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3916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01602.2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4 , G06Q50/02 , G06F18/27 , G06F18/213 , G06F18/15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VAR模型与气候变化驱动的植被指数时序数据预测方法,属于地理信息技术领域,包括:确定研究区域、植被指数数据、气象数据、地貌数据;将各项要素数据作为一个影响成分,采用地理探测器因子探测对影响植被指数的成分进行处理,筛选主要影响因子并确定预测模型参数;通过VAR模型对植被指数进行预测,输出最终的植被指数预测值。本发明将植被指数作为因变量,以气象数据、地形地貌数据作为自变量,利用地理探测器筛选重要影响因子,同时考虑了空间数据的时序特征及空间异质性。针对不同数据特性建立植被指数预测模型,利用VAR模型克服了一阶线性预测对植被指数数据预测情况拟合性较差的缺点,使得预测结果更符合植被指数数据实际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7163226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0874085.5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大水库生态环境智能化多要素剖面监测浮标系统及运行方法,浮标系统包括浮标站、观测平台、供电设备和绞车机构,绞车机构连接水体参数监测模块,绞车机构设置在浮标站底部的空腔内,浮标站的边沿设置平衡板;观测平台包括六角锥形基座和载台;供电设备包括设置在六角锥形基座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反光板;载台上安装监测设备。本发明提高了浮标系统的平衡性能和恶劣条件的耐受性能,且纵深搭载多种监测设备,对水库水生态进行立体式监测,运行精度高,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高度智能化,通过监测关键时间的数据,降低了采集数据量,更适用于野外恶劣环境网络不稳定的工作条件,为水库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1889704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922828.6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稳定同位素标记的装置,包括标记室;标记室内壁上设有传感器组件、气体调节组件、温度调节组件和湿度调节组件;标记室的外壁上安装有气体导入组件;标记室内部的顶壁上安装有光源组件和监控组件;标记室内部的底板上设有反应盒和多个培栽盆,多个培栽盆内种植有目标植物;标记室底板的下端设有多个万向轮。本发明在标记室内装上温度、气压和湿度感应器,并配合外侧的显示器,可实时观察标记室内部的参数情况;且在标记室内装上湿度、温度和气体导管,可实时调节标记室内部的温度、湿度和标记气体浓度,以更好的研究植物‑土壤中碳元素的分配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749400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511712.5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8/2415 , G06F18/2431 , G06F18/213 , G06Q10/0639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域气象‑水文旱涝遭遇特征评估方法,属于灾害评价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流域自然地理特征,选取可以表征气象旱涝和水文旱涝的指标,分别解析流域源区‑上‑中‑下游旱涝事件的演变规律;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流域不同分区、不同类型旱涝之间的响应关系和滞后效应进行整体识别;基于Copula函数构建二维联合分布模型,定量分析同一分区气象‑水文、不同分区水文旱涝遭遇9种组合事件的联合发生概率;深入剖析旱涝同步和异步不同情景下涝‑涝、旱‑旱叠加和涝‑旱发生时的影响。本发明解决了缺乏全面体现多变量属性、多时空尺度和多流域区域特征的旱涝遭遇评估方法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23332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0875235.4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角动量守恒和数据自动校正的水气界面碳通量实时在线监测装置,包括漂浮在水库水面上的浮标站、设置在浮标站上的支架、设置在支架顶部并向外延伸的挑杆以及设置在挑杆末端的碳通量监测仪,所述浮标站和支架均为中心对称结构且重心在同一竖直线上,所述挑杆和碳通量监测仪为多组且以浮标站的重心为中心程均匀圆周阵列。本发明不仅能够减小浮标站的倾角,而且能够对包括倾角在内的多参数变化干扰的碳通量数据进行矫正,提高水气界面碳通量的检测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593975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210263.X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力平衡式样品前处理废液连续排放装置,属于水质样品处理技术领域。一种压力平衡式样品前处理废液连续排放装置,包括:滤液收集瓶;滤液收集瓶的瓶口连通有进液管和第一真空管;废液转换器;废液转换器分别与滤液收集瓶的顶部和底部连通;废液转换器还分别连通有第一废液瓶和第二废液瓶,通过废液转换器的转换,使废液交替进入到第一废液瓶和第二废液瓶中,实现连续排放。本发明的废液转换器可以改变滤液流通路径,在外界真空装置的作用下,将滤液交替导入第一废液瓶和第二废液瓶中,实现滤液的连续排放,整个操作简单,避免反复放空、抽真空操作,从而提高样品质量,大大提高操作和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97547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065144.5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干湿交替环境的培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培养箱的上端开口,培养箱的底部两侧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分别设置有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进水管上设置有水泵;培养箱的内壁上设置有水位传感器;培养箱内悬空设置有三组提篮,每组提篮的上端均设置有吊绳,吊绳穿过吊环与立柱上设置的卷扬机连接,每个提篮内均设置有若干植物;水泵、进水阀门、出水阀门、水位传感器、电动转盘和卷扬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使用方法包括步骤S1‑S9,本发明能准确模拟消落带上不同水位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可实现不同地表水位、不同植物、不同土壤基质多因素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888313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878373.2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野外勘测取样使用的土壤采样装置,涉及土壤取样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主框架,主框架的内侧设置有纵滑座,纵滑座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驱动电机,主框架的侧表面对称转动连接有上连杆,上连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环形块,主框架的底端表面固定安装有组装架。通过设置的纵滑座组件结构,能够配合主框架上的横纵滑轨结构,使得能够钻取地面的钻杆在相近地面可进行多次取样,而无需重新拆装装置,从而减少人工的工作量,通过设置的环形块组件结构,能够方便使用者在崎岖地面进行土壤取样时稳定安装装置,操作简单方便,结构连接稳固,配合组装架组件结构,能够在实际操作取样时,对靠近钻杆的位置进行防护,避免砂石飞溅造成误伤。
-
公开(公告)号:CN118586698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625123.8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5 , G06F18/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植被恢复力的高寒高原区生态旱涝评价方法,属于灾害评价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构建改进的分布式水文模型WEP;提取源区降水中对植被生长有效的水源,并评价坡面植被的供水分项,计算源区生态供水量;引入植被生态系统恢复力理论,计算坡面植被月尺度生态需水弹性区间,并评估考虑植被恢复力的生态需水量;根据源区生态供水量和考虑植被恢复力的生态需水量,基于坡面植被供需水平衡关系,得到流域内坡面植被的生态旱涝量化评价及等级划分结果;利用三维旱涝识别的聚类算法,得到坡面植被旱涝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同步演变特征,完成对高寒高原区生态旱涝的评价。本发明解决了目前生态旱涝指标未能反映植被供需平衡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34316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174566.0
申请日:2022-02-2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B01D17/04 , B01D17/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层废液破乳分离收集器及上层废液破乳分离方法,属于液体分离技术领域。一种上层废液破乳分离收集器,包括:分离瓶,分离瓶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进液口和溢流口,用于向分离瓶中加填充液,分离瓶的侧壁设有进料口,用于向充满填充液的分离瓶中添加乳浊液;以及收集管,收集管的底端伸入到分离瓶的内侧底部,用于收集破乳后的废水。本发明采用分离瓶对危险废液本身密度大于另一相的两相乳浊液进行破乳分离,乳浊液的分离收集操作全称封闭,降低了分离的难度以及提高了分离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