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294991B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710537460.1
申请日:2017-07-04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网络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输出判决的网络功能防御系统及安全防护方法,系统包括:N个实现相同网络功能的功能执行体、安全代理和外部网络;方法包括:将外部网络的输入消息同等地发送至N个功能执行体;对功能执行体需要输出的消息做同步处理;将分析同步后的输出消息,提取其有效的输出内容进行比较;接收到至少个内容相同的输出消息后,将该输出消息转发至外部网络。本发明对功能执行体发往外部网络的输出消息进行安全验证,在收到至少个内容相同的输出消息后,才将所述输出消息转发至外部网络,降低了单个或少量功能执行体被入侵或存在漏洞后门时,攻击者隐秘窃取敏感数据或向外部网络发送攻击消息的成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010310B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410215922.4
申请日:2014-05-2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理层安全的异构网络统一认证方法,包括:认证中心获取终端统一身份标识信息;终端和接入点产生物理层随机认证参数;接入点将物理层随机认证参数上报认证中心;认证中心利用终端根密钥和物理层随机认证参数产生认证数据,并发送给终端;终端利用根密钥、物理层随机认证参数和认证中心认证数据对接入点和认证中心进行认证,并生成终端认证数据发送给认证中心;认证中心利用终端根密钥、物理层随机认证参数和终端认证数据对终端进行认证;终端和接入点实时同步更新物理层随机认证参数,实现持续认证。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实现了各种终端和异构网络间的多方双向身份认证,能够识别并抑制伪基站和伪终端的“透明转发”攻击。
-
公开(公告)号:CN105873063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511000493.X
申请日:2015-12-2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通信网间信令防护方法和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移动通信安全防护方法和设备仍存在的缺陷。该发明含有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所述外部网络为移动网络,内部网络为目标移动网络实体;外部网络信令转接点STP和内部网络信令转接点STP的接口之间无感接入有底层处理设备,底层接入设备与内外网络信令转接点之间采用标准的七号信令协议;底层接入设备接收信令并转发给设备,该设备通过自定义接口连接有防护设备,该接口传输层采用UDP协议,应用层采用自定义协议。本发明在保证不影响运营商正常业务的情况下,对外部移动运营商网络发起的信令消息进行检测和处理,防御外部网络的恶意干扰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02075940B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110043187.X
申请日:2011-02-22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间呼叫控制方法,包括:预先根据网间主叫号码传递规则建立网间呼叫的过滤条件;接收被叫用户所属的归属位置寄存器发送的漫游号码提供消息,并保存所述消息中携带的、处理本次网间呼叫的网关移动交换中心的地址;接收所述网关移动交换中心发送的初始地址消息,并判断所述消息中携带的主叫号码特征码是否符合所述过滤条件;如果是,正常处理本次网间呼叫;否则,释放本次网间呼叫。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网间呼叫控制装置和移动交换端局。本发明根据网间主叫号码传递规则预置网间呼叫的过滤条件,在网间呼叫处理过程中,判断初始地址消息中携带的主叫号码特征码是否符合所述网间呼叫的过滤条件,实现了对网间虚假主叫号码的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01753623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910260312.5
申请日:2009-12-15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全IP宽带移动网的P2P系统及内容共享方法,涉及移动数据通信领域,目的在于将P2P技术引入全IP宽带移动网络。系统由Super Node,以及与Super Node连接的Client组成;移动网络中的Super Node由P-GW和DSS组成;系统中包含的移动和固定的Super Node形成二维覆盖网络:第一维覆盖网络为所有的Super Node之间组成DHT的结构化覆盖网络;同时,第二维覆盖网络为相邻Super Node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形成的Flooding簇。方法包括:共享内容发布的步骤;共享内容搜索的步骤;共享内容下载的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07196920B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710294870.8
申请日:2017-04-2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4L29/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通信安全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面向无线通信系统的密钥产生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终端和接入点基于双方无线通信信道特征产生物理层密钥;认证中心通过终端身份相关的根密钥和接入层认证密钥;终端利用根密钥、接入层认证密钥和接收到的认证中心的认证数据,对接入点和认证中心进行认证;认证中心利用根密钥、接入层认证密钥和接收到的终端认证数据对终端进行认证;终端和接入点分别生成二级接入层加密、完整性保护密钥;终端和接入点可随时同步更新一级接入层密钥和接入层认证密钥,实现接入层密钥更新和持续认证。本发明利用无线信道的唯一性、互易性和时变性,在终端和接入点分别产生物理层密钥,并将其引入到接入层密钥和认证密钥之中,实现了身份与路径的双重认证,并可防止从非接入层获取接入层密钥的攻击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05610813B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510990873.6
申请日:2015-12-2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4L29/06
Abstract: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间的蜜罐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和装置可以解决移动通信2G和3G信令网络面临的各种外来安全威胁问题。在需保护网络入口的STP前部署底层接入设备,采用无感串接的接入方式,该设备将需要防护的信令转发至监控服务器;监控服务器对信令进行异常检测,将正常消息直接返回底层接入设备转发,对于异常信令修改其目的地址,通过底层设备转发至网络后端的蜜罐设备处理;蜜罐设备根据配置的处理规则,发送相应的响应消息。借助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对进入内部网络的信令消息进行安全检测并对异常信令消息进行拦截和响应处理,主动防御外部网络的恶意干扰行为,并且本设备采用无感串按方式,在设备宕机情况下也不会影响网络正常通信。
-
公开(公告)号:CN104010303B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410197184.5
申请日:2014-05-0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理层密钥的终端和核心网的双向认证增强方法,该方法含有下列步骤:A:核心网利用终端注册过程获取终端身份信息;B:终端和基站通过物理层密钥协商机制产生物理层密钥;C:基站将此物理层密钥上报给核心网;D:核心网利用与终端身份信息相关的根密钥和物理层密钥产生核心网的认证数据,并将该认证数据发送给终端;E:终端利用根密钥、物理层密钥和核心网的认证数据对网络侧进行认证;F:核心网利用根密钥、物理层密钥和核心网的认证数据对终端进行认证;G:终端和基站根据无线信道变化的快慢约定物理层密钥的更新周期;如更新周期到了,执行B;否则,执行G;本发明能够识别并抑制伪基站和伪终端的“透明转发”攻击。
-
公开(公告)号:CN104010305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410196136.4
申请日:2014-05-0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4W12/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理层密钥的终端和接入网的双向认证增强方法,该方法含有下列步骤:A:核心网利用终端注册过程获取终端身份信息;B:终端和基站通过物理层密钥协商机制产生物理层密钥;C:核心网利用与终端身份信息相关的根密钥产生终端子密钥,并将其发送给基站;D:基站利用终端子密钥和物理层密钥产生基站认证数据,并将其发送给终端;E:终端利用根密钥、物理层密钥和基站认证数据对基站进行认证,并生成终端认证数据,将其发送给基站;F:基站利用终端认证数据对终端进行认证;G:终端和基站约定物理层密钥的更新周期;如更新周期到了,执行B;否则,执行G;本发明能够识别并抑制伪基站和伪终端的“透明转发”攻击。
-
公开(公告)号:CN106535178B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611030555.6
申请日:2016-11-1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入层和非接入层密钥安全隔离装置及其方法,该方法包含内容如下:终端和接入点基于双方无线通信信道特征,产生接入层密钥;终端和控制中心基于终端身份信息,产生非接入层密钥;接入层密钥的更新过程与非接入层密钥的更新过程完全独立,接入层密钥根据无线通信信道特征的变化随时更新。本发明利用无线信道的唯一性、互易性和时变性,在接入点和终端产生并更新管理用于接入层加密和完整性保护的物理层密钥,而在安全控制中心和终端产生并更新管理基于终端身份的非接入层加密和完整性保护密钥,不仅实现了接入层和非接入层密钥的安全隔离,提高了无线通信的安全性,而且避免了接入层密钥的分发,提高了系统传输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