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10285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310005162.X
申请日:2013-01-07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建设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沉放驳和管节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缆索升降机构、缆索挂钩和支墩,所述缆索升降机构设于沉放驳上,所述缆索升降机构通过缆索与设于管节顶部的缆索挂钩连接,所述支墩安装在所述沉放驳的底部并位于所述管节的上方。本发明在沉放驳和管节之间设有支墩,在管节预制完成后的运输过程中,调节缆索升降机构将管节至浮运的合适位置,此时支墩的底部与管节顶部紧密连接,在遇到横流、管节转向等多种情况使得沉放驳颠簸时,由于支墩与管节之间的摩擦作用保证了沉放驳与管节的紧密连接,可避免由管节和沉放驳碰撞所造成的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03910285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310005162.X
申请日:2013-01-07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建设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沉放驳和管节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缆索升降机构、缆索挂钩和支墩,所述缆索升降机构设于沉放驳上,所述缆索升降机构通过缆索与设于管节顶部的缆索挂钩连接,所述支墩安装在所述沉放驳的底部并位于所述管节的上方。本发明在沉放驳和管节之间设有支墩,在管节预制完成后的运输过程中,调节缆索升降机构将管节至浮运的合适位置,此时支墩的底部与管节顶部紧密连接,在遇到横流、管节转向等多种情况使得沉放驳颠簸时,由于支墩与管节之间的摩擦作用保证了沉放驳与管节的紧密连接,可避免由管节和沉放驳碰撞所造成的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203159060U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320006964.8
申请日:2013-01-07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管隧道建设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沉放驳和管节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缆索升降机构、缆索挂钩和支墩,所述缆索升降机构设于沉放驳上,所述缆索升降机构通过缆索与设于管节顶部的缆索挂钩连接,所述支墩安装在所述沉放驳的底部并位于所述管节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在沉放驳和管节之间设有支墩,在管节预制完成后的运输过程中,调节缆索升降机构将管节至浮运的合适位置,此时支墩的底部与管节顶部紧密连接,在遇到横流、管节转向等多种情况使得沉放驳颠簸时,由于支墩与管节之间的摩擦作用保证了沉放驳与管节的紧密连接,可避免由管节和沉放驳碰撞所造成的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1483896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399223.4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沉管隧道推出式最终接头模型试验平台,涉及海底隧道技术施工领域。一种海底沉管隧道推出式最终接头模型试验平台,其包括试验基坑、以及横向设置在试验基坑中的对接管组和推出管节;对接管组包括分别设置在试验基坑两侧的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推出管节的外侧套设有与第二对接管连接的定向推出套筒,对接端伸出定向推出套筒并与定向推出套筒密封连接。本发明考虑到了海洋环境对施工的影响,能够较好模拟推出式最终接头实际工程施工工艺及关键构造受力性能,为优化完善海底沉管隧道推出式最终接头参数设计及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838965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210399223.4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沉管隧道推出式最终接头模型试验平台,涉及海底隧道技术施工领域。一种海底沉管隧道推出式最终接头模型试验平台,其包括试验基坑、以及横向设置在试验基坑中的对接管组和推出管节;对接管组包括分别设置在试验基坑两侧的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推出管节的外侧套设有与第二对接管连接的定向推出套筒,对接端伸出定向推出套筒并与定向推出套筒密封连接。本发明考虑到了海洋环境对施工的影响,能够较好模拟推出式最终接头实际工程施工工艺及关键构造受力性能,为优化完善海底沉管隧道推出式最终接头参数设计及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2663687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318865.4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 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载荷试验系统和方法,用于水下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系统包括:起吊装置;沉降装置,与起吊装置连接;测控系统,与沉降装置连接,用于检测并记录沉降装置对水下复合地基的沉降量;处理装置,与测控系统通讯连接,用于对沉降量进行分析处理,并获取实验数据;其中,起吊装置驱动沉降装置置于水下复合地基上,以使得沉降装置对水下复合地基产生沉降量。本发明通过获取沉降量,可应用于水底沉管隧道工程水下地基的载荷试验,得到的桩土荷载分担比、荷载—沉降曲线等关键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215669719U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022723947.9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 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载荷试验系统,用于水下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系统包括:起吊装置;沉降装置,与起吊装置连接;测控系统,与沉降装置连接,用于检测并记录沉降装置对水下复合地基的沉降量;处理装置,与测控系统通讯连接,用于对沉降量进行分析处理,并获取实验数据;其中,起吊装置驱动沉降装置置于水下复合地基上,以使得沉降装置对水下复合地基产生沉降量。本发明通过获取沉降量,可应用于水底沉管隧道工程水下地基的载荷试验,得到的桩土荷载分担比、荷载—沉降曲线等关键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8392144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864926.9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沉管隧道顶推式最终接头推退测试方法,包括:在陆上时最终接头从扩大段内逐步推出直到推出到位、以及逐步回退至初始位置的过程中,和在干坞模拟水下环境时最终接头从扩大段内的逐步推出到位的过程中,每推一步,获取最终接头首尾两端的里程偏差、轴线偏差、高程偏差数据,测量最终接头的首端的端面姿态,和/或管节首端端面是否形变,与千斤顶系统数据、拉尺测量数据进行比对校核,获得千斤顶系统的理论伸长量与所述最终接头的实际推出里程的偏差数据,对千斤顶系统分配的顶推力和伸出长度进行调节,根据轴线偏差和里程偏差出现的位置,为最终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77977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205645.2
申请日:2024-02-26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15/00 , E02D15/06 , E02D29/16 , E02D29/073 ,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管最终接头基础后注浆方法,属于沉管对接技术领域,该沉管最终接头基础后注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注浆管路预制、注浆前准备工作、注浆管路吊装、注浆区封堵、注浆设备连接、注浆;其中,注浆管路预制步骤中,将第一注浆管和第二注浆管分别固定于同一桁架内,第一注浆管和第二注浆管平行设置;其中,第一注浆管用于自桁架第一端至桁架中点之间区域的注浆,第二注浆管用于自桁架中点至桁架第二端之间区域的注浆。该方法通过桁架固定第一注浆管和第二注浆管,能够有效避免注浆管连接注浆设备时所用的注浆软管缠绕打结;通过分段设置第一注浆孔与第二注浆孔,实现分区域注浆,保证浆液的均匀分布和充分固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625240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894786.5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定位设备标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组合式水下定位设备的标定方法。该方法包括:S1、建立基于仪器箱的#imgabs0#坐标系、基于摄像位移计的#imgabs1#坐标系、基于拉线位移计的#imgabs2#坐标系;S2、设置参考点#imgabs3#、#imgabs4#及多个标靶点#imgabs5#;S3、用全站仪测量#imgabs6#坐标系原点、#imgabs7#、#imgabs8#及#imgabs9#于全站仪坐标系下坐标;用摄像位移计测量#imgabs10#于#imgabs11#坐标系下坐标;用拉线位移计测量#imgabs12#于#imgabs13#坐标系下坐标;S4、解算全站仪坐标系向#imgabs14#坐标系的转换参数,以将#imgabs15#于全站仪坐标系下坐标换算为于#imgabs16#坐标系下坐标;S5、建立第一观测方程,解算#imgabs17#坐标系向#imgabs18#坐标系的转换参数;S6、建立第二观测方程,解算#imgabs19#坐标系向#imgabs20#坐标系的转换参数。本发明实现了定位设备的组合式设置及统一标定,提高了标定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