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13978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11605566.9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格构柱用的定位导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其中定位导向装置包括: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地面且围设于待施工的格构柱的基础框架;设于待施工的格构柱的相对两侧的一对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杆的相对两端滑设于基础框架上;垂直于第一限位杆的一对第二限位杆,一对第二限位杆设于待施工的格构柱的另一相对两侧,第二限位杆的相对两端滑设于基础框架上;通过调节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分别贴设于格构柱的对应侧面,从而限位格构柱。本发明保证了格构柱在安装时的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定位准确,防止自身偏位。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能够移动调节,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格构柱,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2727099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548942.5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摇摆柱受限角度施工用的料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料斗结构包括:锥形料斗;可转动的安装于锥形料斗的底部开口处的卸料管;连接于卸料管底部的软管;连接于软管底部的泵管,泵管的长度可伸缩调节,通过转动调节卸料管可带着泵管靠近摇摆柱的浇筑口,进而通过伸缩调节泵管的长度并结合软管的形变可使得泵管的端部能够伸入到浇筑口内。本发明的泵管能够360°水平旋转调节,且泵管的长度可伸缩调节,能够满足泵送混凝土水平长度的要求,泵管还能够满足摇摆柱受限角度的施工要求,该泵管通过调节可伸入到摇摆柱的浇筑口内,以完成摇摆柱的灌浆料灌注。
-
公开(公告)号:CN112681727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482125.4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4G13/02 , E04G17/0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限空间内异形柱的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组装形成异形柱浇筑空间的至少两块模板;固设于所述模板外侧的背楞,所述模板组装形成所述异形柱浇筑空间时外立面呈多边形结构;使所述模板相连的多个对拉组件,每个所述对拉组件包括横向或斜向贯穿所述异形柱浇筑空间的对拉杆以及用于套设于所述对拉杆上的套管;对所述模板组装后进行箍紧的外箍组件,包括与所述多边形结构多个侧边一一对应的多个箍杆。本发明通过多个对拉组件以及外箍组件的作用使得施工人员在外部即可控制模板的内部安装与拆卸的需求,且合膜质量较高,从而保证了异形柱的成型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577702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446430.8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潘钧俊 , 余少乐 , 陈新喜 , 陈华 , 王春华 , 陈勇 , 方能榕 , 沈洁 , 王刚 , 杨钦 , 黄沛林 , 司法强 , 管宁 , 金国栋 , 郭志鑫 , 赵辉 , 李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建工地风环境模拟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记录在建工地的气象风速风向值、同步测量实测风速仪风速风向值并建立与气象风速风向值的第一对应关系;建立流体力学模拟模型,模拟入口风速风向值,获取预测风速仪风速风向值并建立与入口风速风向值的第二对应关系;调整入口风速风向值,使预测风速仪风速风向值等于实测风速仪风速风向值,建立当前入口风速风向值和气象风速风向值的第三对应关系;根据当前入口风速风向值获取场地风环境风速风向值并建立与实测风速仪风速风向值的第四对应关系;根据各对应关系对不同施工阶段在建工地进行风环境模拟预测。本发明可以高效获取和预测特定时间节点在建工地的风环境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2231808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093919.1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骨架外露网格结构的风荷载模拟与取值方法,运用数值风洞模拟方法模拟风荷载与取值,该方法能完整的提取骨架外露网格结构的风荷载并且提供将风荷载转换为二维线性模型的节点风荷载值,从源头上避免数据提取的误差以及数据转换的误差,能够科学的得到骨架外露网格结构的风荷载值。本发明解决了对于新型的骨架外露网格结构,传统的风洞实验手段无法合理给出结构设计所需的风荷载值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719872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548866.1
申请日:2020-06-16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型钢构件临时固定及安装校正的磁吸装置及方法,包括:支撑立柱;电磁铁,吸附于所述支撑立柱上;支撑横杆,所述支撑横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立柱背离所述电磁铁的一侧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横杆的第二端朝向背离所述电磁铁的一侧延伸,且开设有沿所述支撑横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调节槽;斜支撑,伸缩连接于所述支撑立柱与所述支撑横杆之间,且所述斜支撑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立柱铰接,所述斜支撑的第二端连接有滑设于所述调节槽内的滑块,所述滑块通过锁紧件锁固于所述调节槽内;以及用于观测所述磁吸装置垂直度的校正组件。本发明既能保证型钢构件临时固定安全可靠,又能辅助构件安装,确保安装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088131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16126.6
申请日:2016-06-15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2D27/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7/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十字形塔吊基础和施工方法,其中塔吊基础包括:构筑于既有结构上且位于所述既有结构中框架柱的正上方的塔吊基础承台;布置于所述塔吊基础承台中且延伸出所述塔吊基础承台的十字交叉暗梁,所述十字交叉暗梁与所述框架柱周侧的框架梁拉结固定;以及埋设于所述塔吊基础承台中的塔吊柱脚。施工方法包括:框架柱和框架梁定位、钢筋保护层凿除、框架柱上拉结筋的植入、塔吊基础承台和十字交叉暗梁的钢筋捆扎和模板搭设以及混凝土浇筑。如此,利用框架柱代替传统塔吊基础的桩,再通过与框架柱周侧的框架梁拉结固定的十字交叉暗梁来增强整个塔吊结构的承载力和抗塌陷、抗倾翻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013814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511221.4
申请日:2016-07-01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G21/14 , E04G21/1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隐蔽式吊钩定位装置及吊钩吊装施工方法,定位装置包括:预埋安装座,埋设于结构楼板内,所述预埋安装座的内部形成有供插设安装吊钩的吊钩安装部;定位旋钮,盖合于所述吊钩安装部上,且所述定位旋钮暴露于所述结构楼板底部的顶棚装饰层中。本发明通过在结构施工时将预埋安装座预埋入混凝土结构中;装饰装修时,采用定位旋钮旋入预埋安装座的吊钩安装部内,旋钮面层纹理及颜色同顶棚装饰层颜色,可不影响装饰效果;运营期间设备返修更换等需要吊装作业时,可将定位旋钮旋开,将吊钩与吊钩安装部连接,进行吊装作业;设备吊装完毕后将吊钩及中间连接件拆卸完毕后,再将定位旋钮重新旋入吊钩安装部内,可复原装饰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971298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431696.2
申请日:2016-06-17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G21/3209 , E04B1/3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跨度立柱拉索防护棚,包括左侧立柱、右侧立柱和连接拉索,连接拉索的两端分别连接左侧立柱的上部和右侧立柱的上部。较佳地,左侧立柱和右侧立柱均为缀板格构柱,还包括左侧柱脚和右侧柱脚,左侧立柱安设在左侧柱脚上,右侧立柱安设在右侧柱脚上,还包括左侧支撑件和右侧支撑件,左侧支撑件安设在左侧立柱上,右侧支撑件安设在右侧立柱上。通过左侧支撑件和右侧支撑件进行斜拉、反拉和邻接。本发明的大跨度立柱拉索防护棚跨度大,可用于地铁停车场上盖天窗上部施工、高架桥上跨铁路、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时的安全防护,且设计巧妙,结构简洁,成本低,搭建简单、施工效率高,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963470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10315831.2
申请日:2015-06-10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4F11/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楼梯踢面饰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中,结构包括:楼梯踢面;网罩,铺设于楼梯踢面上;水泥基结合层,通过网罩压覆于楼梯踢面上;饰面层,铺设于水泥基结合层上。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网罩,将所述网罩铺设于楼梯踢面上;通过所述网罩,于所述楼梯踢面上压覆形成一水泥基结合层;于所述水泥基结合层上铺设饰面层。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楼梯踢面结构强度低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楼梯踢面耐久性和美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