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30455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211503808.2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7/1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WEP模型的不同下垫面水源涵养量计算方法,包括划分计算单元,数据展布,读取基础数据以及初始参数值,设置参数率定条件,进行产汇流计算;以Nash系数作为评判标准,获取最优参数集,并带入WEP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确定占比高且和水源涵养关系密切的下垫面类型;设置情景参数,调用已构建的WEP模型,结合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其水源涵养量,并根据水源涵养量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合理性分析。优点是:根据不同下垫面水循环要素的相互作用和水源涵养特征,结合水量和能量平衡,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定量刻画流域水循环过程及其水源涵养特性,计算不同下垫面、水资源分区和行政分区的水源涵养量时空分布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6307865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196995.2
申请日:2023-03-0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F17/10 , G06F30/2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源涵养量的综合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水源涵养量评价方程;步骤2、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来水评价;步骤3、年度水源涵养量的分功能评价;步骤4:水源涵养量综合评价。本发明所述方法紧密结合水循环的全过程,拓展了水源涵养功能评价的维度,综合考虑汛期时段的“调峰”、平水时段的“蓄滞”以及枯水时段“供水”等多种功能,丰富了水源涵养量评价方法体系。本发明将分布式水文模拟与通用水源涵养量分功能综合评价法相融合,发挥二者优势,在保障精度前提下,可灵活选取评价区域和评价时段,大幅度提升水源涵养量评价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221687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0715874.X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市水文总站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Q50/02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炭开采对河川径流影响的数值模拟方法,属于水文技术分析领域。本发明收集输入WEP分布式水文模型所需数据,并进行空间展布;收集模拟流域内水文站的径流数据,设置率定期和验证期,对WEP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在WEP模型中加入煤矿开采模块,模拟煤矿开采的影响,并对煤矿参数进行率定;基于率定后的WEP模型,设置不同情景,输出不同煤矿开采、气候变化、社会用水情景下的径流量,实现不同因素对径流量的影响分析。本发明通过不同情景设置,解析气候变化、煤矿开采、社会用水等驱动因子与径流量之间关系,为评估径流量变化贡献,和河川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662936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305594.1
申请日:2022-03-25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生态用水和经济社会用水优先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开展生态用水的需求分析;S2、开展经济社会用水的需求分析;S3、检验生态用水和经济社会用水的最大需求是否超过区域水资源总量;S4、结合检验结果对生态用水和经济社会用水的各层次需求进行排序;S5、对生态用水和经济社会用水的各层次需求的排序结果进行赋分;S6、对赋分结果进行汇总,获取生态用水和经济社会用水的各层次需求的总得分;S7、对各项用水需求的总得分进行排序并确定优先序。优点是:能够确定水资源总量制约的情况下应优先满足的用水类型,且能够兼顾公平和效率以及用水各方容易接受,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0955924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910859516.4
申请日:2019-09-1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淤地坝影响的子流域汇流模拟方法,涉及分布式水文模型子流域汇流模拟技术领域;该方法采用子流域套等高带的方式作为模型基本计算单元,基于DEM将子流域根据高程划分成数目不等的等高带,并统计相关参数,提取沟道栅格,设置沟道长度阈值,剔除伪沟道,对等高带内的淤地坝进行概化并统计淤地坝相关参数,采用运动波方程对各等高带进行坡面汇流过程模拟以及对子流域沟道进行汇流过程模拟,采用淤地坝水量平衡原理,对沟道汇流量进行调蓄修正,采用运动波方程对河道汇流过程进行模拟。本发明中提供的方法能够模拟计算单元内淤地坝建设对汇流过程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6340018B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610792473.9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T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文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最优分辨率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同一地区观测站点数目相同情况下,采用Kriging插值法对水文气象要素观测数据在不同分辨率下进行空间插值展布,得到空间插值结果图像;计算各分辨率下空间插值结果图像的空间插值信息量、空间插值噪声量及空间插值信噪比;对各分辨率下的空间插值信噪比进行排序,空间插值信噪比最大的分辨率为空间差值最优分辨率。本发明通过定义空间插值信噪比的概念,作为一个衡量空间插值结果信息质量的指标,使空间插值质量具体量化,并通过计算各个分辨率下的空间插值信噪比,找到最优分辨率;在现有样本数据资料下,通过选择最优分辨率,使获得的空间插值结果图像包含的有效数据最大化,更具参考使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8399309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810218383.8
申请日:2018-03-1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尺度复杂地形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子流域划分方法,包括:最大和最小集水面积阈值的确定、流域出水口的确定、多阈值虚拟河网融合与子流域划分。本发明可实现流域出水口的自动识别,高效快速。另外,初步解决了内流区河网提取失真问题,可准确描述所划分子流域间的拓扑关系。在准确拟合研究区范围的同时有效控制了子流域的数量,兼顾了模型模拟的精度和效率需求。该方法在大尺度、复杂地形区的子流域划分上适用性良好,相关结果可对宏观尺度区域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给予有力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6642009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0907352.4
申请日:2016-10-1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F21S19/00 , F21V23/00 , F21Y115/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1S19/00 , F21V23/0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试验厅室光照调控方法和系统包括:设立在被研究地的被研究地感光传感器阵列,被研究地感光传感器阵列通过计算网络与设立在研究地的计算机终端连接,计算机终端与设置在实验室内的补光板连接,实验室外设置采光装置,采光装置与光缆连接,光缆上设有通过计算机终端调整光参数的光控制装置并与光照板,计算机终端与设置在实验室内的研究地感光传感器阵列连接。本发明采用通过数据记录的方式记录被研究地的光照参数,在研究地利用光照参数复原的方式异地模拟光照情况,以此方式模拟光照情况,能够实现异地实时或异地事后的光照模拟实验,以此拓展气象,水文和农作物生长的实验的广度,使实验更加精确、合理并接近自然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6599473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161450.4
申请日:2016-12-15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坡面水沙过程耦合模拟方法,包括:建立数字化坡面;建立侵蚀地形数据文件;数据收集与处理;水沙计算;判断;传递变量参数;模型参数的率定和模型验证;结束。本发明针对山坡尺度,利用不同分辨率的格栅DEM数据为平台,以山坡真实水沙物理过程为图景,实现了坡面降雨‑径流和侵蚀‑泥沙过程的耦合模拟计算能力,提升了模拟计算精度,可以有效还原和预测任意格栅尺度的坡面水沙过程。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格栅DEM的格栅单元为基本计算单元,实现地形适应性和尺度适应性;同时基于坡面水沙物理过程模拟,能够更加深入的认识坡面水沙过程规律,支撑更多和更复杂的实践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203688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09953.X
申请日:2016-07-0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济与环境约束下点源污染消减技术措施的优化筛选方法,包括:开展常规发展模式下点源污染负荷预测;分水功能区提出水环境目标约束条件;识别技术可行的点源污染消减措施集合;建立区域社会经济约束条件;确定点源污染消减的成本函数;确定点源污染消减的成本函数。本发明基于点源污染物入河量动态,综合考虑了经济发展总量、水质改善目标等双重约束条件,通过点源污染消减技术的系统识别与成本函数比较,实现了多种点源污染技术组合的优化筛选;为流域开展技术经济可行的点源污染消减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