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级双吸双轮双筒体泵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265643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410546647.4

    申请日:2014-1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单级双吸双轮双筒体泵,其筒体通过衬板、驱动端泵盖、非驱动端泵盖及紧固件设置于入口与蜗形体、蜗形体与出口之间,吸入、吐出法兰通过筒体及紧固件分别与蜗形体两侧端面紧密相接,吸入、吐出法兰加长段分别通过紧固件与吸入、吐出法兰固连,两叶轮沿轴向在吸入室两侧对称面对面并联设置,压出室采用偏位汇聚流道结构,该流道与两叶轮压出室偏离,最终汇聚在吸入室中心线上,驱动端叶轮、非驱动端叶轮与锁紧螺母之间分别设置开有螺旋槽的增压轴套。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造价低廉、性能可靠、安装维修方便等特点,适用于输送有磨蚀性颗粒、入口高压、入口低气蚀余量或伴有热冲击的介质以及过流磨蚀部件需定期更换的工况。

    卧式径向剖分蜗壳式双筒体泵

    公开(公告)号:CN103511287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310501116.9

    申请日:2013-1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卧式径向剖分蜗壳式双筒体泵,它包括轴承部件、拉板、驱动段泵盖、叶轮首级、蜗形体、筒体、叶轮二级、非驱动端泵盖、泵轴、紧固件,其中通过拉板、紧固件、驱动段泵盖、非驱动端泵盖将筒体设置于入口与蜗形体、蜗形体与出口之间,叶轮首级与叶轮二级沿轴向面对面设置。吸入室位于两叶轮之间并且由一级到二级过渡流道占用相同的轴向长度。压出室采用导流器结构。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安装、维修方便、运行效率高等特点,可适用于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输送颗粒介质的工作环境。

    单级双吸双轮双筒体泵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113665U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20597277.2

    申请日:2014-10-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单级双吸双轮双筒体泵,其筒体通过衬板、驱动端泵盖、非驱动端泵盖及紧固件设置于入口与蜗形体、蜗形体与出口之间,吸入、吐出法兰通过筒体及紧固件分别与蜗形体两侧端面紧密相接,吸入、吐出法兰加长段分别通过紧固件与吸入、吐出法兰固连,两叶轮沿轴向在吸入室两侧对称面对面并联设置,压出室采用偏位汇聚流道结构,该流道与两叶轮压出室偏离,最终汇聚在吸入室中心线上,驱动端叶轮、非驱动端叶轮与锁紧螺母之间分别设置开有螺旋槽的增压轴套。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造价低廉、性能可靠、安装维修方便等特点,适用于输送有磨蚀性颗粒、入口高压、入口低气蚀余量或伴有热冲击的介质以及过流磨蚀部件需定期更换的工况。

    长距离管线输送泵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955018U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1220719928.1

    申请日:2012-12-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长距离管线输送泵,由驱动侧轴承部件、泵轴、驱动端密封部件、泵盖、导流器、叶轮、泵体、非驱动侧密封部件、非驱动侧轴承部件组成,其中驱动侧轴承部件内泵轴前端设有风扇,轴承箱体底部设有储油室,在角接触球轴承与径向滑动轴承之间轴向套接有粘度盘且底端位于储油室液面下。泵体前端外部设有保温罩,泵体、泵盖及各管路外部设有电伴热保温系统和监控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在不需要外供油润滑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自润滑,实时监控,降低了维修成本,工作效率高,可保证泵安全可靠运行。

    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用上充泵

    公开(公告)号:CN205618369U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620219973.9

    申请日:2016-03-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离心泵设备,尤其是一种适用于采用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的上充泵。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用上充泵,包括筒体、泵盖及内芯,所述内芯包括机械密封、叶轮,吐出段、驱动端轴承、非驱动端轴承及叶轮,所述上充泵为立式双筒体式多级离心泵,叶轮按数量均分为两组,两组叶轮沿轴向背对背设置,吐出段位于两组叶轮之间,吐出段上、下两侧的两个叶轮上均设置有轴向无阻碍流道式导叶。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紧凑,安装、维修方便,可靠性高,水力效率高,设计结构满足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的上充泵使用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