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86099B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010514622.8
申请日:2010-10-2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材料边缘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从材料第一边缘距离射线检测范围为第一距离起,材料沿向着射线检测范围并垂直于射线的方向每前进单位距离,记录一射线计数,直至第二边缘离开射线检测范围第二距离为止,其中,第一边缘比第二边缘早进入射线检测范围,且第一、第二距离均大于零;将第一个计数后面、被相邻的前一计数减去后所得差值以及减去相邻的后一计数后所得差值均为正且大于临界差值的第一个计数作为材料第一边缘对应的计数;将最后一个计数前面、被相邻的后一计数减去后所得差值以及减去相邻的前一计数后所得差值均为正且大于临界差值的第一个计数作为第二边缘对应的计数。利用本发明,能准确确定材料的边缘。
-
公开(公告)号:CN101986099A
公开(公告)日:2011-03-16
申请号:CN201010514622.8
申请日:2010-10-2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材料边缘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从材料第一边缘距离射线检测范围为第一距离起,材料沿向着射线检测范围并垂直于射线的方向每前进单位距离,记录一射线计数,直至第二边缘离开射线检测范围第二距离为止,其中,第一边缘比第二边缘早进入射线检测范围,且第一、第二距离均大于零;将第一个计数后面、被相邻的前一计数减去后所得差值以及减去相邻的后一计数后所得差值均为正且大于临界差值的第一个计数作为材料第一边缘对应的计数;将最后一个计数前面、被相邻的后一计数减去后所得差值以及减去相邻的前一计数后所得差值均为正且大于临界差值的第一个计数作为第二边缘对应的计数。利用本发明,能准确确定材料的边缘。
-
公开(公告)号:CN110220366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476778.2
申请日:2019-06-03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基于木材内部蒸汽压力变化的呼吸式木材热压干燥工艺制定方法属于木材加工领域。将厚度为15~50mm,含水率为25%~80%的木材放入热压板温度为140~180℃,压力为0.7~3.5MPa的热压机进行干燥;通过温度-压力集成检测系统实时监测木材内部蒸汽压力值;依木材内部蒸汽压力与环境压力差值达到指定值的时刻确定热压板的闭合时间和打开时间;热压板的闭合时间和打开时间组成一个热压干燥呼吸周期,热压板打开期间测试木材含水率。一个呼吸周期后进入下一个呼吸周期,如此循环,直到木材含水率达到6%~12%,进而确定木材热压干燥工艺。本发明能有效地提高木材干燥质量和干燥效率,减少热压干燥设备损耗,降低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01865868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0910093342.1
申请日:2009-09-2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IPC: G01N25/48
Abstract: 本发明是差热-气相色谱联用分析装置,属于分析仪器领域,涉及差热分析仪和气相色谱分析仪的间歇联用装置。本发明包括差热分析仪(1)和气相色谱仪(2),并在差热分析仪(1)气体出口处安装气体采样部件(3)及温度传感器,气体采样部件(3)的输出经自动进气控制机构接到气相色谱仪(2)的采样口。本发明装置是在传统差热-气相色谱间歇联用分析装置的基础上,加装气体采样部件(3)和自动进气控制机构,实时采集差热分析仪(1)的差热信号、炉温信号以及尾气出口处的温度信号,通过对这些信号的时间序列曲线进行预测判别,来控制尾气导入气相色谱仪(2)中进行成分分离和检测。这套联用分析装置可实现自动化操作,适合无人看护环境下的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0220366B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1910476778.2
申请日:2019-06-03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基于木材内部蒸汽压力变化的呼吸式木材热压干燥工艺制定方法属于木材加工领域。将厚度为15~50mm,含水率为25%~80%的木材放入热压板温度为140~180℃,压力为0.7~3.5MPa的热压机进行干燥;通过温度‑压力集成检测系统实时监测木材内部蒸汽压力值;依木材内部蒸汽压力与环境压力差值达到指定值的时刻确定热压板的闭合时间和打开时间;热压板的闭合时间和打开时间组成一个热压干燥呼吸周期,热压板打开期间测试木材含水率。一个呼吸周期后进入下一个呼吸周期,如此循环,直到木材含水率达到6%~12%,进而确定木材热压干燥工艺。本发明能有效地提高木材干燥质量和干燥效率,减少热压干燥设备损耗,降低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03017484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26660.4
申请日:2012-12-0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木材真空干燥方法及装置属于木材干燥行业中的木材真空干燥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木材柔性真空干燥技术,摒弃了传统的木材真空干燥金属罐体,而是将被干燥木材放入气密性、导热性良好的柔性管道中,两端密封并与真空泵连接后,放入水浴中。开始抽真空后,木材外壁与柔性管道紧密接触,热量通过木材外壁直接向内部传到,木材中的水分蒸发后沿着木材纵向排出。与传统木材真空干燥相比,该技术的突出优点除了设备投资小、干燥速度快外,不仅可以干燥通用规格的板方材,还特别适合干燥上面提到的各种特殊材,干燥质量好,干燥速度快,可减少干燥降等损失,节约干燥成本。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长远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1865868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910093342.1
申请日:2009-09-2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IPC: G01N25/48
Abstract: 本发明是差热-气相色谱联用分析装置,属于分析仪器领域,涉及差热分析仪和气相色谱分析仪的间歇联用装置。本发明包括差热分析仪(1)和气相色谱仪(2),并在差热分析仪(1)气体出口处安装气体采样部件(3)及温度传感器,气体采样部件(3)的输出经自动进气控制机构接到气相色谱仪(2)的采样口。本发明装置是在传统差热-气相色谱间歇联用分析装置的基础上,加装气体采样部件(3)和自动进气控制机构,实时采集差热分析仪(1)的差热信号、炉温信号以及尾气出口处的温度信号,通过对这些信号的时间序列曲线进行预测判别,来控制尾气导入气相色谱仪(2)中进行成分分离和检测。这套联用分析装置可实现自动化操作,适合无人看护环境下的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202973768U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220674116.X
申请日:2012-12-0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木材真空干燥装置属于木材真空干燥领域。本实用新型摒弃了传统的木材真空干燥金属罐体,包括放置待干燥的木材的柔性包装袋,柔性包装袋置于水浴箱内,水浴箱通过热水阀、热水循环泵连接水锅炉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水浴箱中放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控制器;柔性包装袋由袋体、开口和接口三部分组成:开口采用拉链,接口为袋体上的抽真空管道接口;柔性包装袋通过接口连接软管,软管与分气缸连接;软管上装有软管阀门,分气缸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连接控制器;分气缸连接真空泵的一端,真空泵的另一端连接水箱;水箱内还通过冷水循环泵连接到冷却塔,冷水循环泵也连接真空泵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投资小、干燥速度快,干燥质量好。
-
公开(公告)号:CN200962041Y
公开(公告)日:2007-10-17
申请号:CN200620119434.4
申请日:2006-09-0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IPC: G01D21/02
Abstract: 一种人造板热压板坯内部温度压力测量装置,属于木材工业技术领域。目前,测量热压板坯内部某处的温度和压力时需采用两个装置。本实用新型由压力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4)、连接杆(3)、导压毛细管(2)、信号调理及数据采集盒(7)及微机(8)组成,连接杆(3)后端连接压力传感器(6)、连接杆(3)前端连接导压毛细管(2)、压力传感器(6)和温度传感器(4)分别连接信号调理及数据采集盒(7),信号调理及数据采集盒(7)与微机(8)连接,实现对温度、压力数据的采集。本实用新型将压力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集成在一起,实现了对板坯内部某点处的压力、温度同时测量,并且测量准确、使用方便、易于检修。
-
公开(公告)号:CN201548505U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920222589.4
申请日:2009-09-2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IPC: G01N25/4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差热-气相色谱联用分析装置,属于分析仪器领域,涉及差热分析仪和气相色谱分析仪的间歇联用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差热分析仪(1)和气相色谱仪(2),并在差热分析仪(1)气体出口处安装气体采样部件(3)及温度传感器,气体采样部件(3)的输出经自动进气控制机构接到气相色谱仪(2)的采样口。本实用新型装置是在传统差热-气相色谱间歇联用分析装置的基础上,加装气体采样部件(3)和自动进气控制机构,实时采集差热分析仪(1)的差热信号、炉温信号以及尾气出口处的温度信号,通过对这些信号的时间序列曲线进行预测判别,来控制尾气导入气相色谱仪(2)中进行成分分离和检测。这套联用分析装置可实现自动化操作,适合无人看护环境下的操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