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29197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310559963.0
申请日:2013-11-1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碳/碳复合材料与铜连接的界面结构,在碳/碳复合材料的表面设有至少2个圆锥孔,在所述圆锥孔中以及碳/碳复合材料与铜结合的表面布满钎焊料,通过钎焊将碳/碳复合材料、铜基体、钎焊料焊接在一起,在碳/碳复合材料与铜基体之间形成由钎焊料固化成型的圆锥刺界面结构。制备方法是将碳/碳复合材料和铜表面加工平整,清洗表面油渍,在碳/碳复合材料的表面加工圆锥孔,超声清洗,将钎焊料填充至圆锥孔及碳/碳复合材料与铜的连接界面,真空钎焊,得到圆锥刺界面结构。本发明通过将圆锥刺界面结构引入碳/碳复合材料与铜之间,改善连接界面的膨胀匹配,解决碳/碳复合材料与铜连接的界面不相容问题,提高碳/碳复合材料与铜的连接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629197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559963.0
申请日:2013-11-1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碳/碳复合材料与铜连接的界面结构,在碳/碳复合材料的表面设有至少2个圆锥孔,在所述圆锥孔中以及碳/碳复合材料与铜结合的表面布满钎焊料,通过钎焊将碳/碳复合材料、铜基体、钎焊料焊接在一起,在碳/碳复合材料与铜基体之间形成由钎焊料固化成型的圆锥刺界面结构。制备方法是将碳/碳复合材料和铜表面加工平整,清洗表面油渍,在碳/碳复合材料的表面加工圆锥孔,超声清洗,将钎焊料填充至圆锥孔及碳/碳复合材料与铜的连接界面,真空钎焊,得到圆锥刺界面结构。本发明通过将圆锥刺界面结构引入碳/碳复合材料与铜之间,改善连接界面的膨胀匹配,解决碳/碳复合材料与铜连接的界面不相容问题,提高碳/碳复合材料与铜的连接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515810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372455.2
申请日:2011-11-2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4B35/83
Abstract: 一种具有高取向发射特性的碳基复合阴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编织高取向碳纤维预制体,使得碳纤维预制体中的碳纤维沿轴向分布;将碳纤维预制体置于化学气相渗碳炉中,以C3H6为碳源气、N2为稀释气,实施化学气相渗碳得到基体碳,控制C3H6:N2体积比为1.5~4:1、炉温为1000~1100℃、炉压为22~30kPa,累计化学气相渗碳400~500h后出炉;置于高温炉实施最终石墨化处理,随炉冷却即得具有高取向发射特性的碳基复合阴极材料。本发明为具有高取向发射特性的碳基复合阴极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395727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810426404.5
申请日:2018-05-0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湖南博云汽车制动材料有限公司
IPC: C08L101/00 , C08L21/00 , C08L1/02 , C08K13/04 , C08K7/06 , C08K3/08 , C08K7/04 , C08K3/04 , C08K3/26 , C08K7/24 , F16D6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L101/00 , C08K2003/0843 , C08K2003/0856 , C08K2003/0862 , C08K2003/265 , C08K2201/011 , C08L21/00 , C08L2205/03 , C08L2205/16 , F16D69/027 , C08L1/02 , C08K13/04 , C08K7/06 , C08K3/08 , C08K7/04 , C08K3/04 , C08K3/26 , C08K3/04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用摩擦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金属汽车摩擦片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高金属汽车摩擦片的原料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计算的如下组分:FeCoCrNi高熵合金粉5~20%,海绵铁粉5~15%,金属纤维7~30%,非金属纤维7~21%,人造石墨5~15%,树脂5~8%,橡胶2~5%,碳酸钙余量。FeCoCrNi高熵合金粉参与合金化的三种成分都具有防锈防腐蚀的作用,合金化后材料的防锈作用显著,FeCoCrNi高熵合金经检测具有非常高的抗拉强度和好的延展性,高的结构强度有利于提高的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而良好的延展性可以提高摩擦材料的耐磨性。本发明加入非规则形状的FeCoCrNi高熵合金粉,使得摩擦片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同时提高材料的高金属性以及结构强度,从而获得高而稳定的摩擦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02320853B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110244028.6
申请日:2011-08-2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4B35/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取向发射特性的碳基复合阴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编织高取向碳纤维预制体,使得碳纤维预制体中的碳纤维沿轴向分布,夹角为0~15度;2)将碳纤维预制体置于化学气相渗碳炉中,以C3H6为碳源气、N2为稀释气,实施化学气相渗碳在碳纤维预制体内得到基体碳,控制C3H6∶N2体积比为1.5~4∶1、炉温为1000~1100℃、炉压为21~30kPa,累计化学气相渗碳400~500h后出炉,其间进行3~6次中间石墨化处理;3)置于高温炉实施最终石墨化处理,控制炉内气氛为氩气0.11~0.13Mpa、炉温为2400~2700℃、保温时间为1~2h,随炉冷却即可。本发明通过采用高取向碳纤维预制体,控制碳源气体在预制体中的流动、裂解和沉积过程,获得高织构热解碳基体。
-
公开(公告)号:CN102320853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110244028.6
申请日:2011-08-2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4B35/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取向发射特性的碳基复合阴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编织高取向碳纤维预制体,使得碳纤维预制体中的碳纤维沿轴向分布,夹角为0~15度;2)将碳纤维预制体置于化学气相渗碳炉中,以C3H6为碳源气、N2为稀释气,实施化学气相渗碳在碳纤维预制体内得到基体碳,控制C3H6∶N2体积比为1.5~4∶1、炉温为1000~1100℃、炉压为21~30kPa,累计化学气相渗碳400~500h后出炉,其间进行3~6次中间石墨化处理;3)置于高温炉实施最终石墨化处理,控制炉内气氛为氩气0.11~0.13MPa、炉温为2400~2700℃、保温时间为1~2h,随炉冷却即可。本发明通过采用高取向碳纤维预制体,控制碳源气体在预制体中的流动、裂解和沉积过程,获得高织构热解碳基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