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杂土壤条件下的盐碱地工程治理技术

    公开(公告)号:CN115428611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285323.0

    申请日:2022-1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土壤条件下的盐碱地工程治理技术,属于土壤治理技术领域,包括明确暗管间距和暗管埋深,设置暗管;其中,暗管间距根据土壤渗透特性进行理论排水计算公式或模型模拟方式初步确定;明确弱透水层所在位置与地表的距离,设置打破弱透水层的桩井;桩井包括第一桩井、第二桩井和第三桩井,第一桩井位于暗管上方,第三桩井位于暗管和暗管中间位置处,第二桩井位于第一桩井和第三桩井之间;根据第一预设条件确定第一桩井、第二桩井和第三桩井的深度;建立三维土壤水盐运移模型;模拟不同桩井间距下组合排水的水盐运移,当桩井间距减少1倍,但排水中水分和盐分增加量小于5%~10%时,停止模拟并确定桩井间距。

    一种虹吸式暗管排水装置、连通式暗管排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000474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312029.X

    申请日:2021-1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虹吸式暗管排水装置、连通式暗管排水装置,属于暗管排水领域,包括集水井,用于储存水体;集水管,设置于集水井侧面上并与集水井内部连通,用于收集水体,并将水体导入至集水井中;抽水泵,设置于集水井底部,用于将集水井内的水体经排水管抽至排水沟;排水管,一端穿过集水井内部并与抽水泵连接,另一端设置于排水沟处,用于在抽水泵的驱动下将集水井内的水体输送至排水沟;与抽水泵连接、且用于供电的电源;虹吸排水系统,包括虹吸管,虹吸管的两端分别插入至集水井和排水沟的液面以下,利用虹吸原理将集水井内的水体经虹吸管输送至排水沟,解决了水泵抽水流量和农田暗管排水补给流量之间不平衡的问题,提升了排水效率。

    新型暗排结构及其除涝作用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53018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201037.0

    申请日:2014-05-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暗排结构,包括暗管及沿所述暗管底部至耕作层底部开挖的反滤槽,所述反滤槽内填有工程滤料;所述工程滤料与回填原土后构成耕作层的接触面上铺有反滤防护层。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暗排结构除涝作用的设计方法。本发明新型暗排结构,通过构成增大进水断面、加强透水和防淤堵的反滤体,显著加强了暗管的排水能力;本发明暗排结构除涝作用的设计方法通过改进现有明暗结合除涝工程设计方法,使明暗结合排水工程中的明沟除涝负担减轻,从而扩大按现有除涝工程设计方法所得出的明沟间距,节省了工程量和建设投资,增加了经济效益。

    一种农田生态排水方法及其调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829202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390569.4

    申请日:2022-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田生态排水方法及其调控装置,属于农业排水与减灾技术领域,其中农田生态排水方法是通过调控农田、沟道和塘堰之间及其内部水量运动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排水方法,农田生态排水方法由排水理念生态化、排水工程构型生态化和排水运行管理生态化实现,农田生态排水方法采用排水生态流量调控方法,排水生态流量调控方法通过控制田间排水生态流速、沟道输泄生态流速、沟塘交换生态流速或外排生态流速缓解农田因水旱、盐碱和氮磷流失污染造成的生态功能恶化。本发明以生态排水流速为抓手,提出应对水旱灾害、盐碱危害和面源污染的生态排水调控准则、生态流量调控装置和流量计算方法,兼顾生产和生态双重需求。

    获取降雨对地下水位影响比重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145444B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1810961180.8

    申请日:2018-0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降雨对地下水位影响比重的方法和装置,属于水资源保护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对年降雨量原始序列进行小波变换处理,得到降雨量小波系数矩阵;对地下水位原始序列进行小波变换处理,得到地下水位小波系数矩阵。根据降雨量小波系数矩阵建立降雨量小波方差曲线,根据地下水位小波系数矩阵建立地下水位小波方差曲线。根据降雨量小波方差曲线和地下水位小波方差曲线,获取降雨量对地下水位影响程度超过预设程度的周期段作为驱动域。获取驱动域内的地下水位小波方差之和占地下水位小波方差总和的比值,将比值确定为降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比重。本发明能够获取降雨量对地下水位的影响比重,进而有效指导区域科学用水策略的制订。

    除涝降渍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685257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0983198.2

    申请日:2019-1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涝降渍装置,属于农田水利工程技术领域。装置包括:装置包括:排水管道单元、水流控制单元和砂石单元;水流控制单元包括:引流件、引流支撑件和引流控制件;引流件的上端与砂石单元的下端连通,引流件的下端与引流支撑件连通,引流支撑件与排水管道单元连通;引流控制件设置在引流件内,引流控制件用于控制地表涝水进入排水管道单元内,以及用于避免排水管道单元内水流进入引流支撑件内;排水管道单元用于铺设在地面以下;砂石单元的上端与地面相连通。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除涝降渍装置,占用耕地较少,排水成本低,且施工难度小。

    一种利用土壤高光谱反射率计算土壤全盐含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43773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616062.8

    申请日:2019-07-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土壤高光谱反射率计算土壤全盐含量的方法,其以下步骤S1-S8,本方案利用含盐土壤的高光谱信息推算土壤中全盐含量,可以用于区域土壤盐分的快速监测和诊断,用户只需要通过监测有限个样品土壤的全盐量、电导率和相应的土壤高光谱反射率信息,即可利用本方法建立该区域同类土壤的全盐量与高光谱吸收指数的关系,基于该回归关系式,用户可通过便携式地物高光谱仪快速地获取该区域同类土壤的高光谱信息,简单推求得到土壤全盐量。

    明沟控制排水装置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747718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210195018.2

    申请日:2012-06-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明沟控制排水装置,包括深埋式闸室、闸门和启闭设备;所述深埋式闸室包括沟底以上的框架结构和沟底以下的槽型箱体结构,所述框架结构顶端横梁上设置有通孔,且内侧侧壁设有凹槽,所述槽型箱体结构内部通槽与所述凹槽贯通,所述闸门放置在槽型箱体内部;所述启闭设备包括螺旋启闭机和刚性拉杆,所述螺旋启闭机固定在所述深埋式闸室顶端横梁上;所述刚性拉杆的一端穿过所述深埋式闸室顶端横梁上的通孔,另一端与所述闸门上端铰接,所述刚性拉杆上设置有螺纹,所述刚性拉杆与所述螺旋启闭机螺接。本发明闸门自下向上开启以实现闸顶溢流,具有连续精确控制农沟水位的特点。

    盐碱地的排水洗盐方法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257897B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110121725.2

    申请日:2011-05-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碱地的排水洗盐方法,选定冲洗地块,在冲洗地块两侧边沿开挖左明沟和右明沟,在冲洗地块中间设置灌水渠道;将左冲洗地块和右冲洗地块划分为至少两块宽度相同的畦块;往灌水渠道中注水,以灌水渠道到两侧明沟的方向为放水冲洗方向,从临近灌水渠道的畦块开始,依次向两侧放水冲洗,每次冲洗时间为Δt,在Δt内各放水畦块都始终保持覆盖水层;含盐分水通过所述左明沟和右明沟排出。本发明使整个冲洗地块入渗强度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冲洗地块远离明沟部位的入渗强度,降低了明沟附近部位的入渗强度,从而使整个冲洗地块的脱盐效果更好更均匀。

    明沟控制排水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47718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210195018.2

    申请日:2012-06-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明沟控制排水装置,包括深埋式闸室、闸门和启闭设备;所述深埋式闸室包括沟底以上的框架结构和沟底以下的槽型箱体结构,所述框架结构顶端横梁上设置有通孔,且内侧侧壁设有凹槽,所述槽型箱体结构内部通槽与所述凹槽贯通,所述闸门放置在槽型箱体内部;所述启闭设备包括螺旋启闭机和刚性拉杆,所述螺旋启闭机固定在所述深埋式闸室顶端横梁上;所述刚性拉杆的一端穿过所述深埋式闸室顶端横梁上的通孔,另一端与所述闸门上端铰接,所述刚性拉杆上设置有螺纹,所述刚性拉杆与所述螺旋启闭机螺接。本发明闸门自下向上开启以实现闸顶溢流,具有连续精确控制农沟水位的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