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桩孔防土装置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715286U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22092084.4

    申请日:2021-08-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桩桩孔防土装置,包括固定组件和支撑部,固定组件包括固定部和主体,主体能够置入管桩桩孔中,固定部环绕于主体的外侧并连接于主体,固定部远离主体的边沿用于抵持管桩桩孔的侧壁,固定部的材质采用柔性材料;支撑部与主体的一端连接,并能抵持于管桩桩孔的孔口外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管桩桩孔防土装置,通过固定组件的固定部与管桩桩孔的侧壁紧密贴合,防止管桩桩孔防土装置与管桩相对滑动而产生缝隙,从而防止泥土进入管桩桩孔,具有固定性能好和密封效果好等优点。

    一种钢筋混凝土模板支架

    公开(公告)号:CN215803469U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22067219.1

    申请日:2021-08-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钢筋混凝土模板支架,包括基板,基板上设有支撑套筒,支撑套筒内滑动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下方设有减震缓冲垫,支撑套筒一侧设有动力部件安装箱,动力部件安装箱内安装有齿轮,支撑杆侧壁下部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齿牙,齿轮另外一侧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板,齿条板另外一侧连有螺纹杆,支撑杆上套设有调节块,调节块上设有固定用的销杆,调节块内壁从上到下开设有若干环形槽,环形槽内部嵌设有滚珠,支撑杆顶部设有主支撑板,主支撑板两侧旋转安装有副支撑板,副支撑板底部铰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另外一端铰接在调节块侧壁上。本实用新型能够改变模板支撑的面积,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高度的调节,调节过程更加顺畅,支撑更加稳定。

    一种用于沉井的安全操作平台

    公开(公告)号:CN215803087U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22056965.0

    申请日:2021-08-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沉井的安全操作平台,包括与沉井井壁形状配合的安全操作平台,安装操作平台外围连接有若干个环形钢丝绳,在沉井井壁上圆周均布安装有若干个预埋锚固组件;预埋锚固组件包括全部预埋在沉井井壁内部的锚固圆钢柱和部分预埋在沉井井壁内部的挂装圆钢柱,锚固圆钢柱、挂装圆钢柱成“√”形,挂装圆钢柱伸出沉井井壁的一端较高;环形钢丝绳挂设在预埋锚固组件的挂装圆钢柱上。本实用新型简化并改善了安全操作平台的结构形式,提高平台加工制作的效率,适用性高,并使得平台的安装拆卸更加简便,以此提高沉井井壁的整体施工效率;通过增大安全操作平台的覆盖面积,提高平台的安全性能,增大操作人员的作业空间。

    基于stokes漂移和潮混合机制的溢油轨迹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64150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553173.7

    申请日:2022-12-06

    Inventor: 赵一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tokes漂移和潮混合机制的溢油轨迹预测方法,首先修正POM模型,使POM模型包含潮混合的参数化计算方法;然后在溢油事故发生时段运行修正后的POM模型,得到包含潮混合影响的海表面流速;将风场文件输入SWAN模型,利用SWAN模型计算溢油事件期间的波浪场,输出波浪参数;然后将波浪参数代入Stokes漂移速度计算式,计算得到Stokes漂移速度;最后,将地形文件、风场文件、得到的包含潮混合影响的海表面流速、Stokes漂移速度输入GNOME溢油预测模型并运行该模型,记录不同时间节点的油膜位置信息,得到溢油轨迹图像。本发明将stokes漂移和潮混合机制融入溢油轨迹的预测中,得到精度更高的预测结果。

    一种污泥好氧堆肥-厌氧发酵连续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43977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601133.8

    申请日:2024-05-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污泥好氧堆肥‑厌氧发酵连续处理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好氧堆肥模块和厌氧发酵模块;好氧堆肥模块包括好氧发酵罐,好氧发酵罐与厌氧发酵模块之间设置有气体转移组件和物料转移组件;厌氧发酵模块包括厌氧发酵罐,物料转移组件与厌氧发酵罐内腔连通,气体转移组件通过设置在厌氧发酵罐内的第一盘管与厌氧发酵罐的内腔连通。本发明采用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相结合的形式,结合干式厌氧发酵工艺,实现污泥与秸秆混合后的好氧堆肥与厌氧发酵连续处理,减少了整个系统外排的废气和废水,发酵沼液产生量少、耗水量少,提高秸秆转化效率,有利于进一步资源化利用发酵剩余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