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64915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211648386.8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6F30/23 , G16C10/00 , G06F111/10 , G06F111/0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克拉通岩石圈三维物质架构示踪方法,建立了必须符合岩石探针、岩石圈物性结构、岩石物理性质与矿物及化学组成的测试分析/模拟计算结果等观测事实,并遵循地球化学热力学‑地球动力学理论框架,克服了单一方法各自的局限性,通过由单一手段到多方法综合约束转变,实现多学科融合开展岩石圈物质组成的研究。在岩石圈三维物质架构的示踪中实现了由点到面、局部到全时空、物性到物质组成、单一方法到多学科综合约束的战略思路的转变。采用多学科融合的关键与纽带是岩石的矿物‑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得到的研究区内典型地区岩石圈三维物质架构演变模型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更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596491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648386.8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6F30/23 , G16C10/00 , G06F111/10 , G06F111/0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克拉通岩石圈三维物质架构示踪方法,建立了必须符合岩石探针、岩石圈物性结构、岩石物理性质与矿物及化学组成的测试分析/模拟计算结果等观测事实,并遵循地球化学热力学‑地球动力学理论框架,克服了单一方法各自的局限性,通过由单一手段到多方法综合约束转变,实现多学科融合开展岩石圈物质组成的研究。在岩石圈三维物质架构的示踪中实现了由点到面、局部到全时空、物性到物质组成、单一方法到多学科综合约束的战略思路的转变。采用多学科融合的关键与纽带是岩石的矿物‑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得到的研究区内典型地区岩石圈三维物质架构演变模型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更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