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胀引射机构及预胀升温非共沸吸收式冷功联供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773290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211547123.8

    申请日:2022-1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电联供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预胀引射机构以及预胀升温非共沸吸收式冷功联供循环系统。预胀引射机构包括换热器,换热器包括扩压室、换热室和换热管,换热管设置换热室内,换热室的一端与扩压室固定连接,换热室的另一端与接收室固定连接,且该端与喷嘴连通;所述换热器的自由端设有液体工质入口,换热器靠近接收室的端部侧壁设有低浓度液体工质出口,换热器靠近接收室一端设有热源入口,热源入口与换热器内换热管的入口连接,对应的在换热器的靠近扩压室一端处设有热源出口,热源出口与换热管的出口连接。使用分离气体进行引射,大大减小了循环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提升循环输出功及制冷量的效果,有效改善了循环系统的整体效率。

    预胀引射机构及预胀升温非共沸吸收式冷功联供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773290A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1547123.8

    申请日:2022-1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电联供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预胀引射机构以及预胀升温非共沸吸收式冷功联供循环系统。预胀引射机构包括换热器,换热器包括扩压室、换热室和换热管,换热管设置换热室内,换热室的一端与扩压室固定连接,换热室的另一端与接收室固定连接,且该端与喷嘴连通;所述换热器的自由端设有液体工质入口,换热器靠近接收室的端部侧壁设有低浓度液体工质出口,换热器靠近接收室一端设有热源入口,热源入口与换热器内换热管的入口连接,对应的在换热器的靠近扩压室一端处设有热源出口,热源出口与换热管的出口连接。使用分离气体进行引射,大大减小了循环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提升循环输出功及制冷量的效果,有效改善了循环系统的整体效率。

    一种套用在船舶烟囱外的马格努斯风帆

    公开(公告)号:CN107128470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1710351073.9

    申请日:2017-0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套用在船舶烟囱外的马格努斯风帆,内层风筒和外层风筒之间通过螺旋叶片连接,内层风筒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烟囱的外侧壁上,风从内侧风筒和外层风筒的下边缘的缝隙内进入,风推动螺旋叶片,带动风筒旋转;内层风筒的侧壁底边呈环形沿周设置有齿缘,烟囱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锥形齿轮,锥形齿轮与内层风筒的齿缘相互啮合;锥形齿轮通过电动机驱动,锥形齿轮转动带动内层风筒旋转。将马格努斯风筒与船舶烟囱结构组合设置,大大节约船舶上的空间,节约了安装成本,提高了风筒受力的稳固性;螺旋叶片有效利用风能驱动风筒旋转,提高效率,电动机驱动锥形齿轮带动风筒旋转,提高了马格努斯风帆的可控性与可调性。

    一种基于升温升压技术的吸收式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986418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286747.7

    申请日:2019-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升温升压技术的吸收式循环系统,属于能源回收利用领域。一种基于升温升压技术的吸收式循环系统,包括升温升压子循环和吸收式动力子循环,所述升温升压子循环包括发生器;第一分离器,入口与所述的发生器出口相连;冷凝器,入口与所述的第一分离器气体出口相连;第一工质泵,入口与所述的冷凝器出口相连;蒸发器,入口与所述的第一工质泵出口相连;增温增压器,气体入口与所述的蒸发器出口相连;本发明可利用动力循环废热/常规废热提升透平入口温度和压力,提升透平工作条件,更加有效的彻底利用能量;另外,该循环与传统循环相比,改造方式相对容易达成,有利于提升现有的工业余热利用水平。

    变管径油水乳状液流态识别及成分检测实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727533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1048368.5

    申请日:2017-10-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1/00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及化工过程的油水输运领域,尤其是一种变管径油水乳状液流态识别及成分检测实验系统。包括油水混合物循环部、热流体循环部和数据采集分析部,热流体循环部、数据采集分析部分别与油水混合物循环部连接;所述油水混合物循环部包括进口段、测试段、油水混合物容器和循环泵,进口段由直径不同的充分发展管路Ⅰ和充分发展管路Ⅱ组成,充分发展管路Ⅰ的一端与油水混合物容器连通,充分发展管路Ⅰ的另一端与充分发展管路Ⅱ连接,充分发展管路Ⅱ与测试段连接,测试段为长直管,在油水混合物容器的出口端设有循环泵。其实现了对油水混合物组分的检测,并可以确定油水混合物的液体状态和流变特性。

    用于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中不凝性气体的分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895617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710253837.0

    申请日:2017-04-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3/0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分离装置,尤其是用于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中不凝性气体的分离装置。包括二次发生器、精馏器Ⅱ、喷淋吸收室、磁力气体分离器和压缩机,所述喷淋吸收室上设有喷淋吸收室气体进口、喷淋吸收室氨水出口、喷淋吸收室稀氨水进口和喷淋吸收室气体出口,喷淋吸收室气体进口与吸收器的气体出口连通,吸收室稀氨水进口与精馏器Ⅱ的出液口连通,喷淋吸收室内设有两个喷嘴,其中一个喷嘴与喷淋吸收室气体进口连通,另一个喷嘴与喷淋吸收室稀氨水进口连通,且与喷淋吸收室气体进口连通的喷嘴位于与喷淋吸收室稀氨水进口连通的喷嘴的下方。能够回收气体中混合的氨气,并有效分离吸收器中的不凝性气体,从而保障循环系统安全运行。

    基于基线距离的双目视觉测距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93311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005437.5

    申请日:2022-08-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目计算机视觉测量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基线距离的双目视觉测距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S1.双目相机进行标定;S2.利用双目相机进行图像采集:S3.运用目标识别及特征点匹配算法计算左目相机成像的左视图和右目相机成像的右视图中目标点的视差;S4.将右目相机成像的右视图向右偏移距离C:S5.调整基线距离使图像视差为0,根据调整后的基线距离求得待测距离。通过该方法进行测距时,可有效解决现有视差法测距存在两端测量精度发散问题,使有效测量范围更广,精度更高。

    多效发生器及吸收式动力-抽气喷射制冷发电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488545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547755.8

    申请日:2018-12-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利用海水温差能做功,尤其是一种多效发生器及吸收式动力-抽气喷射制冷发电循环系统。多效发生器包括壳体、入口、回流口、稀溶液出口、温水管和布液器,入口、回流口和稀溶液出口均设置在壳体上,入口包括降膜蒸发入口、升膜蒸发入口和满液蒸发入口,降膜蒸发入口和升膜蒸发入口、回流口和气体出口设置在壳体的顶部表面,满液蒸发入口和稀溶液出口设置在壳体的底部表面,温水管和布液器设置在壳体内,壳体内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数层布液器,每层布液器的上方均设有温水管,最后一层布液器的下方设有至少一层温水管。其利用海洋温差能这种广泛存在的低品位热能,驱动吸收式工质进行冷-电联供循环,不需要太阳能、废热、余热就可独立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