆中信渝黔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菁若 , 周再江 , 王琪 , 洪流 , 李祖伟 , 钟宁 , 蒋立新 , 季炜 , 李文旭 , 刘思明 , 杨玉飞 , 闫大海 , 赵战伟 , 熊绍武 , 雷东 , 杨毅 , 裴建民 , 张曼丽 , 胡旭辉
IPC: C08L95/00 , C08L61/06 , C08L61/24 , C08L61/28 , C08L67/06 , C08L63/00 , C08L83/04 , C08L75/04 , C08L23/02 , C08L27/06 , C08L25/06 , C08L59/02 , C08L69/00 , C08L77/00 , C08L81/06 , C08L7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分子树脂材料包封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方法,并实现了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在沥青路面中的资源化清洁应用。将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与高分子树脂材料按质量比为10:2~3的比例进行混合达到包封目的。高分子树脂材料既可以是热固性高分子材料也可以是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包封后的飞灰可应用于沥青路面的面层和基层。路面在应用过程中,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的重金属及其化合物浸出毒性合格,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铺设的路面路用性能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实现了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在沥青路面中的资源化清洁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129761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284541.5
申请日:2017-04-25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脱除废弃抛光粉中硅铝杂质的方法,包括:提供含有硅铝杂质的废弃抛光粉;提供浓度为0.25摩尔/升至1.75摩尔/升的碱溶液,并将所述废弃抛光粉加入所述碱溶液中进行浸出反应,浸出反应时间为65分钟至105分钟,浸出反应温度为85摄氏度至95摄氏度,所述碱溶液中的碱与所述废弃抛光粉的质量比为0.75~1.5;将浸出反应后的混合液降温至室温,从而获得反应后的浸出液;对所述浸出液进行过滤处理,过滤得到脱除出所述硅铝杂质的废弃抛光粉。
-
公开(公告)号:CN116573921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36939.0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C04B33/135 , C04B33/138 , C04B33/24 , C04B33/132 , C04B38/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固体废物的大尺寸、高强度轻质陶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炉排底渣、二次铝灰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作为原料,其中,炉排底渣作为基体原料,二次铝灰作为发泡剂和调节剂,飞灰作为调节剂,不外加其他试剂,在富氧氛围下原位发泡制备大尺寸、高强度轻质陶粒,通过调整富氧气体通入速度和烧结工艺调节发泡性能,不需外加发泡剂及其他助剂来控制发泡效果,制备得到的陶粒当粒径为0.5‑2cm时,孔隙率大于50%,抗压强度可达20MPa以上,既可实现危险固废的清洁和循环利用,又能够实现高质量陶粒的环保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860769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139981.7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6Q30/018 , G06F16/38 , G06F16/35 , G06F40/194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据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匹配度和交叉熵的危险废物溯源方法,包括:S1、构建危险废物指纹特征数据库,数据库中包含危险废物的特征信息;S2、用户输入相应检索指标,数据库根据输入的检索指标匹配相应的特征信息;S3、匹配后根据输入的检索指标的数量进行相似度计算;检索指标的数量N为1时,采用单指标计算模型计算相似度;N≥2时,采用多指标计算模型计算相似度;S4、按照计算后的相似度显示溯源结果。本发明不仅能够给出量化的匹配结果,还能够减少计算量,提高匹配效率,增加数据库匹配的准确率;有利于废物的快速鉴别,实现危险废物的快速溯源,进而辅助后续的决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