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9448385U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821830818.6
申请日:2018-11-08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
IPC: H02G5/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特高压换流站800kV支柱绝缘子极母线安装结构,包括第一800kV极母线(5)、交叉铝绞环金具(6)和第二800kV极母线(9),所述第一800kV极母线(5)通过第一800kV支柱绝缘子(1)进行支撑,所述第二800kV极母线(9)通过第二800kV支柱绝缘子(7)进行支撑,所述交叉铝绞环金具(6)设置在第一800kV支柱绝缘子(1)与第二800kV支柱绝缘子(7)之间、且交叉铝绞环金具(6)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800kV极母线(5)、第二800kV极母线(9)形成导电连接结构。提高了800kV支柱绝缘子本体及其极母线连接回路的抗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214313884U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20066647.X
申请日:2021-01-11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
Inventor: 冯川 , 张映桢 , 朱大鹏 , 董跃周 , 甘宗跃 , 彭清 , 杨健 , 张龑 , 王丹 , 杨涛 , 韩建伟 , 刘正道 , 吴怡敏 , 张朋朋 , 杨帆 , 邢毅 , 牟婷婷 , 牟小松 , 唐浩龙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共用接地极中心设备区域的架空平台,减少接地极中心设备区域占地面积,仅工程建设期间对接地极中心设备区域进行租地,工程建设结束后,平台下方的土地可实现复耕,不占用基本农田,解决接地极选址困难的技术难题,既可满足接地极对低土壤电阻率土地的需求,又不占用基地农田,符合国家政策法规;同时将两套设备设置在同一平台上,方便运行人员巡检,在一个平台上即可巡视两套设备,并且共用设备的区域还减小了两套设备总共的占用面积,同时节省了架空平台的建筑用量。
-
公开(公告)号:CN214314448U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20063725.0
申请日:2021-01-11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
Inventor: 冯川 , 张映桢 , 朱大鹏 , 董跃周 , 甘宗跃 , 彭清 , 杨健 , 张龑 , 王丹 , 杨涛 , 韩建伟 , 刘正道 , 吴怡敏 , 张朋朋 , 杨帆 , 邢毅 , 牟婷婷 , 牟小松 , 唐浩龙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接地极中心设备区域的架空平台,包括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设置有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上设置有电力设备,所述支撑平台的四周设置有玻璃钢围栏,所述支撑平台的侧边设置有巡检阶梯,所述巡检阶梯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上,另一端设置在地面上。减少接地极中心设备区域占地面积,仅工程建设期间对接地极中心设备区域进行租地,工程建设结束后,平台下方的土地可实现复耕,不占用基本农田,解决接地极选址困难的技术难题,既可满足接地极对低土壤电阻率土地的需求,又不占用基地农田,符合国家政策法规。
-
公开(公告)号:CN209104744U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821279268.3
申请日:2018-08-09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G3/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阀厅800kV穿墙套管支撑结构,包括穿墙套管(1)、套管安装框架和若干个第二阻尼器(6),套管安装框架包括柱间系杆(3)和套管安装座板(7),套管安装座板(7)上开设通孔;穿墙套管(1)贯穿套管安装座板(7)、且与套管安装座板(7)之间形成固定连接结构,若干个第二阻尼器(6)分别位于套管安装座板(7)的相对两侧,每一个第二阻尼器(6)上的两个相对的连接端分别与套管安装座板(7)、柱间系杆(3)形成活动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地震情况下穿墙套管的自身结构安全,保证穿墙套管与阀厅之间可靠连接,有效地提高了穿墙套管和阀厅的抗震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576952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010311575.0
申请日:2020-04-20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750kV变电站风吹雪防治灾害的布置结构,属于变电站风雪防治的技术领域,包括变电站场地,所述变电站场地在冬季的主导风向上平行布置有第一道挡雪格栅和第二道挡雪格栅,且各道挡雪格栅根据变电站场地的围墙外形布置;所述第二道挡雪格栅沿主导风向一侧布置有防雪林,且防雪林采用乔灌结构的行带式造林配置,以达到对变电站的风吹雪灾害进行有效防治的,且能够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162063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110149535.5
申请日:2021-02-03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超低频振荡的多直流协调控制器设计方法,所述设计方法首先建立开环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接着随机生成一系列的待选控制器,求取闭环系统矩阵及其特征值,并通过特征值筛选稳定闭环系统矩阵,对稳定闭环系统矩阵再求取其所有模态中的最小阻尼比,通过比较可找出稳定闭环系统矩阵最小阻尼比的最大者。为优化控制器性能,应用差分进化算法来生成新一代待检验的控制器,通过循环迭代实现闭环系统最小阻尼比的最大化,从而提高包括超低频模式在内所有振荡模式的阻尼。本发明可在一套算法中即可实现集中式、分散式、基于超前‑滞后补偿器结构的分散式等三种结构的多直流协调控制器设计,方便对比各种结构的协调控制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162063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149535.5
申请日:2021-02-03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超低频振荡的多直流协调控制器设计方法,所述设计方法首先建立开环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接着随机生成一系列的待选控制器,求取闭环系统矩阵及其特征值,并通过特征值筛选稳定闭环系统矩阵,对稳定闭环系统矩阵再求取其所有模态中的最小阻尼比,通过比较可找出稳定闭环系统矩阵最小阻尼比的最大者。为优化控制器性能,应用差分进化算法来生成新一代待检验的控制器,通过循环迭代实现闭环系统最小阻尼比的最大化,从而提高包括超低频模式在内所有振荡模式的阻尼。本发明可在一套算法中即可实现集中式、分散式、基于超前‑滞后补偿器结构的分散式等三种结构的多直流协调控制器设计,方便对比各种结构的协调控制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576952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311575.0
申请日:2020-04-20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750kV变电站风吹雪防治灾害的布置结构,属于变电站风雪防治的技术领域,包括变电站场地,所述变电站场地在冬季的主导风向上平行布置有第一道挡雪格栅和第二道挡雪格栅,且各道挡雪格栅根据变电站场地的围墙外形布置;所述第二道挡雪格栅沿主导风向一侧布置有防雪林,且防雪林采用乔灌结构的行带式造林配置,以达到对变电站的风吹雪灾害进行有效防治的,且能够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0601172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534293.4
申请日:2019-06-20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凸多面体不确定性的多直流协调控制器设计方法,用于为系统设计适应多工况的输出反馈控制器,以提高闭环系统H2、H∞以及衰减率等性能。该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开环系统的多工况凸多面体模型;步骤2,应用正交实验方法生成初代控制器;步骤3,建立闭环系统状态空间模型;步骤4,应用二分法迭代调用扩展Lyapnuov方程,求取系统目标函数值;步骤5,应用差分进化算法生成新一代控制器;步骤6,对当前最优控制器应用正交交叉算子,保留最优个体;步骤7,计算新一代个体目标函数值;步骤8,当迭代次数等满足停止条件,进入步骤9,否则返回步骤5;步骤9,输出最优控制器参数及性能指标,结束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0048435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269498.4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Jensen不等式的电力广域时滞控制器设计方法,用于为广域系统设计时滞稳定控制器,提高闭环系统时滞稳定裕度,该方法步骤如下:步骤1,随机生成待求系统初代控制器参数;步骤2,建立无时滞时闭环系统状态空间模型;步骤3,对无时滞时稳定的闭环系统,应用二分法迭代调用Jensen不等式时滞判据求取允许的时滞稳定上限;步骤4,应用差分进化算法的交叉、变异及选择操作生成新一代控制器参数;步骤5,判断迭代次数达上限或前后两次最优允许时滞稳定上限差是否小于指定值,如是,进入步骤6,否则返回步骤2;步骤7,输出最优控制器参数及其时滞稳定上限,结束操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