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88806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305039.4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隧道结构监测和检测数据标准化数据库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从隧道监控系统中获取多源监测和检测数据;对所述多源监测和检测数据进行冷热分离处理,得到探测数据;所述冷热分离处理与所述隧道监控系统中各个部署位置对应的隧道结构重要性程度相关;选取多组所述探测数据,并分配多组所述探测数据对应的索引分层标识;所述索引分层标识由时空索引、倒排索引、多级索引中的至少两种混合得到;按照所述索引分层标识,将多组所述探测数据进行分层存储,得到所述隧道监控系统对应的目标数据库。该方法能够实现隧道监控系统的高效数据管理,优化了存储成本和数据访问速度,还提高了系统的查询性能、处理效率和可扩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49432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310104691.9
申请日:2023-02-13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混凝土开裂隧道衬砌结构,包括衬砌层,所述衬砌层的下部设置有下联板,所述衬砌层的两侧均安装有压紧肋板,所述压紧肋板上固定安装有横杆,所述下联板的两端上均铰接有压紧板,所述压紧板的顶端上开设有插槽,所述横杆卡入所述插槽内,所述下联板的底部两侧均铰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端部顶紧在所述压紧板的底端上。本发明,通过设置压紧板配合下联板,能够利用衬砌层的自重下压,使压紧板的底端向两侧移动,从而通过压紧肋板向衬砌层的两侧施加向内的预压紧力,土体回填后避免衬砌层产生横向变形,减少裂缝的产生,并且土体回填后,使得衬砌层有一定的预压力,有利于提高衬砌层对水压的承受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656443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403642.7
申请日:2022-11-10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隧道施工监测设备,包括外筒罩、配重头、采样检测机构、检测驱动机构和上层采样驱动机构和下层采样检测机构,所述配重头的尾端套在所述外筒罩的前端上,所述采样检测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外筒罩内,所述检测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外筒罩的外侧壁面上,所述检测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穿过所述外筒罩的侧壁面并与所述采样检测机构的一端驱动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在不同位置处拉动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从而驱动采样检测机构在不同高度位置处进行两次取样,通过设置下层采样检测机构,能够在落地后自动的进行取样并检测,实现对隧道中层、高层和下层三处位置点的取样和检测,提高检测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2966949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110277102.8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隧道施工的风险评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所述风险评估方法包括:根据预先确定的评价指标构建贝叶斯网络,所述评价指标包括隧道施工的风险事件和引起所述风险事件的影响指标;获取当前隧道的施工现场数据;根据所述施工现场数据、所述评价指标的相互依赖关系的Copula函数和各个评价指标的边际分布参数,确定所述贝叶斯网络的结构参数;根据所述结构参数和所述贝叶斯网络构建所述风险事件预测模型。本申请在保证风险预测模型准确性的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对于数据的需求量和模型计算量,可用于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突水涌泥等多种风险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5656443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403642.7
申请日:2022-11-10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隧道施工监测设备,包括外筒罩、配重头、采样检测机构、检测驱动机构和上层采样驱动机构和下层采样检测机构,所述配重头的尾端套在所述外筒罩的前端上,所述采样检测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外筒罩内,所述检测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外筒罩的外侧壁面上,所述检测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穿过所述外筒罩的侧壁面并与所述采样检测机构的一端驱动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在不同位置处拉动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从而驱动采样检测机构在不同高度位置处进行两次取样,通过设置下层采样检测机构,能够在落地后自动的进行取样并检测,实现对隧道中层、高层和下层三处位置点的取样和检测,提高检测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8607215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0724096.X
申请日:2024-06-05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50/26 , G06Q10/0639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结构动态应力的地铁振动环境安全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振动条件下结构动态应力数学模型;获取地铁附属结构混凝土力学参数;利用结构动态应力数学模型获得待监测的地铁位置结构所受动态应力;比较待监测的地铁位置结构所受动态应力与地铁附属结构混凝土力学参数,从而判断地铁振动环境是否安全。本申请基于现场调查与监测数据,引入频率效应影响系数,以动态应力为基础,构建了包括振动频率和振动速度的双指标评价模式,建立了基于结构动态应力的地铁振动安全允许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19088806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305039.4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隧道结构监测和检测数据标准化数据库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从隧道监控系统中获取多源监测和检测数据;对所述多源监测和检测数据进行冷热分离处理,得到探测数据;所述冷热分离处理与所述隧道监控系统中各个部署位置对应的隧道结构重要性程度相关;选取多组所述探测数据,并分配多组所述探测数据对应的索引分层标识;所述索引分层标识由时空索引、倒排索引、多级索引中的至少两种混合得到;按照所述索引分层标识,将多组所述探测数据进行分层存储,得到所述隧道监控系统对应的目标数据库。该方法能够实现隧道监控系统的高效数据管理,优化了存储成本和数据访问速度,还提高了系统的查询性能、处理效率和可扩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07215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24096.X
申请日:2024-06-05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50/26 , G06Q10/0639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结构动态应力的地铁振动环境安全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振动条件下结构动态应力数学模型;获取地铁附属结构混凝土力学参数;利用结构动态应力数学模型获得待监测的地铁位置结构所受动态应力;比较待监测的地铁位置结构所受动态应力与地铁附属结构混凝土力学参数,从而判断地铁振动环境是否安全。本申请基于现场调查与监测数据,引入频率效应影响系数,以动态应力为基础,构建了包括振动频率和振动速度的双指标评价模式,建立了基于结构动态应力的地铁振动安全允许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11994805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010999427.2
申请日:2020-09-22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特大桥主墩施工的塔吊附墙架,具体涉及塔吊领域,包括浇铸用预埋件机构,浇铸用预埋件机构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中轴固定机构,浇铸用预埋件机构的一侧焊接有附墙架固定机构;浇铸用预埋件机构包括筒状预埋件,筒状预埋件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内置活动槽,筒状预埋件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多个外围盘状预埋件。本发明通过设置了浇铸用预埋件机构,侧置支撑用预埋杆杆与外围盘状预埋件会伴随筒状预埋件预埋在楼板的混凝土层内,侧置支撑用预埋杆杆与外围盘状预埋件同时对筒状预埋件达到二次支撑与固定的作用,一来提升现浇筑预埋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提升了筒状预埋件支撑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83439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278863.5
申请日:2021-03-16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隧道塌方段的施工通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塌方段进行反压和回填,以在塌方段形成回填结构,回填结构由拱底向拱顶的方向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压部、第一回填部、第二回填部和第三回填部;在回填结构处沿隧道区轮廓间隔设置多个钢花管,并对各个钢花管进行注浆;对地表塌陷处进行截水处理;对反压、回填并设置了钢花管的塌方段进行开挖;对地表塌陷处进行回填,回填高度高于地面高度。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首先对塌方段进行反压和回填,以进行围岩再造,然后通过管棚施做对塌方段进行加固,如此,能够有效保证隧道顺利通过塌方段,避免坍塌区域进行注浆或回填时仍然存在空洞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