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486984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610003292.3
申请日:2016-01-04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梧州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086 , G01R31/088 , G08C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动态电压源控制的直流接地查找方法及仪器,通过如下步骤:步骤一,检测正极母线电压幅值+U1与负极母线电压幅值-U2,并求和得和值电压U;步骤二,若正极母线电压幅值+U1与和值电压U比值的绝对值小于阈值K,则正极母线接地;若负极母线电压幅值-U2与和值电压U比值的绝对值小于阈值K,则负极母线接地;步骤三,向接地母线施加动态检测电压,所述动态检测电压为跟随直流系统实时电压而调整输出检测电压;步骤四,检测接地母线对应各支路接地电阻,确定超高电阻的支路后,停止施加动态检测电压。采用动态电压源控制,确保所加的信号幅值最大,测量灵敏度最高,有效防止直流系统母线对地电压超过危险值而导致继电器及保护的误动。
-
公开(公告)号:CN113515838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110382443.1
申请日:2021-04-09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梧州局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直流系统建模仿真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直流系统二次回路等效电路参数,处理直流系统二次回路等效电路参数得到直流系统故障模型;直流系统二次回路等效电路参数包括充电机参数、二次电缆参数以及继电器参数;基于直流系统故障模型,分别对直流系统接地故障以及直流系统混联故障进行暂态仿真,得到暂态仿真的结果;根据暂态仿真的结果,对故障耦合途径以及继电器动作的过程进行分析,得到并输出用于防范直流系统二次回路故障的防范数据。本申请充分考虑了直流系统二次回路等效电路参数,完善了直流系统故障模型,提高了对于直流系统二次回路故障分析的准确性,得到的防范数据也更完善。
-
公开(公告)号:CN112130091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011016789.1
申请日:2020-09-24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梧州局
IPC: G01R31/52 , G01R19/1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源数据的变电站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在线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数据采集与处理,S2、零序电压越限,S3、模拟量通道定值设定,S4、故障录波器启动,S5、与门逻辑判断,S6、触发不接地系统接地告警,本发明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监控系统和故障录波器分别对Ua、Ub、Uc进行计算,利用算法计算出零序电压U0,当分别来自两个不同源计算出的零序电压U0均大于该整定定值时,录波器启动,同时触发录波器启动信号至计算机监控后台,计算机监控系统报零序电压越限信号,计算机监控系统收到录波器启动遥信信号和零序电压越限遥信号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15800239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07343.8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梧州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微机保护装置。所述微机保护装置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外部电压转换为第一工作电压;第二电源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外部电压转换为第二工作电压;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电压的作用下工作;开入模块,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工作电压的作用下工作,所述开入模块至少包括光电耦合器。采用本装置能够避免电磁干扰对微机保护装置的控制系统造成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5717968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196770.7
申请日:2016-03-31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梧州局
IPC: G05F1/5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F1/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二次控制电缆远端电压跟随装置及方法,包括有:二次控制电缆,其一开口端的屏蔽层接地,另一开口端定义为A端,该A端的屏蔽层通过高通滤波电路后接地;变频器,其电压输出端电性连接二次控制电缆屏蔽层的A端的屏蔽层,使之与屏蔽层感应电压一致;控制器,其检测二次控制电缆A端屏蔽层的电压信号和频率信号,并与变频器控制连接;电压源,为上述变频器和控制器供电。本发明可极大的降低电缆屏蔽层电磁环流;不影响屏蔽层对雷电流、操作过电压等干扰的屏蔽,而该类型屏蔽为电缆屏蔽层的主要屏蔽对象。
-
公开(公告)号:CN112986665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110342046.1
申请日:2021-03-30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梧州局
IPC: G01R19/165 , G01R19/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二次地网电压监测设备和方法,该设备包括电压采集装置、主控制器、存储装置和告警装置;主控制器连接电压采集装置、存储装置和告警装置;电压采集装置用于采集二次地网对一次地网的电压,得到采样信息并发送至主控制器;主控制器用于根据采样信息,判断电压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电压阈值,并在电压大于或等于预设电压阈值时,控制存储装置存储采样信息,通过告警装置输出告警信息。该二次地网电压监测设备,可以有效检测电厂或变电站的二次地网接地情况,为维护人员提供检修依据,解决了二次地网无监测的现状问题,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98099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011159571.1
申请日:2020-10-26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梧州局
IPC: H02H7/26 , H02H7/28 , G06Q10/0635 , G06Q50/06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低延时无线通信的分层广域系统及装置,包括逻辑执行子站、广域逻辑主站和低延时无线通讯通道,逻辑执行子站与所述广域逻辑主站间隔布置,并相对独立;低延时无线通讯通道,连通所述广域逻辑主站和所述逻辑执行子站,而使所述广域逻辑主站和所述逻辑执行子站之间进行信号输送;所述低延时无线通讯通道区分所述广域逻辑主站和所述逻辑执行子站中的信号,并进行点对点输送,打破了站点及输电线路的拓扑结构,更加高效的执行相应的信息,降低电网广域保护系统的故障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792502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626708.9
申请日:2022-12-17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梧州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利用PT电缆接地电流暂、稳态特征的接地故障定位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电网电路中多个预设点位对应的多个电流整定值;其中,电网电路为由变电站中的PT电缆和多个二次绕组连接形成的二次回路电路;以及基于各预设点位对应所在的支路电路的支路参数,确定各预设点位的瞬时电流值;其中,支路参数包括电缆参数和电容参数;基于多个电流整定值所对应的稳态特征和各预设点位的瞬时电流值所对应的暂态特征,确定电网电路中是否存在接地故障;其中,接地故障用于表征在电网电路中存在异常连接于地面的电缆点位。采用本方法能够避免由于停电检测所带来的电网负荷的损失,提升了故障检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83754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171624.0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梧州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直流母线失压补偿方法、装置、系统及变电站设备,在直流母线与后备电源之间设置有晶闸管搭建的第一晶闸管开关装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能够实时进行直流母线的电参数获取,并结合获取的电参数进行直流母线是否失压的检测。若检测到直流母线发生失压,则会通过控制第一晶闸管开关装置导通,使得后备电源接入直流母线,为直流母线供电。通过该方案,可在直流母线发生失压时,及时将后备电源接入直流母线实现供电,同时,由于第一晶闸管开关装置的应用,实现后备电源的快速接入响应,接入速度可达到微秒级别,最大限度缩短失压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3359003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450989.6
申请日:2021-04-26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梧州局
IPC: G01R31/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直流寄生回路检测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第一检测装置用于向直流系统的待检测支路注入特征信号,并采集待检测支路上待测节点的第一电流信号,第一电流信号由第一检测装置根据特征信号采集得到。第二检测装置用于当第一电流信号不为零时,采集特征信号注入节点与待检测支路负载之间至少两个节点的第二电流信号,并根据各第二电流信号确定可疑寄生回路支路;第二检测装置还用于采集可疑寄生回路支路上的第三电流信号,并根据各第二电流信号和第三电流信号,确定寄生回路。上述寄生回路检测系统,有利于提高寄生回路故障检测过程中的故障点定位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