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01310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710054357.1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烧蚀状态下中Z元素透射能流的测量靶,包括有黑腔靶,黑腔靶呈上下开口、中间贯通的管状结构,黑腔靶的侧壁上开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诊断孔和第二诊断孔,第一诊断孔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诊断孔所在的平面所成的角度为45°,第一诊断孔和第二诊断孔内分别放置有第一样品靶和第二样品靶,第一样品靶和第二样品靶的材料不一致,第一样品靶和第二样品靶所成角度为45°。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同时测量两种不同掺杂元素所对应的透射能流,尽可能地避免了因系统误差造成的实验差异。
-
公开(公告)号:CN113609689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909180.5
申请日:2021-08-0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腔型中聚变靶丸的模拟方法、品质预测方法和系统;模拟方法及其系统主要是求解球几何下切向电子热传导方程时将原拉格朗日网格按切向重新划分为空间对齐的欧拉网格,利用能量守恒格式的差分方法求解半径相同的同心球壳电子热传导方程,得到修正的物理量,再将修正的物理量重新映射到原拉格朗日网格,作为下一步辐射流体程序Multi1D计算的初始条件,从而补偿辐射流体程序Multi1D计算中对切向能量交换过程的忽略,避免采用球谐展开特征函数求解方法造成极点附近较大的偏差,且计算效率大为提升。品质预测方法及其系统根据以上靶丸内爆近三维模拟分析,可给出靶丸内部物质状态分布,通过后处理即可对内爆品质进行评估和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08615564A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810424152.2
申请日:2018-05-07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烧蚀状态下中Z元素透射能流的测量靶及测量方法,属于间接驱动激光聚变技术领域,包括靶面,所述靶面为逐层堆叠的平面靶结构,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碳氢膜层、中Z元素层和第二碳氢膜层,且第一碳氢膜层的厚度大于第二碳氢膜层的厚度,所述第一碳氢膜层作为激光束入射面,所述第二碳氢膜层作为观测面,所述中Z元素层的厚度可调,本发明中靶面采用逐层堆叠的平面靶结构替代传统的梯度掺杂结构,有利于突出掺杂元素本身的烧蚀特性以及获得X射线通过加热后掺杂元素的透过率,结构新颖,操作便捷且测量精准。
-
公开(公告)号:CN113609689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110909180.5
申请日:2021-08-0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腔型中聚变靶丸的模拟方法、品质预测方法和系统;模拟方法及其系统主要是求解球几何下切向电子热传导方程时将原拉格朗日网格按切向重新划分为空间对齐的欧拉网格,利用能量守恒格式的差分方法求解半径相同的同心球壳电子热传导方程,得到修正的物理量,再将修正的物理量重新映射到原拉格朗日网格,作为下一步辐射流体程序Multi1D计算的初始条件,从而补偿辐射流体程序Multi1D计算中对切向能量交换过程的忽略,避免采用球谐展开特征函数求解方法造成极点附近较大的偏差,且计算效率大为提升。品质预测方法及其系统根据以上靶丸内爆近三维模拟分析,可给出靶丸内部物质状态分布,通过后处理即可对内爆品质进行评估和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06601310B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710054357.1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烧蚀状态下中Z元素透射能流的测量靶,包括有黑腔靶,黑腔靶呈上下开口、中间贯通的管状结构,黑腔靶的侧壁上开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诊断孔和第二诊断孔,第一诊断孔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诊断孔所在的平面所成的角度为45°,第一诊断孔和第二诊断孔内分别放置有第一样品靶和第二样品靶,第一样品靶和第二样品靶的材料不一致,第一样品靶和第二样品靶所成角度为45°。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同时测量两种不同掺杂元素所对应的透射能流,尽可能地避免了因系统误差造成的实验差异。
-
公开(公告)号:CN113628765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110910540.3
申请日:2021-08-0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低膨胀的黑腔构型,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腔体,所述本体设置有上入射口,所述上入射口为入射激光提供让位空间;所述腔体呈橄榄球型结构;所述本体设置有环形的上凹槽,所述上凹槽的内壁为弧形结构;激光经由所述上入射口进入所述腔体内,并在所述上凹槽的内壁反射后,激活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的靶丸;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高效低膨胀的黑腔构型,能够提升黑腔靶丸能量耦合效率,同时,改善内环激光传输,产生高温高品质的辐射源,为激光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点火腔型设计提供新的思路。(56)对比文件李三伟;杨冬;李欣;李志超;郭亮;谢旭飞;况龙钰;张璐;霍文义;吴畅书;陈耀桦;宋鹏;张桦森;曹柱荣;胡昕;侯立飞;易荣清;蒋小华;李琦;宋天明;彭晓世;徐涛;理玉龙;邓博;邓克立;王强强;杨品;黎航;袁铮;魏惠月;刘祥明;查为懿;刘永刚;王哲斌;章欢;詹夏宇;陈黎;梅雨;陈韬;李晋;杨志文;杜华冰;车兴森;杨轶蒙;杨正华;景龙飞;何小安;李朝光;王鹏;于瑞珍;苏春晓;陈铭;崔延莉;王峰;刘慎业;杨家敏;江少恩;张保汉;蓝可;古培俊;邹士阳;郑无敌;刘杰;丁永坤.我国激光间接驱动黑腔物理实验研究进展.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8,(06),全文.王峰;彭晓世;杨冬;李志超;徐涛;魏惠月;刘慎业.基于神光Ⅲ原型的背向散射实验技术研究.物理学报.2013,(17),全文.杜华冰;李三伟;刘慎业;李朝光;何小安;于瑞珍.多种腔靶中的金M带辐射测量.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3,(07),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13628765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910540.3
申请日:2021-08-0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效低膨胀的黑腔构型,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腔体,所述本体设置有上入射口,所述上入射口为入射激光提供让位空间;所述腔体呈橄榄球型结构;所述本体设置有环形的上凹槽,所述上凹槽的内壁为弧形结构;激光经由所述上入射口进入所述腔体内,并在所述上凹槽的内壁反射后,激活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的靶丸;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新型高效低膨胀的黑腔构型,能够提升黑腔靶丸能量耦合效率,同时,改善内环激光传输,产生高温高品质的辐射源,为激光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点火腔型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206541628U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720093199.6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烧蚀状态下中Z元素透射能流的测量靶,包括有黑腔靶,黑腔靶呈上下开口、中间贯通的管状结构,黑腔靶的侧壁上开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诊断孔和第二诊断孔,第一诊断孔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诊断孔所在的平面所成的角度为45°,第一诊断孔和第二诊断孔内分别放置有第一样品靶和第二样品靶,第一样品靶和第二样品靶的材料不一致,第一样品靶和第二样品靶所成角度为4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同时测量两种不同掺杂元素所对应的透射能流,尽可能地避免了因系统误差造成的实验差异。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