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81858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310083674.1
申请日:2023-02-0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ENF级木质素基刨花板的制备方法,属于人造板生产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木质素、多酚、醛和催化剂混合,聚合反应得到第一阶段反应产物;然后继续加入醛和催化剂进行聚合反应至目标黏度,加入醛类捕集剂,降温至40‑45℃,获得木质素基胶黏剂;将木质素基胶黏剂与表层和芯层刨花充分混合施胶,加入氧化还原型催化剂,表层和芯层采用三明治结构铺装;采用程序控压工艺热压制得ENF级木质素基刨花板。本发明以多酚为活性助剂,既能提高刨花预压成型性,又能促进木质素基胶黏剂快速固化,使得刨花板的内结合强度、表结合强度、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等机械性能满足潮湿状态下的使用要求,环保等级达到ENF级人造板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142993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1036595.8
申请日:2020-09-2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8J3/075 , C08L1/04 , C08L33/26 , C08K3/22 , C08F220/56 , C08F222/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韧性、低溶胀纤维素基磁性双网络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以低温碱/尿素水溶液溶解一定量干燥的微晶纤维素,高速剪切15~30min制得一定浓度的纤维素溶液;向上述纤维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Fe3O4),搅拌均匀,将混合液倒入模具中,通过乙醇诱导制得纤维素基一级网络水凝胶。将上述所得一级网络浸泡在事先配置好的第二网络溶液中一段时间,50~80℃反应条件下聚合,得一种高韧性、低溶胀纤维素基磁性双网络水凝胶。本发明提出在纤维素溶液中添加Fe3O4,使得水凝胶在保持优异的力学性能和低溶胀率的同时,还表现出一定磁性。此外,利用乙醇诱导纤维素制备凝胶,解决了使用毒性小分子环氧氯丙烷作化学交联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603404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306964.4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8F251/02 , C08F220/56 , C08F22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纤维素基应变增强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水凝胶合成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合成功能性纤维素纳米颗粒、制备纤维素/单体混合溶液和制备高强度纤维素基应变增强水凝胶。本发明所制备获得的水凝胶模拟皮肤、软骨等自然组织,与其力学特性类似,该水凝胶应变自适应增强,具有强度高、应变增强、力学性能可调节等特点。有效解决现有合成水凝胶难以重现天然组织的应变增强特性等技术问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57704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793427.6
申请日:2022-07-05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声辅助下木质素低聚物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将木质素与甲醇/水溶液充分混合,去除氧气后进行超声处理。接着进行离心,将上清液进行旋蒸、干燥,最终制得木质素低聚物。本发明的解聚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利用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对木质素进行作用,木质素低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
-
公开(公告)号:CN114702630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341625.9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8F289/00 , C08F220/56 , C08F2/48
Abstract: 一种木质素基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是以玉米芯木质素、二硫化碳、α‑溴苯乙酸乙酯为原料,室温反应15~20 h,产物经过沉淀、离心、萃取、抽提,干燥得到棕色木质素基链转移剂粉末;将木质素基链转移剂与丙烯酰胺单体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后充氮脱氧,随后使用LED为光源在室温下照射引发RAFT聚合反应,得到木质素基丙烯酰胺聚合物。本发明制得的木质素双硫代酯RAFT链转移剂在具有良好的光可引发性,在365nm及白光下均可引发RAFT聚合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4672044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448426.8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纤维素导电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将氢氧化钠、尿素和水混合,制得氢氧化钠/尿素水溶液体系;取微晶纤维素加入氢氧化钠/尿素水溶液体系中,制得微晶纤维素溶液;将微晶纤维素溶液倒入模具中,将模具置于未浸没模具的乙醇中,之后将形成的一级网络浸泡在去离子水中置换残留的氢氧化钠/尿素至中性,制得纤维素一级网络水凝胶;将单体、交联剂、热引发剂和水混合,并搅拌使其溶解,得到二级网络溶液;将纤维素一级网络水凝胶浸泡在二级网络溶液中,然后放入玻璃模具中,在水浴中交联聚合,得到纤维素双网络水凝胶;将纤维素双网络水凝胶浸泡在氯化铁溶液中,取出样品擦干,去除表面附着的氯化铁溶液,即得纤维素导电水凝胶。
-
公开(公告)号:CN115975561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211287135.1
申请日:2022-10-2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9J161/14 , C08G8/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木材胶黏剂制备技术领域,尤其一种ENF级木质素基木材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苯酚、水、第一批碱性溶液、木质素与第一批甲醛混合,聚合反应得到第一阶段反应产物;向第一阶段反应产物中加入第二批甲醛并反应20‑30 min后得到中间反应物,再加入第二批碱性溶液,聚合反应得到第二阶段反应产物;向第二阶段反应产物中加入第三批甲醛反应15‑25 min,添加第三批碱性溶液,待聚合至目标黏度,加入甲醛捕集剂,降温至40‑45℃即得ENF级木质素基木材胶黏剂。本发明以苯酚为活性助剂,既能促进木质素基木材胶黏剂快速固化,提高树脂的胶合强度,又能降低树脂甲醛释放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015075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111293589.5
申请日:2021-11-03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8J3/075 , C08L1/02 , C08L33/26 , C08K5/3445 , C08F220/56 , C08F222/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纤维素自组装调控的强韧、透明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属于水凝胶制备技术领域。在离子液体中溶解纤维素,升温溶解后得到纤维素‑离子液体溶液;将上述纤维素溶液经水分诱导自组装得到纤维素凝胶;将上述纤维素凝胶浸泡在含光引发剂的丙烯酰胺溶液中处理后通过紫外光照射引发聚合,得到强韧、透明水凝胶。本发明提出通过水分诱导纤维素的自组装行为,使得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可调控,不仅解决了传统水凝胶增强增韧策略中强度、拉伸和韧性不能兼顾的问题,而且体系中离子液体的存在还使水凝胶同时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导
-
公开(公告)号:CN115781858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083674.1
申请日:2023-02-0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ENF级木质素基刨花板的制备方法,属于人造板生产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木质素、多酚、醛和催化剂混合,聚合反应得到第一阶段反应产物;然后继续加入醛和催化剂进行聚合反应至目标黏度,加入醛类捕集剂,降温至40‑45℃,获得木质素基胶黏剂;将木质素基胶黏剂与表层和芯层刨花充分混合施胶,加入氧化还原型催化剂,表层和芯层采用三明治结构铺装;采用程序控压工艺热压制得ENF级木质素基刨花板。本发明以多酚为活性助剂,既能提高刨花预压成型性,又能促进木质素基胶黏剂快速固化,使得刨花板的内结合强度、表结合强度、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等机械性能满足潮湿状态下的使用要求,环保等级达到ENF级人造板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041736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712430.7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8J3/075 , C08L97/00 , C08L33/26 , C08K3/14 , C08K7/00 , C08F220/56 , C08F222/38 , C08H7/00 , G01L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分子量木质素基黏附抗氧化导电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基功能水凝胶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在预处理分离木质素过程中添加没食子酸,制备得到分子量低、酚羟基含量提升的没食子酸改性木质素。将获得的没食子酸改性木质素与丙烯酰胺溶解于DMSO/水溶液中,加入引发剂、交联剂以及二维导电材料,加热或紫外光照射条件下制备得到黏附抗氧化导电水凝胶。低分子量和DMSO的利用有助于木质素在水凝胶中的扩散和分散,改性木质素中增加的酚羟基能够同时赋予水凝胶黏附和抗氧化性,且其抗氧化性显著提升了导电组分的稳定性,在柔性穿戴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