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石墨烯的隔震支座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65834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1911060247.1

    申请日:2019-11-01

    Abstract: 本发明的基于石墨烯的隔震支座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土木工程领域,该隔震支座包括水平设置的下连接板、上连接板和减震模块。减震模块包括橡胶层和石墨烯层。橡胶层水平设置并间隔铺设在下连接板和上连接板之间。石墨烯层包括上石墨烯层和下石墨烯层,上石墨烯层粘结在橡胶层的上表面,下石墨烯层粘结在橡胶层的下表面。上石墨烯层和下石墨烯层之间摩擦耗能,且通过滑移延长主体结构周期。该隔震支座的传利路径清晰,上下石墨烯层相互摩擦实现隔振耗能,外层石墨烯层提升整体的抗拉性能、抗侧向弯折能力和回复性能。橡胶层与石墨烯层可提供可靠的竖向承载力,保证上部结构日常使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能够有效对抗竖向拉伸,还能降低橡胶层老化的可能。

    一种铅芯金属橡胶支座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60408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398446.2

    申请日:2018-04-28

    Abstract: 一种铅芯金属橡胶支座及其施工方法;其中,铅芯金属橡胶支座包括支座本体、上连接座和下连接座;支座本体整体呈块状,包括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金属橡胶块、钢板层和铅芯;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金属橡胶块中间隔开设有一组孔道;钢板层有一组、沿竖向平行间隔分布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金属橡胶块中;其中,每个钢板层水平设置,并且在钢板层的板面上、对应孔道的位置处开设有孔洞;铅芯竖向穿设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金属橡胶块的孔道中;上连接座通过上连接件与上部结构物连接;下连接座通过下连接件与下部结构物连接。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普通橡胶支座耐久性差、自恢复能力弱、耗能能力差以及弹性范围太小的技术问题。

    一种自感知智能灌浆套筒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51805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711430713.1

    申请日:2017-12-26

    Abstract: 一种自感知智能灌浆套筒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套筒本体,套筒本体内设有两根互成180度的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穿过套筒本体内部,两端露出且均设有光纤传感器接头,每根光纤传感器至少有一个所述光纤传感器接头与传输光纤相连,传输光纤另一端与分布式光纤调制解调仪相连,分布式光纤调制解调仪上设有若干个接孔,传输光纤接入分布式光纤调制解调仪接孔内,分布式光纤调制解调仪通过数据传输线一与数据采集仪相连,数据采集仪还通过数据传输线二与数据分析仪相连。本发明具有安全、测量精确、成本低、适用性广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种智能灌浆套筒及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43195B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1810095882.2

    申请日:2018-01-31

    Abstract: 一种智能灌浆套筒及应用方法,包括套筒本体,套筒本体的两端开口处设有密封圈,套筒本体内设有至少一个热敏电阻,每个热敏电阻与两根导线连接,两根导线未与热敏电阻连接的一端与万用表接通,热敏电阻距离左侧密封圈的距离为3~5mm;套筒本体为管状结构,其内部腔体即为灌浆腔,灌浆腔内设有两段待接钢筋,套筒本体上设有排浆孔和灌浆孔,灌浆孔位于排浆孔右侧。本发明可以实现灌浆套筒灌浆饱满程度的监测,测量精度高、价格低廉、具有良好的长期工作稳定性、结构形式简单。

    一种对试验构件施加侧向约束的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56272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1810853801.0

    申请日:2018-07-30

    Abstract: 一种对试验构件施加侧向约束的装置及试验方法,其中,对试验构件施加侧向约束的装置包括有加载装置和约束装置;所述加载装置至少有一组,设置在试验构件的其中一个纵向侧面上;其中,每组加载装置沿竖向平行间隔布置,并且每个加载装置与试验构件的节点对应设置;所述加载装置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在试验构件上,用以给节点施加横向荷载;所述约束装置有一组,沿横向间隔设置在试验构件的其中一个横向侧面上;并且,约束装置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在试验构件上,用以约束节点的纵向位移。本发明解决了传统试验中边界条件难以准确再现以及试验结果的精度和可信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试验构件空间侧向约束加载的反馈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00211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0854043.4

    申请日:2018-07-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2 G05B11/42

    Abstract: 一种试验构件空间侧向约束加载的反馈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其中,反馈控制装置包括加载装置和约束装置;加载装置有一组,设置在试验构件的纵向一侧;每个加载装置与试验构件的节点对应设置,用以给节点施加主加载方向的荷载;约束装置有一组,设置在试验构件的横向一侧,用以约束节点的侧向位移;在每个约束装置的对侧,均布置有第一位移测量装置;第一位移测量装置用以测量试验构件上对应位置处的实际侧向约束位移;在每组加载装置的对侧布置有一组第二位移测量装置;第二位移测量装置用以测量试验构件上对应节点的实际主加载方向位移。本发明解决了传统试验中构件约束的边界条件难以准确再现以及试验结果的精度和可信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一种板式金属橡胶支座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42241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398394.9

    申请日:2018-04-28

    Abstract: 一种板式金属橡胶支座及其施工方法,其中板式金属橡胶支座设置在上部结构物与下部结构物之间,包括有支座本体、上连接座和下连接座;所述支座本体整体呈长方体状或圆柱状,包括有水平设置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金属橡胶块和钢板层;所述钢板层有一组、沿竖向平行间隔分布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金属橡胶块中;所述上连接座呈板状、水平连接在支座本体的顶部,在上连接座的顶面上间隔设置有竖向的上连接件;所述下连接座呈板状、水平连接在支座本体的底部,在下连接座的底面上间隔设置有竖向的下连接件。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支座耐久性差、自恢复能力弱、耗能能力差和弹性范围太小的技术问题。

    一种智能灌浆套筒及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43195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810095882.2

    申请日:2018-01-31

    Abstract: 一种智能灌浆套筒及应用方法,包括套筒本体,套筒本体的两端开口处设有密封圈,套筒本体内设有至少一个热敏电阻,每个热敏电阻与两根导线连接,两根导线未与热敏电阻连接的一端与万用表接通,热敏电阻距离左侧密封圈的距离为3~5mm;套筒本体为管状结构,其内部腔体即为灌浆腔,灌浆腔内设有两段待接钢筋,套筒本体上设有排浆孔和灌浆孔,灌浆孔位于排浆孔右侧。本发明可以实现灌浆套筒灌浆饱满程度的监测,测量精度高、价格低廉、具有良好的长期工作稳定性、结构形式简单。

    试验构件空间侧向约束加载的反馈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00211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1810854043.4

    申请日:2018-07-30

    Abstract: 一种试验构件空间侧向约束加载的反馈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其中,反馈控制装置包括加载装置和约束装置;加载装置有一组,设置在试验构件的纵向一侧;每个加载装置与试验构件的节点对应设置,用以给节点施加主加载方向的荷载;约束装置有一组,设置在试验构件的横向一侧,用以约束节点的侧向位移;在每个约束装置的对侧,均布置有第一位移测量装置;第一位移测量装置用以测量试验构件上对应位置处的实际侧向约束位移;在每组加载装置的对侧布置有一组第二位移测量装置;第二位移测量装置用以测量试验构件上对应节点的实际主加载方向位移。本发明解决了传统试验中构件约束的边界条件难以准确再现以及试验结果的精度和可信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一种压剪分离式变刚度隔震支座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35478B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010185854.7

    申请日:2020-03-17

    Abstract: 一种压剪分离式变刚度隔震支座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支座上板、支座下板和设置在两者之间的隔震组件,隔震组件包括竖向隔震组件和水平隔震组件,竖向隔震组件包括长竖向弹簧、短竖向弹簧、阻尼器、限位挡槽和限位挡板,水平隔震组件包括核心钢棒、钢套筒和预张拉套件,预张拉套件包括滑动圆环、一组形状记忆合金棒和一组锁紧螺母。本发明构造简单、加工工艺简洁、各部件易于获取和装配,安装方便,性价比高。支座各部分均采用金属材料耐久性好。同时,受力路径明确、竖向力和水平力由支座的不同部分分开承担,可以有效实现压剪分离,耗能能力和自复位能力强。支座的竖向和水平向刚度均可调、可变、可控,从而实现不同地震动下的隔震和位移限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