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相换热自保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864597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302965.0

    申请日:2015-06-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2 Y02W30/20

    Abstract: 一种三相换热自保温装置,其包括:三相换热自保温装置的壳体内设有导热油盘管,导热油盘管的下方设有电加热盘管,三相换热自保温装置的底部设有进水阀,由导热油盘管、电加热盘管和进水阀组成三相换热区;三相换热自保温装置的上方设有换热后热水出口。本发明的三相换热自保温装置可以将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过程的余热充分回收,通过蓄热器和三项换热自保温装置实现能量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同时,利用我国北方冬季的锅炉热水作为补充热源,进一步减少后续生物发酵所需热源,降低能耗。

    一种石油类污染场地中SVE工艺参数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59543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010042282.7

    申请日:2020-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油类污染场地中SVE工艺参数的设计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明确场地和石油类污染状况;步骤二、结合场地参数、污染参数和SVE工艺参数,建立TOUGH软件关于SVE的修复模型并得出修复率y;步骤三、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筛选p个主控因子;步骤五、将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模拟结果进行拟合验证,并确定其模拟精度是否复合设计要求。步骤六、筛选最佳的SVE工艺参数组合并应用。本发明通过典型场地和多因素变量的设计并结合TOUGH模拟,可明晰污染物在场地中不同场景下的运移规律,利于对SVE工艺的参数设计选取;基于灰色关联度方法,找出主控因子,利于应对污染治理时的重点设计;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应类似的场地更具有适用性。

    一种石油类污染场地中SVE工艺参数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59543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042282.7

    申请日:2020-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油类污染场地中SVE工艺参数的设计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明确场地和石油类污染状况;步骤二、结合场地参数、污染参数和SVE工艺参数,建立TOUGH软件关于SVE的修复模型并得出修复率y;步骤三、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筛选p个主控因子;步骤五、将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模拟结果进行拟合验证,并确定其模拟精度是否复合设计要求。步骤六、筛选最佳的SVE工艺参数组合并应用。本发明通过典型场地和多因素变量的设计并结合TOUGH模拟,可明晰污染物在场地中不同场景下的运移规律,利于对SVE工艺的参数设计选取;基于灰色关联度方法,找出主控因子,利于应对污染治理时的重点设计;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应类似的场地更具有适用性。

    多通道监测井用地下水样品采集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89874B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610585698.7

    申请日:2016-07-22

    Abstract: 一种多通道监测井用地下水样品采集装置及方法,该采集装置包括:N个样品采集储存单元,用于容纳采集到的N份地下水样品;所述N个样品采集储存单元的进水口分别延伸至多通道监测井的对应选定采样位置;一分多分流阀,设有N+1个端口,其中一个端口连接泵,其余N个端口分别与所述N个样品采集储存单元的出水口连接;其中,所述N个样品采集储存单元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均分别设有止水阀;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本发明可以缩短巢式多通道监测井取样时间,提高野外地下水采样工作效率。

    含油污泥微生物降解和曝气-抽提联合处理站和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05604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143628.5

    申请日:2018-02-11

    Abstract: 一种含油污泥微生物降解和曝气-抽提联合处理站和处理方法,该联合处理站包括微生物添加装置、曝气/抽提装置、计量-进料层、搅和层、卸料层以及履带式运料机,其中微生物添加装置和曝气/抽提装置包括微生物储罐、曝气-抽气储罐;计量-进料层包括阀门、压力表、流量计、进料室等;拌和层主要有各管道接口装置及搅拌机;卸料层主要是通过卡车将处理后土壤运离处理站。本发明的装置能够通过微生物降解、机械搅拌和曝气-抽气等联合方法,将含油污泥中石油类、石油烃、挥发性VOCs以及易降解和抽提的污染物去除,从而达到土壤修复和规模自动化处理的目标。

    一种酶解高纤维水生植物联产氢气和甲烷的生物燃气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36559B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399780.7

    申请日:2013-09-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Y02P20/5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生物能源技术领域的一种采用高纤维水生植物酶解联产氢气和甲烷的生物燃气制备方法。该方法将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大量繁殖的沉水植物打捞转移,采用降解酶酶解预处理后作为发酵底物,并与厌氧活性污泥混合,通过厌氧生物发酵方式,调节反应过程中的反应条件来达到产氢之后产甲烷,实现氢气-甲烷联合生产,以生物燃气的形式回收固体有机质中所含生物质能源。本发明在有机废弃物高值化利用的同时实现了减排产能的目标,并将可再生资源利用、污染治理和生物能源制备联合进行,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温度及溶解氧可控的地下水水位波动模拟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12902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811462970.8

    申请日:2018-11-30

    Abstract: 一种温度及溶解氧可控的地下水水位波动模拟系统及方法。该模拟系统包括土柱试验装置、地下水水位波动装置和温度及溶解氧调控装置,其中地下水水位波动装置包括泵设备、储水槽和波动室等;温度及溶解氧调控装置包括温度调节单元、混合气体配比柜和真空泵等。本发明的模拟系统能够通过地下水水位波动装置使土柱内土壤形成非饱和带及饱和带,由此模拟污染物进入土壤后,在饱和‑非饱和带内的运移分布状况,并根据不同场地中地下水环境的实际状况,调节水位波动过程中地下水的温度及溶解氧含量、水位波动幅度和频次等外在环境因子,从而更精准刻画污染物在受水位波动影响下的运移分布状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