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稳压器电加热元件维修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16910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0119859.4

    申请日:2021-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稳压器电加热元件维修的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底座、位置调节机构、进给机构及钻削机构;所述进给机构的下端通过位置调节机构与底座相连,所述位置调节机构用于调整进给机构在水平面上的位置;所述钻削机构安装于进给机构上,所述钻削机构包括可拆卸安装于钻削机构上、位于其上端、自由端朝上的钻头,所述钻头位于进给机构的上方;所述进给机构用于驱动钻头在竖直方向做升降运动;所述进给机构包括手动控制部,所述手动控制部用于:通过人工手动控制,驱动钻头在竖直方向做升降运动。所述方法基于所述装置。采用本方案提供的装置及方法,可便捷、有效的完成电加热元件拆除。

    用于稳压器电加热元件维修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16910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19859.4

    申请日:2021-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稳压器电加热元件维修的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底座、位置调节机构、进给机构及钻削机构;所述进给机构的下端通过位置调节机构与底座相连,所述位置调节机构用于调整进给机构在水平面上的位置;所述钻削机构安装于进给机构上,所述钻削机构包括可拆卸安装于钻削机构上、位于其上端、自由端朝上的钻头,所述钻头位于进给机构的上方;所述进给机构用于驱动钻头在竖直方向做升降运动;所述进给机构包括手动控制部,所述手动控制部用于:通过人工手动控制,驱动钻头在竖直方向做升降运动。所述方法基于所述装置。采用本方案提供的装置及方法,可便捷、有效的完成电加热元件拆除。

    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焊缝密封装置用安装工具

    公开(公告)号:CN110253480B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1910561266.6

    申请日:2019-06-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焊缝密封装置用安装工具,包括撑杆及密封装置约束部,所述密封装置约束部包括伸缩装置、定位台及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至少有两个;各连接柱的上端固定于伸缩装置上或撑杆上;所述定位台连接在伸缩装置的伸缩输出端上;所述定位台为半环状结构,所述阶梯面为半环状,所述阶梯面沿着定位台的周向方向延伸,且定位台的轴线与所述伸缩输出端的运动方向平行,定位台下端直径小于上端直径;定位台上还设置有数量与连接柱数量相等的通孔,各通孔下端的孔口位于所述台阶面上,且各通孔均作为一根连接柱穿过定位台的通道。本工具可用于控制棒驱动机构焊缝密封装置安装。

    一种半筒体组件焊后变形尺寸检验工装

    公开(公告)号:CN11950931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201496.9

    申请日:2024-08-29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半筒体组件焊后变形尺寸检验工装,所属卧式运输容器焊接检验技术领域,包括:半筒体组件放置在支座上,通过支座上的第一调平件对半筒体组件进行调平;测量构件放置在半筒体组件和压紧构件上,测量构件与支座卡紧固定,拆装简便;通过第二调平件在半筒体组件已调平的基础上对测量构件进行调平,完成对测量构件调平;通过直接测量测量构件上各基准块到对应待测点之间的距离,为测量半筒体组件的焊后变形尺寸提供测量基准,测量过程中无需水平尺等工具进行配合,简化了半筒体组件焊后测量工序操作步骤,实现了对半筒体组件焊后的综合尺寸进行快速测量,降低了半筒体组件焊后变形测量工作量,提高了半筒体组件焊后变形测量的效率。

    一种乏燃料储存格架方管焊接工装

    公开(公告)号:CN112296577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011164315.1

    申请日:2020-1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燃料存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乏燃料储存格架方管焊接工装,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外夹机构和内衬机构;所述外夹机构包括设有固定槽的夹持座,所述固定槽槽口可拆卸连接有压板;所述内衬机构包括若干短垫板、一块长垫板和驱动芯轴,所述短垫板和长垫板沿驱动芯轴周向均布,所述长垫板驱动沿芯轴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短垫板沿驱动芯轴长度方向设有若组;所述驱动芯轴圆周均布有四个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垫板沿驱动芯轴径向移动。本发明能够实现焊接方管的尺寸精度控制和焊接过程变形控制,解决了薄壁细长方管制造过程定位精度及焊接变形难以控制的技术问题,能够确保方管的制造精度。

    稳压器电加热元件套管维修铣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916926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19858.X

    申请日:2021-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压器电加热元件套管维修铣孔装置,包括装置架及安装在装置架上的铣刀,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铣刀为其上设置有中心孔的空心结构,所述中心孔的轴线与铣刀的轴线同轴;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为直杆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前端设置有可实现定位杆与套管强度胀接的胀接端;所述装置架可滑动连接于定位杆上,且定位杆穿过所述中心孔,所述胀接端位于所述铣刀的前端。本装置结构简单,可由稳压器的外部,有效的完成稳压器上套管局部去除和对稳压器上用于安装套管的孔道进行高精度扩孔加工。

    稳压器电加热元件套管孔内打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775756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119825.5

    申请日:2021-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压器电加热元件套管孔内打磨装置,包括动力组件、通过传动组件与动力组件相连的打磨头、作为承载基体的装置架,还包括用于调整打磨头位置的调心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所述打磨头安装于传动轴上,所述调心组件包括滚动轴承、转动体、偏心调节滑块;所述转动体安装于装置架上且转动体可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传动轴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偏心调节滑块上,所述偏心调节滑块可滑动连接于转动体上,且所述滑动的滑动方向为沿着转动体的径向方向;所述传动轴通过换向传动件与动力组件的输出端相连。本装置结构简单,可方便的完成以上提出的实现焊缝余高去除和可能出现的缺陷去除。

    稳压器电加热元件去芯、转运、金相制样装置及制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14319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111369695.7

    申请日:2021-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压器电加热元件去芯、转运、金相制样装置及制样方法,所述去芯装置,包括机架、夹持机构、切削钻头和切削驱动机构,所述制样装置包括制样箱、手套孔、手套和冷镶制样工装;所述转运装置,包括转运箱体、活动盖;本发明通过设置去芯装置,并在去芯装置上设置切削保护组件,在保证操作人员安全同时实现电加热元件包壳管的内部芯体去除;通过设置带活动盖的转运装置,实现电加热元件切割、制样及金相分析之间的放射性转运,有效地降低了人员受照剂量;通过封闭型的制样装置,实现了放射性包壳管的制样和金相分析,有效降低了操作人员照射剂量,避免了放射性内照射。

    高回弹钛合金管智能成形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190948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0630623.7

    申请日:2021-06-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回弹钛合金管智能成形方法和系统,涉及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领域,解决了没有工艺仿真模块,没有结合工艺试验对系统进行优化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工艺设计信息输入模块输入工艺问题的用户可视化界面,还包括实例库,实例库中记载关联工艺问题的工艺参数对应的工艺设计实例;仿真分析模块的输入为知识工程模块给出的建议工艺参数,输出为目标偏心距;其中知识工程模块用于在工艺数据库和知识库的支持下,通过算法对实例库中未记载的用户输入的工艺问题关联的工艺参数进行规则推理得到决策后的建议工艺参数。本发明实现新的偏心距的钛合金管的工艺参数快速生成、仿真优化,降低工艺研发阶段试验次数,提升工艺研发效率。

    高回弹钛合金管智能成形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190948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630623.7

    申请日:2021-06-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回弹钛合金管智能成形方法和系统,涉及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领域,解决了没有工艺仿真模块,没有结合工艺试验对系统进行优化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工艺设计信息输入模块输入工艺问题的用户可视化界面,还包括实例库,实例库中记载关联工艺问题的工艺参数对应的工艺设计实例;仿真分析模块的输入为知识工程模块给出的建议工艺参数,输出为目标偏心距;其中知识工程模块用于在工艺数据库和知识库的支持下,通过算法对实例库中未记载的用户输入的工艺问题关联的工艺参数进行规则推理得到决策后的建议工艺参数。本发明实现新的偏心距的钛合金管的工艺参数快速生成、仿真优化,降低工艺研发阶段试验次数,提升工艺研发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