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3214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083933.7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6/9535 , G06Q50/04 , G06F18/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资源信息推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工业互联网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对请求端发送的资源请求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目标语义特征向量;根据所述目标语义特征向量以及企业节点中各资源信息对应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进行资源匹配,得到与所述目标语义特征向量匹配的目标资源信息;将所述目标资源信息对应的工业互联网标识推荐至所述请求端。本发明实现通过工业互联网标识灵活地确定资源信息的各种属性信息,进而高效准确地挖掘出与目标语义特征向量匹配的资源信息,以及时推荐至请求端,使得推荐的资源信息更为快速与准确,进一步实现不同工业企业之间精准、灵活匹配工业生产要素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666197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210225623.3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L41/06 , H04L41/046 , H04L41/0631 , H04L6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其中,该系统包括:网管子系统和一个或多个代理子系统;每一代理子系统与网管子系统连接;代理子系统,用于对与代理子系统连接的被管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基于被管设备的标识,将被管设备的网管信息存储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中;网管子系统,用于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获取被管设备的网管信息,以及向代理子系统下发网络管理指令。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通过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解决设备类型及数量繁多的问题,保证设备唯一性,能保证数据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能实现大量设备跨地域、跨网络、跨行业的监控。
-
公开(公告)号:CN115062066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657471.4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6/2457 , G06F21/64 , G06Q5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培训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低代码开发平台模块,所述低代码开发平台模块包括表单设计子模块和表单生成子模块;所述表单设计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培训内容对低代码开发平台进行编辑,生成标识表单和所述标识表单中产品的工业互联网标识的编码规则;所述表单生成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产品的工业互联网标识与所述产品的产品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标识解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工业互联网标识查找并显示所述工业互联网标识对应的编码规则和产品信息。本发明实现根据不同生产场景灵活定制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效率和培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912087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394140.6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实训的在线课件设计系统及方法,其中,该系统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设计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调用工作流引擎,确定面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实训的课件中的各课程节点的流转顺序;共享分发模块,用于进行设计完成的课件的共享和分发。本发明提供的面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实训的在线课件设计系统及方法,通过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和工作流引擎等结合,能实现更动态、更灵活的课件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4666197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225623.3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L41/06 , H04L41/046 , H04L41/0631 , H04L6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其中,该系统包括:网管子系统和一个或多个代理子系统;每一代理子系统与网管子系统连接;代理子系统,用于对与代理子系统连接的被管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基于被管设备的标识,将被管设备的网管信息存储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中;网管子系统,用于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获取被管设备的网管信息,以及向代理子系统下发网络管理指令。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通过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解决设备类型及数量繁多的问题,保证设备唯一性,能保证数据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能实现大量设备跨地域、跨网络、跨行业的监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