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28384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110218633.X
申请日:2021-02-24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 北京大学
IPC: A61K31/353 , A61P17/04 , A23L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草异黄烷衍生物在制备预防、缓解或/和治疗瘙痒症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试验表明,本发明的甘草异黄烷衍生物为TRPV3的拮抗分子,以TRPV3为靶点,治疗瘙痒,对预防、缓解、治疗瘙痒的效果明显,尤其是对非组胺依赖性急性瘙痒和慢性瘙痒的治疗效果显著;本发明针对瘙痒见效快、毒副作用小、安全性好,具有良好的药用前景,而且本发明的甘草异黄烷衍生物是一类新的TRPV3拮抗分子,可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用于TRPV3相关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本发明还为预防、缓解和治疗皮肤瘙痒症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来源。
-
公开(公告)号:CN114028384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0218633.X
申请日:2021-02-24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 北京大学
IPC: A61K31/353 , A61P17/04 , A23L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草异黄烷衍生物在制备预防、缓解或/和治疗瘙痒症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试验表明,本发明的甘草异黄烷衍生物为TRPV3的拮抗分子,以TRPV3为靶点,治疗瘙痒,对预防、缓解、治疗瘙痒的效果明显,尤其是对非组胺依赖性急性瘙痒和慢性瘙痒的治疗效果显著;本发明针对瘙痒见效快、毒副作用小、安全性好,具有良好的药用前景,而且本发明的甘草异黄烷衍生物是一类新的TRPV3拮抗分子,可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用于TRPV3相关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本发明还为预防、缓解和治疗皮肤瘙痒症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来源。
-
公开(公告)号:CN11436673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210167889.7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泰妙菌素及其类似物在制备治疗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银屑病药物中的新应用。试验证明,泰妙菌素治疗银屑病的疗效显著,见效快、毒副作用小、是一种安全、高效、稳定、制备工艺简单的治疗银屑病药物,适于工业化生产,易于推广。本发明为治疗银屑病症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来源。
-
公开(公告)号:CN11885386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55779.7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IPC: C12Q1/6883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NPPK(长岛型(样)掌跖角化症)基因突变检测的试剂盒及其应用,包括根据检测目的基因的6个突变位点设计的引物组合;基因突变位点为SERPINB7基因上的4个位点:c.796C>T、c.522dupT、c.650_653delCTGT、c.455G>T;SERPINA12基因上的2个位点c.970_971del及c.656A>G。以本发明试剂盒的引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根据扩增产物的CT值确定NPPK的基因突变分型。本发明的检测NPPK基因突变的试剂盒的基因突变位点选择合理,检测位点(即目的基因突变位点)覆盖面广,降低了漏检的几率;而且试剂盒的特异性高,准确获得检测信息,提高了NPPK的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另外本发明试剂盒的应用检测操作方法简单快捷,适宜大规模检测,检测通量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81378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055782.9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IPC: C12Q1/6883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NPPK(长岛型(样)掌跖角化病)基因突变检测的试剂盒及其应用,包括根据目的基因的6个突变位点设计的引物和探针;以本发明试剂盒的引物、探针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根据扩增产物的CT值确定NPPK的基因突变分型。本发明的检测NPPK基因突变的试剂盒的基因突变位点选择合理,检测位点(即目的基因突变位点)覆盖面广,降低了漏检的几率;而且试剂盒的特异性高,准确获得检测信息,提高了NPPK的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另外本发明试剂盒的应用检测操作方法简单快捷,适宜大规模检测,检测通量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366732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210167889.7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泰妙菌素及其类似物在制备治疗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银屑病药物中的新应用。试验证明,泰妙菌素治疗银屑病的疗效显著,见效快、毒副作用小、是一种安全、高效、稳定、制备工艺简单的治疗银屑病药物,适于工业化生产,易于推广。本发明为治疗银屑病症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来源。
-
公开(公告)号:CN116932037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002875.0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G06F8/7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生成式大模型的软件系统配置生成方法与系统,属于软件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生成式大模型,收集多源系统配置数据,根据配置数据与目标软件系统配置数据的相似度进行适配得到微调数据集,使用微调数据集对生成式大模型进行微调,应用多目标提示工程接收来自用户的原配置文本、配置目标文本数据及配置示例集合,生成多目标提示文本作为生成式大模型的输入,模型输出得到候选配置,最后通过配置筛选,用户从输出的多个候选配置中筛选满足配置目标的有效配置作为最终结果,或将其返回用于多目标提示文本的优化,进一步提升多目标提示文本的质量和配置生成的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148484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010960107.6
申请日:2020-09-14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G06F9/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基于耦合度的微服务在线分配方法与系统,通过计算微服务之间的耦合度,对所有微服务进行分组,并将同一组内的微服务分配到同一个硬件节点上,降低网络通信开销,缩短请求响应时间,实现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系统中微服务在线分配的优化;包括获取请求执行路径与资源监控数据、根据请求执行路径计算微服务之间的耦合度、基于耦合度将微服务划分为不同的微服务分组MicroServPod、基于微服务之间的资源竞争关系将微服务分组划分为微服务细分组SubMicroServPod、根据每个SubMicroServPod的资源消耗总量将SubMicroServPod在线分配到硬件节点上,实现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系统中微服务在线分配的优化,缩短服务请求的响应时间,提高服务效率,提升系统运行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682144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0732993.0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G06V40/10 , G06V10/82 , G06V10/764 , G06N3/0442 , G06N3/0455 , G06N3/08 , G06V10/7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层次跨模态差异调和的多模态行人重识别方法,属于计算机视觉领域。本发明包括训练样本的获取,以及行人图片和相应文本描述的预处理;然后使用模态编码器‑模态共享解码器架构,在一组可学习的语义查询嵌入的引导下,提取出模态对齐的视觉和文本特征;再使用全局文本特征和未掩码图像块作为输入,对掩码图像块重建,调和图像块级别和实例级别的跨模态差异;通过交叉身份双模拟学习,利用一个差异预测器,帮助不同身份行人特征间的相关性在不同模态间转换,缓解身份级别的跨模态差异;最后使用模型输出的模态对齐的视觉特征和文本特征,计算查询文本特征和图像(56)对比文件冯敏;张智成;吕进;余磊;韩斌.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跨模态行人重识别研究.现代信息科技.2020,(第04期),全文.姜定 等.面向跨模态文本到图像行人重识别的Transformer网络.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23,第25卷(第05期),全文.Qiang Liu et al..BDNet:A BERT-baseddual-path network for text-to-imagecross-modal person re-identification.pattern recognition.2023,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14564293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201442.7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约束检测与冲突消解的大规模在线服务系统变更调度方法及系统,属于软件变更管理领域。本发明基于服务依赖图和历史变更运行数据,自动构建和更新变更约束模型;基于服务依赖图和变更约束模型,检测待调度变更之间的约束,并基于变更之间的约束进行变更间的冲突消解,生成满足约束的变更调度方案,保证变更调度的正确性。本发明中的变更约束模型构建与更新、约束检测、冲突消解都是自动进行,无需人工参与,节省了人力成本;变更约束模型能够随着系统中服务依赖关系的变化以及历史变更运行数据的积累进行更新,具有对系统迭代的较强的自适应性;变更约束检测与冲突消解过程保证了变更调度的正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