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6386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284241.9
申请日:2023-10-07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常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常熟市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江苏诺亚方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IPC: A01K61/5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虾蟹耦合养殖的方法,属于水产技术领域。本发明在不同的时期投放扣蟹、青虾和罗氏沼虾,并优化水草布局、加强投喂和细化养殖管理,错峰捕捞虾蟹,在6~8月收获“六月黄”河蟹,填补了此时期河蟹市场的空白,满足了市场上对河蟹的需求。本发明虾蟹耦合养殖充分利用了池塘水体的空间资源,提高了饲料、鱼药等养殖投入品的利用率,产出了优质的虾蟹产品,实现了养殖的节本增效。
-
公开(公告)号:CN219288472U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20782003.X
申请日:2023-04-11
Applicant: 常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常熟市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IPC: A01K61/5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为一种螺蛳亲子代自动分离饲养装置。其包括仔螺收集袋、攀爬架和亲本养殖袋;仔螺收集袋内具有收集腔,仔螺收集袋上均匀分布有网孔a,仔螺收集袋袋口处穿设有能将袋口收紧的封口线a;攀爬架放置于仔螺收集袋的收集腔内;亲本养殖袋内具有亲本放置腔,亲本养殖袋放置于仔螺收集袋的收集腔内,且亲本养殖袋位于攀爬架上方,亲本养殖袋上均匀分布有网孔b,网孔b孔径大于网孔a孔径。本实用新型能够将螺蛳亲子代进行自动分离,可将产生的仔螺进行高效养殖,操作方便、工艺简单、可重复使用、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217446261U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21639139.7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常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常熟市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IPC: A01K61/5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螺类养殖产量较低的弊端,提供一种螺类规模化分层饲养网笼,属于螺类饲养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笼体和用于悬挂笼体的悬挂机构,所述笼体包括框架,框架外包裹固定有网套,网套上设有窗口,窗口位置安装有门扇;所述笼体内设有分隔层,分隔层将笼体内腔分隔成至少两个呈纵向分布的饲养腔,每一个所述饲养腔内都放置有一个攀爬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纵向分布的饲养腔,能够提升产量,通过设置的凹凸板,能够提升螺类的攀爬面积,有利于开展螺蛳规模化、高密度化饲养,是一种操作方便、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新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701647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208440.1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蟹鱼立体混养的养殖组件。涉及水产混合养殖技术领域,设置在池塘中,池塘的中心设置中心台田,池塘的四周边缘位置设置池塘护坡,中心台田和池塘护坡之间设置池塘环沟,包括:框架式结构,框架式结构设置多个,每个框架式结构均包括立柱、网箱和镂空层板,立柱设置四个,四个立柱插入池塘环沟内,每两个立柱之间设置横杆进行连接,镂空层板设置在四个立柱之间,网箱设置在镂空层板上,网箱通过固定绳与立柱连接,四个立柱围合设置在网箱的四周并与网箱间隔一段距离。本申请在不增加水体负担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池塘的综合生产能力和资源利用率,且易于拆装,效果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3766269B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410027185.5
申请日:2014-01-21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黑翼蚌早期幼蚌的双循环养殖系统,在集水箱内放置有培养箱,在培养箱上开设有溢流孔,在集水箱上方架设有内循环进水管道,在对应每个培养箱位置的内循环进水管道上开设有喷水孔,内循环进水管道的进水端位于储水箱内,在储水箱上设有回流管道,在储水箱的箱底板上安装有排污管道,在内循环进水管道上安装有内循环水泵,在集水箱的箱底板上安装有内循环排水管道,内循环排水管道的出水端位于储水箱内;外循环进水管道的出水端位于储水箱内,在外循环进水管道上安装有外循环水泵、过滤器与外循环进水量调节阀。本发明具有内外两套循环系统,可定时补充新鲜水体及适口饵料,长期保持水质良好,显著提高了紫黑翼蚌早期幼蚌的成活和生长。
-
公开(公告)号:CN104082210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316100.5
申请日:2014-07-04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IPC: A01K6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暗纹东方鲀活体提取皮肤组织的方法,首先将活体暗纹东方鲀一侧的表皮向外提起,用手术剪剪开一个小口,从小口中向四周剪取皮肤组织,然后用浓度为8-12∶2000(w/v)的金霉素溶液进行伤口涂抹处理,待金霉素溶液颜色明显变淡时将鱼养在盐水中,饲养第3天后,采用同浓度的金霉素溶液再次对鱼体浸泡,待金霉素溶液颜色明显变淡时将鱼取出,再在相同浓度盐水中饲养。本发明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实用,能够做到暗纹东方鲀非致命性获得体色差异皮肤组织,在获得用于研究的样品同时保存珍贵的遗传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3766269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410027185.5
申请日:2014-01-21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黑翼蚌早期幼蚌的双循环养殖系统,在集水箱内放置有培养箱,在培养箱上开设有溢流孔,在集水箱上方架设有内循环进水管道,在对应每个培养箱位置的内循环进水管道上开设有喷水孔,内循环进水管道的进水端位于储水箱内,在储水箱上设有回流管道,在储水箱的箱底板上安装有排污管道,在内循环进水管道上安装有内循环水泵,在集水箱的箱底板上安装有内循环排水管道,内循环排水管道的出水端位于储水箱内;外循环进水管道的出水端位于储水箱内,在外循环进水管道上安装有外循环水泵、过滤器与外循环进水量调节阀。本发明具有内外两套循环系统,可定时补充新鲜水体及适口饵料,长期保持水质良好,显著提高了紫黑翼蚌早期幼蚌的成活和生长。
-
公开(公告)号:CN104082210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410316100.5
申请日:2014-07-04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IPC: A01K6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暗纹东方鲀活体提取皮肤组织的方法,首先将活体暗纹东方鲀一侧的表皮向外提起,用手术剪剪开一个小口,从小口中向四周剪取皮肤组织,然后用浓度为8?12:2000(w/v)的金霉素溶液进行伤口涂抹处理,待金霉素溶液颜色明显变淡时将鱼养在盐水中,饲养第3天后,采用同浓度的金霉素溶液再次对鱼体浸泡,待金霉素溶液颜色明显变淡时将鱼取出,再在相同浓度盐水中饲养。本发明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实用,能够做到暗纹东方鲀非致命性获得体色差异皮肤组织,在获得用于研究的样品同时保存珍贵的遗传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203709049U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20037595.3
申请日:2014-01-21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紫黑翼蚌早期幼蚌的双循环养殖系统,在集水箱内放置有培养箱,在培养箱上开设有溢流孔,在集水箱上方架设有内循环进水管道,在对应每个培养箱位置的内循环进水管道上开设有喷水孔,内循环进水管道的进水端位于储水箱内,在储水箱上设有回流管道,在储水箱的箱底板上安装有排污管道,在内循环进水管道上安装有内循环水泵,在集水箱的箱底板上安装有内循环排水管道,内循环排水管道的出水端位于储水箱内;外循环进水管道的出水端位于储水箱内,在外循环进水管道上安装有外循环水泵、过滤器与外循环进水量调节阀。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外两套循环系统,可定时补充新鲜水体及适口饵料,长期保持水质良好,显著提高了紫黑翼蚌早期幼蚌的成活和生长。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