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光纤技术的管道泄漏探测薄膜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81834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85804.1

    申请日:2022-10-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厂管道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光纤技术的管道泄漏探测薄膜及方法,管道泄漏探测薄膜设置在核电厂的高能管道(1)上,包括设置在高能管道(1)的外表面上的管道泄漏探测薄膜(2),管道泄漏探测薄膜(2)能够通过传输光信号监测高能管道(1)是否发生泄漏;高能管道(1)的外围设有不锈钢保温层(3),管道泄漏探测薄膜(2)位于高能管道(1)和不锈钢保温层(3)之间。本发明能够第一时间探测到高能管道(1)发生的泄漏,使在发现泄漏到管道毁灭性破坏之间有足够长的时间采取安全处理措施,提升了压水堆核电厂安全性,提升了核电厂自身事故应对能力,实现了核电厂安全系统设计简化,提升了核电厂运行的经济性。

    一种全范围非能动安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220575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111320941.X

    申请日:2021-11-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范围非能动安注系统,包括与反应堆一回路连接的堆芯补水箱、安注箱、内置换料水箱,所述堆芯补水箱和内置换料水箱的位置均高于一回路管道标高;在布置主设备的房间设置防水层,事故后形成淹没水池,从一回路破口喷出的反应堆冷却剂和安注水汇集于所述淹没水池,成为提供堆芯长期冷却的再循环水源。本发明针对现有大型压水堆提出了具有普适性的全范围非能动安注系统设计方案,实现事故后的应急堆芯冷却、补水和硼化功能,该系统能够在核电厂发生事故后,提供高、中、低压和长期阶段的非能动安全注入,以实现维持一回路水装量、导出堆芯余热和长期非能动再循环注入。

    一种带导流结构的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140336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0361911.7

    申请日:2021-04-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非能动安全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导流结构的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该系统设置在安全壳内外两侧,包括安全壳内侧部分及安全壳外侧部分;所述的安全壳内侧部分位于安全壳内部侧壁上部,主体包括内部换热器及导流结构;所述的安全壳外侧部分位于安全壳外部侧壁上方,主体结构包括外部冷却水箱及汽水分离器;上述安全壳内侧部分与安全壳外侧部分之间通过管线及阀门相连接。发明依据事故条件下安全壳内气体流动分布特点,通过在换热器附近布置导流结构来有效改善PCS内部换热器附近的气体流动状况,降低不凝性气体在内部换热器附近聚集对冷凝换热产生的恶化影响,提高PCS换热效率。

    一种带导流结构的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140336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361911.7

    申请日:2021-04-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非能动安全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导流结构的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该系统设置在安全壳内外两侧,包括安全壳内侧部分及安全壳外侧部分;所述的安全壳内侧部分位于安全壳内部侧壁上部,主体包括内部换热器及导流结构;所述的安全壳外侧部分位于安全壳外部侧壁上方,主体结构包括外部冷却水箱及汽水分离器;上述安全壳内侧部分与安全壳外侧部分之间通过管线及阀门相连接。发明依据事故条件下安全壳内气体流动分布特点,通过在换热器附近布置导流结构来有效改善PCS内部换热器附近的气体流动状况,降低不凝性气体在内部换热器附近聚集对冷凝换热产生的恶化影响,提高PCS换热效率。

    一种核电厂模块化建造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653362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286254.5

    申请日:2022-1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厂模块化建造方法,包括:将核岛厂房从上至下划分为多个模块,并分别进行框架制造,浇筑成型第一层成型模块后,在其一侧建造与其齐平的第一搭接平台,将第二层框架模块抬升至第一搭接平台上,再经其运输至第一层成型模块上后进行浇筑,形成第二层成型模块,在第一搭接平台上建造与第二层成型模块齐平的第二搭接平台,将第三层框架模块先抬升至第一搭接平台上,后经第一搭接平台抬升至第二搭接平台上,再经第二搭接平台运输至第二层成型模块上后进行浇筑,形成第三层成型模块,以此类推,直至完成所有模块的施工。本发明能够实现核电厂大型模块的竖向搭建,从而显著提升核电厂模块的规模和完成度,降低核电厂建造周期。

    一种全范围非能动安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220575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320941.X

    申请日:2021-11-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范围非能动安注系统,包括与反应堆一回路连接的堆芯补水箱、安注箱、内置换料水箱,所述堆芯补水箱和内置换料水箱的位置均高于一回路管道标高;在布置主设备的房间设置防水层,事故后形成淹没水池,从一回路破口喷出的反应堆冷却剂和安注水汇集于所述淹没水池,成为提供堆芯长期冷却的再循环水源。本发明针对现有大型压水堆提出了具有普适性的全范围非能动安注系统设计方案,实现事故后的应急堆芯冷却、补水和硼化功能,该系统能够在核电厂发生事故后,提供高、中、低压和长期阶段的非能动安全注入,以实现维持一回路水装量、导出堆芯余热和长期非能动再循环注入。

    一种带有内部换热器防护装置的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140335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0361904.7

    申请日:2021-04-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内部换热器防护装置的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该系统设置在安全壳内外两侧,包括安全壳内侧部分及安全壳外侧部分;所述的安全壳内侧部分位于安全壳内部侧壁上部,主体包括内部换热器及防护装置,其中防护装置与内部换热器平行的位置布置,为拼接直板式换热器防护装置;所述的安全壳外侧部分位于安全壳外部侧壁上方,主体结构包括外部冷却水箱及汽水分离器;上述安全壳内侧部分与安全壳外侧部分之间通过管线及阀门相连接。本发明能够减轻反应堆内发生严重事故时引发的大量高质能工质喷放或飞溅物对内部换热器的冲击,确保事故条件下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的完整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