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07134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0176924.6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47 , G06Q10/0631 , G06Q50/26 , G06N3/126
Abstract: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收运方式存在垃圾收运成本较高、垃圾中转站高峰期存在排队现象、垃圾收运建设水平较低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城市地下垃圾中转站选址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属于选址技术领域,上述方法通过对城市地下垃圾中转站选址影响因素分析,构建城市地下垃圾中转站选址模型,以城市生活垃圾地下收运网络总成本最小为目标,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与A*算法混合,规划垃圾运输路径并优化垃圾中转站选址方案。本发明解决了高峰期垃圾收集车辆的排队倾倒问题,提高生活垃圾收运的机械化程度与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30713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76924.6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47 , G06Q10/0631 , G06Q50/26 , G06N3/126
Abstract: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收运方式存在垃圾收运成本较高、垃圾中转站高峰期存在排队现象、垃圾收运建设水平较低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城市地下垃圾中转站选址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属于选址技术领域,上述方法通过对城市地下垃圾中转站选址影响因素分析,构建城市地下垃圾中转站选址模型,以城市生活垃圾地下收运网络总成本最小为目标,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与A*算法混合,规划垃圾运输路径并优化垃圾中转站选址方案。本发明解决了高峰期垃圾收集车辆的排队倾倒问题,提高生活垃圾收运的机械化程度与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967623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32429.7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规模优化与工艺选择方法,建立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样本数据库,运用聚类算法对地下污水处理厂规模进行聚类划分,完善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在规模分类上的缺失;并对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常见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优劣性分析和数据规模的正态拟合,得到各工艺处理规模的分布曲线,明确各处理工艺所适宜最佳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规模类型,最后对比各工艺占地、出水、投资运营成本及优劣性验证了分类的合理性。本发明可为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规划与设计及工艺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259558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210902236.9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IPC: C02F9/00 , C02F11/122 , F23G7/00 , C02F3/30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医院医疗废物收集处理现状,从安全风险性角度考虑,提出医疗废水与医疗垃圾无接触式收集并于医院内部协同处理的系统设计,本系统共包括三个部分:医疗废水处理站、医疗垃圾处理站、医疗废物收集共同管廊,其中医疗废水处理站与医疗垃圾处理站共同布置于地下形成分层综合处理,使前端产生的医疗废物可直接通过共同管廊收集运送至医疗垃圾、废水处理站实行无接触式就地处理。本设计系统设施都位于地下,并不会破坏医院院区内的整体风貌和占用土地资源,可解决传统医疗废物收集处理过程中链条过长、传播风险较大的问题,弥补医疗废物闭环处理上的漏洞,防止潜在性病毒风险的传播,对医院中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和人们的生命健康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967623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210632429.7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规模优化与工艺选择方法,建立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样本数据库,运用聚类算法对地下污水处理厂规模进行聚类划分,完善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在规模分类上的缺失;并对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常见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优劣性分析和数据规模的正态拟合,得到各工艺处理规模的分布曲线,明确各处理工艺所适宜最佳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规模类型,最后对比各工艺占地、出水、投资运营成本及优劣性验证了分类的合理性。本发明可为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规划与设计及工艺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25955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02236.9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IPC: C02F9/14 , C02F11/122 , F23G7/00 , C02F3/30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医院医疗废物收集处理现状,从安全风险性角度考虑,提出医疗废水与医疗垃圾无接触式收集并于医院内部协同处理的系统设计,本系统共包括三个部分:医疗废水处理站、医疗垃圾处理站、医疗废物收集共同管廊,其中医疗废水处理站与医疗垃圾处理站共同布置于地下形成分层综合处理,使前端产生的医疗废物可直接通过共同管廊收集运送至医疗垃圾、废水处理站实行无接触式就地处理。本设计系统设施都位于地下,并不会破坏医院院区内的整体风貌和占用土地资源,可解决传统医疗废物收集处理过程中链条过长、传播风险较大的问题,弥补医疗废物闭环处理上的漏洞,防止潜在性病毒风险的传播,对医院中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和人们的生命健康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