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222182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005096.2
申请日:2020-09-22
IPC: B09C1/10
Abstract: 褐环乳牛肝菌及其与植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场地的方法,该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 SL517),2019年11月28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 NO2019982。用所述褐环粘盖牛肝菌与本地乡土树种马尾松构建菌根,种植于受重金属污染的场地,可改善土壤含水量,增强根际微生物、根系和介质载体三者之间复合功能,充分发挥植物与微生物作用的优势,提高污染场地马尾松种植成活率,提高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加速植被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14540205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0211555.5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株蜜环菌SZ‑1菌株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蜜环菌SZ‑1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249;本发明提供的蜜环菌菌株在母种培养阶段,菌丝萌发快、生长迅速、长势佳;在栽培种培养阶段,菌索粗壮、分叉少、活力强;在天麻栽培阶段,蜜环菌胞外酶活力高,菌索能够快速侵染菌材,抗杂菌能力强,能够有效降低“空窖”现象。蜜环菌SZ‑1菌株对红乌杂交天麻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能够显著提高天麻产量,且箭麻药用成分含量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302983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710615921.2
申请日:2017-07-26
Applicant: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多花黄精种苗快速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了外植体选择、消毒等处理、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的增殖、愈伤组织分化及不定芽形成、不定芽根的诱导培养、炼苗和移栽等步骤的多花黄精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其显著特征是,以多花黄精顶芽作外植体,用70~75%的酒精和5~18%的NaClO组合消毒,快繁体系污染率可控制在5%以下。依据该快繁体系,6个月内,繁殖系数达80倍左右,即一个顶芽平均可产生80多棵组培苗。后期因可省却愈伤组织诱导过程,愈伤组织能持续分化,从而更利于组培苗的生产。本方法是一种高效、快捷、环境友好的繁殖技术体系,短期内可实现多花黄精良种的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7347613A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710538298.5
申请日:2017-06-29
Applicant: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IPC: A01G3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6 , A01G3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培育高质量造林用苗木或菌根苗的育苗容器。其特征是,所述育苗容器四方内侧壁具有隆起的筋肋,能引导树木根系向下生长;且底面采用镂空设计,利于根系下延,在悬空的支架上,下延的根系因接触不到土壤等基质而自行断裂(称作空气切根)、刺激须根萌发和生长。用此容器培育的苗木须根丰富、舒展且不緾绕,栽植后苗木容易恢复生长。用此容器培育接种了菌根菌的松科、壳斗科等菌根苗,菌根类数量特别丰富。
-
公开(公告)号:CN11870367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945196.5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IPC: C12Q1/6895 , C12Q1/6869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建兰品种鉴定的SNP标记、引物、指纹图谱、应用和鉴定方法。涉及植物分子标记技术领域。通过对50份建兰品种资源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获得10,021,591个SNP位点,基于一系列筛选条件,获得7599个SNP位点。其中有4630个标记成功转化为KASP标记,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中选出24个SNP标记进行引物合成,对83个建兰品种进行KASP基因分型验证,并从中优选出最小能区分83个建兰品种的11个标记组合,应用两组标记组合,分别建立了指纹图谱。该指纹图谱不仅丰富了建兰分子标记,还可广泛应用于建兰品种的基因分型、鉴别或检测任意两个建兰品种的相似性等。
-
公开(公告)号:CN115152530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1008430.9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 湖南善创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松材线虫疫木的处理方法。将松材线虫疫木裁截成段木,段木在合适的时段接种茯苓菌种后,经过培养,促进疫木降解,疫木中的松材线虫和松褐天牛活体在茯苓菌丝作用下死亡,茯苓菌丝则将疫木中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多糖类物质转化为安全且具有药用价值的茯苓菌核。本发明通过在处理松材线虫疫木过程中引入茯苓菌种,降低疫木处置过程中松材线虫逃逸或随媒介昆虫飞迁传播的风险,并减少疫木被焚烧或低效处置的资源浪费,产出高价值茯苓菌物药材,使疫木得到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210501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1115286.X
申请日:2020-10-19
Applicant: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株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JH5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快速繁殖的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JH5,所述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JH5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369。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本发明所述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JH5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和生长速度,与宿主合成菌根的能力较强,培育的菌根苗质量高,能用于规模化高效培育红汁乳菇菌根苗。
-
公开(公告)号:CN11887950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311511701.7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麻萌发菌,所述天麻萌发菌为沟纹小菇(Mycena abramsii)HUIF50004,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861。本发明提供的沟纹小菇菌株HUIF50004在促进天麻种子萌发方面,促萌发率高于我国天麻种植区广泛使用的黄缘小菇菌株,且在水琼脂板上,能更好地促进天麻种子的发育,可协助天麻种子进入种子萌发的第三阶段。与同种的其它几个菌株相比,萌发率最高,且可在实验室的组培瓶中稳定出菇。本发明有效解决了当前小菇属真菌作为天麻萌发菌易出现菌种退化、不易复壮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5558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140142.8
申请日:2024-08-20
Applicant: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 贵州梵精苓大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茯苓菌株GTR2、其培养方法及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茯苓GTR2(Wolfiporia hoelen)菌株于2024年7月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41354。还公开了所述菌株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本发明所述菌株在液体发酵过程中多酚和黄酮产量高,抗氧化能力强,为相关药理研究及抗氧化产品开发奠定重要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00647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70296.5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株卵孢小奥德蘑LY2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卵孢小奥德蘑LY2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40862;本发明提供的卵孢小奥德蘑菌株在母种培养阶段,菌丝萌发快、生长迅速、生长势佳;在栽培种培养阶段,卵孢小奥德蘑胞外酶活力高,尤其是脂肪酶、纤维素酶和漆酶活力较高,其菌丝能够快速侵染培养料,抗杂菌能力强;对油茶壳和油菜饼粕有较强的分解能力,能够有效利用林业剩余物油茶籽壳和油菜饼粕,转化为经济价值加高的食用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