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黑臭河湖水体水质高效净化技术

    公开(公告)号:CN105645675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610002040.9

    申请日:2016-0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黑臭河湖水体水质快速净化技术,属于水环境生态治理领域。其特征在于,通过在线和离线处理单元耦合,实现黑臭水体臭味、COD、氨氮快速去除和溶解氧恢复,避免河湖水体再次出现黑臭。工艺从前到后组成如下:河湖前滞库、接触氧化砾石廊道、循环复合流湿地和生态景观塘。河湖前滞库位于河道上游,用于去除悬浮颗粒,后端设置生态溢流堰;接触氧化砾石廊道采取强化曝气富氧,用于去除COD和氨氮;循环复合流湿地水体循环流动,保障出水COD、氨氮和硝态氮达标;生态景观塘用于持续去除COD、氨氮和总磷,提升工艺景观效果。本发明可有效解决了城市黑臭水体自净效率低,离线处理工艺除臭效果差、景观水平低、运行不稳定的问题。

    一种高风险城市河流水质安全保障及景观化构建技术

    公开(公告)号:CN105645593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610002038.1

    申请日:2016-0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C02F3/32 C02F3/34 C02F2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风险城市河流水质安全保障及景观化构建技术,特别涉及采用离线和在线组合技术提高河流抗污染风险,提升河流景观化水平。技术依托现有河道自然构型,根据污染来源及环境风险源分布,构建高风险城市河流水质安全保障及景观化系统。系统包括上游水质安全控制系统和下游水质安全保障系统两部分。上游水质安全控制系统主要采用离线治理技术,以生态砾石床、湿地或生态塘为主,各工艺上下游河道设置闸门控制进水出水;下游水质安全保障系统主要采用在线治理技术,以生态护坡河道、景观湖泊或在线湿地为主。本系统将在线和离线治理技术结合,可有效削减污染物及危险化学品进入下游河道,提高河流自净效率,有效改善河水水质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高风险重污染城市河流水系改善,是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于一体的水质保障及景观化技术。

    一种城市黑臭河湖水体水质高效净化技术

    公开(公告)号:CN105645675B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610002040.9

    申请日:2016-0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黑臭河湖水体水质快速净化技术,属于水环境生态治理领域。其特征在于,通过在线和离线处理单元耦合,实现黑臭水体臭味、COD、氨氮快速去除和溶解氧恢复,避免河湖水体再次出现黑臭。工艺从前到后组成如下:河湖前滞库、接触氧化砾石廊道、循环复合流湿地和生态景观塘。河湖前滞库位于河道上游,用于去除悬浮颗粒,后端设置生态溢流堰;接触氧化砾石廊道采取强化曝气富氧,用于去除COD和氨氮;循环复合流湿地水体循环流动,保障出水COD、氨氮和硝态氮达标;生态景观塘用于持续去除COD、氨氮和总磷,提升工艺景观效果。本发明可有效解决了城市黑臭水体自净效率低,离线处理工艺除臭效果差、景观水平低、运行不稳定的问题。

    一种高风险城市河流水质安全保障及景观化构建技术

    公开(公告)号:CN105645593B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610002038.1

    申请日:2016-0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风险城市河流水质安全保障及景观化构建技术,特别涉及采用离线和在线组合技术提高河流抗污染风险,提升河流景观化水平。技术依托现有河道自然构型,根据污染来源及环境风险源分布,构建高风险城市河流水质安全保障及景观化系统。系统包括上游水质安全控制系统和下游水质安全保障系统两部分。上游水质安全控制系统主要采用离线治理技术,以生态砾石床、湿地或生态塘为主,各工艺上下游河道设置闸门控制进水出水;下游水质安全保障系统主要采用在线治理技术,以生态护坡河道、景观湖泊或在线湿地为主。本系统将在线和离线治理技术结合,可有效削减污染物及危险化学品进入下游河道,提高河流自净效率,有效改善河水水质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高风险重污染城市河流水系改善,是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于一体的水质保障及景观化技术。

    一种城市径流面源污染深度处理及回用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5461075B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610002051.7

    申请日:2016-0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径流面源污染深度处理及回用工艺,工艺包括城市径流的收集系统、处理系统及存储回收系统三个部分;城市径流收集系统包括对城市面源进行收集并初步净化的路边渗水植物带和渗透型城市绿地;处理系统包括进一步去除城市面源中重金属、氮磷等污染物的生态砾石床和湿地;存储系统包括高品质水自净景观塘,可实现对城市径流深度净化且具有景观效果,并为城市绿化、浇洒以及地下水的补充等提供高品质再生水。本发明针对城市径流面源污染,通过对各单元的优化改进,提供了一种高效去除城市面源径流中各类污染物,并生产回用高品质再生水的工艺。

    一种低成本环境友好的高效除藻组合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05668751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002039.6

    申请日:2016-0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56 C02F1/50 C02F1/5236 C02F1/5263 C02F2103/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成本环境友好的高效除藻组合材料。本发明针对水库、湖泊、饮用水源地或景观水体中藻类水华的大量滋生,公开一种可迅速消除水中藻类,并持续降低水体藻类水华风险的高效除藻组合材料。高效除藻组合材料包括天然矿物改性材料和去除助剂两种。天然矿物改性材料主要以沸石、活性炭、云母粉、高岭土或硅藻土等大孔径矿物质粉末为原料,通过酸改性和功能基团固定使之具备吸附、共沉降藻类颗粒及磷酸盐的能力。改性材料可原位投加到富营养化水体,也可应用于饮用水厂。当原位投加时,如水体中藻类密度低可仅投加天然矿物改性材料,如藻类密度高可再投加去除助剂提升效果。该种除藻材料改性过程不使用毒害物,其不仅可高效去除水体藻类,还可同步去除氮磷,减少胞内毒害物质释放,并降低藻类水华风险。尤其适用于饮用水源地、湖泊及城市景观水体藻类控制,或用于藻类水华的应急控制或风险防范。

    一种城市径流面源污染深度处理及回用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5461075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610002051.7

    申请日:2016-0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C02F3/32 C02F3/34 C02F2101/16 C02F2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径流面源污染深度处理及回用工艺,工艺包括城市径流的收集系统、处理系统及存储回收系统三个部分;城市径流收集系统包括对城市面源进行收集并初步净化的路边渗水植物带和渗透型城市绿地;处理系统包括进一步去除城市面源中重金属、氮磷等污染物的生态砾石床和湿地;存储系统包括高品质水自净景观塘,可实现对城市径流深度净化且具有景观效果,并为城市绿化、浇洒以及地下水的补充等提供高品质再生水。本发明针对城市径流面源污染,通过对各单元的优化改进,提供了一种高效去除城市面源径流中各类污染物,并生产回用高品质再生水的工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