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07113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010521867.7
申请日:2020-06-10
Applicant: 东莞理工学院 , 东莞市京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流体换热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轴向叶片逆向旋流换热套管,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第二管穿设于第一管内,第一管设有流入热流体的第一进水口,第二管设有流入冷流体的第二进水口,热流体与冷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反;第一进水口处设有第一旋流组件,第一旋流组件转动套接于第二管外壁且第一旋流组件位于第一管和第二管之间;第二进水口处设有第二旋流组件,第二旋流组件可转动地设于第二管内部。本发明第一旋流组件和第二旋流组件可自转动,促进流体的流动,提升对流换热效率;部分压损得到合理的转化,提升能源的有效利用率;且本发明冷流体与热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反,换热套管的局部区域得到耐温保护,延长换热套管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365084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407158.X
申请日:2023-04-17
Applicant: 东莞理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循环利用CO2的电池极片萃取方法及气体处理设备,包括以下步骤:S1、将废旧极片置于超临界处理设备中进行处理;S2、萃取分离,获得回收液及固体回收物;在S1步骤中,超临界处理设备中排出的气态CO2送至气体处理设备中,气体处理设备将气态CO2转化成液态CO2,将液态CO2投入超临界处理设备中;并根据液态CO2的转化量,从外部抽取对应量的液态CO2,使得总量满足超临界处理设备的运行;其方法简单、结构新颖,可对萃取过程中产生的CO2进行回收,并使得气态CO2转化成液态CO2、作为流体溶剂重新进入萃取步骤中,有效减少浪费、促进节能环保,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405371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190326.X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东莞理工学院
IPC: B01F33/82 , B01F35/71 , C05F17/90 , C05F17/964 , C05F17/986 , C05F17/40 , B01F101/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生态肥料产出废液的装置,包括用以运输制肥原料的输送结构,用于调配益生菌及营养剂混合液的第一罐体,用以存放制肥产出废液的第二罐体,用以进行混料的第三罐体;第一罐体及第二罐体的液体送至第三罐体内部进行混合、使废液中的益生菌及营养剂得以回收利用;第三罐体的液体经喷淋结构往输送结构处喷淋,对输送过程中的制肥原料进行两次的喷淋,使制肥原料粘附益生菌及营养剂;其结构新颖,可对生态肥料产出的废液进行重新的使用,结合新配置的益生菌及营养剂混合液用以下一批次的生态肥料的制备,减少浪费,也可减少外部污染,促进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2361502B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011204447.2
申请日:2020-11-02
Applicant: 东莞理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相变蓄冷新风与空气源热泵耦合系统,包括新风机、相变蓄冷单元一、相变蓄冷单元二、风机盘管和空气源热泵;相变蓄冷单元一和相变蓄冷单元二并联设置在新风管道上,新风管道上安装有用于控制相变蓄冷单元一新风量和相变蓄冷单元二新风量的新风阀门一和新风阀门二;冷冻水排水管上安装有水泵一、冷冻水总阀一、水阀一、水阀二及水阀三、水阀四,本发明系统整体灵活机动,平常和疫情的新风需求下转换响应快;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相变蓄冷新风与空气源热泵耦合系统的运行方法,以契合常态化防疫、建筑节能和系统经济性等多重需求,在营造安全和舒适的室内环境的同时,具有较大的节能和经济性潜力,在热湿气候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707113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521867.7
申请日:2020-06-10
Applicant: 东莞理工学院 , 东莞市京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流体换热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轴向叶片逆向旋流换热套管,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第二管穿设于第一管内,第一管设有流入热流体的第一进水口,第二管设有流入冷流体的第二进水口,热流体与冷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反;第一进水口处设有第一旋流组件,第一旋流组件转动套接于第二管外壁且第一旋流组件位于第一管和第二管之间;第二进水口处设有第二旋流组件,第二旋流组件可转动地设于第二管内部。本发明第一旋流组件和第二旋流组件可自转动,促进流体的流动,提升对流换热效率;部分压损得到合理的转化,提升能源的有效利用率;且本发明冷流体与热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反,换热套管的局部区域得到耐温保护,延长换热套管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0285426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585446.8
申请日:2019-07-01
Applicant: 东莞理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验室用的固体废弃物微波辅助燃烧装置与方法,该发明包括依次连通的送风机、燃烧膛、烟道、尾部换热器、烟气管道和引风机,燃烧膛内设置有床料和固体废弃物,床料为氧化硅,在燃烧膛的两侧设置有微波装置;本发明充分利用氧化硅的超强吸波特性以及固体废弃物自身吸波加热的特点,通过微波的加热和碳化硅的热传导双重加热方式的作用下,固体废弃物较之传统加热升温更为迅速,燃烧更彻底,该设备和方法适用性强、费用低且安全简单,有助于实验室中进行微波辅助加热固体废弃物燃烧用于研究燃烧技术的规律、机理,为后期中试试验及商业化运用提供充足的理论与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9730538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106205.0
申请日:2019-02-01
Applicant: 东莞理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型饮水机即热速冷调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设置一饮水机,其包括加热装置、控制处理器等;将进水口与自来水管相接,使水加热到100℃,产生的开水分为两路,使其中一路从高温出水端流出;另一路流经预热器的热水与冷水换热实现温度下降为温开水,再进入制冷机组制冷到5℃。当用户在有效范围内设定单次出水温度和出水量,控制处理器自动匹配对应的工作模式,按照用户设定的单次出水量和温度精准输出。本发明还公开了实施上述方法的饮水机。本发明无需蓄水仓、可实现单次输出的饮用水在5~100℃的温度、150~2000ml的容量、持续煮沸1~3分钟范围内可调,满足人们个性化的健康饮水需求,使用方便且能降低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08412687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710825974.7
申请日:2017-09-13
Applicant: 东莞理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翼型风帆的自适应升阻力调节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设置至少一组截面呈翼型形状的翼型风帆主体;(2)在所述翼型风帆内部,设置有空气射流通道;(3)在所述“Y”字型空气射流通道上,设置一流量调节闸门;(4)调节阀门,根据风帆来流的不同风向和风速,对应地自行调节闸门开启程度、开闭截面大小,以调节空气射流通道内的空气流量和流速,使攻角相应发生变化,从而在风速变化时自动调节对翼型风帆的升力和阻力,以获得最大的升阻比,并形成最佳周向运动的合力,提高风能利用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实施上述方法的翼型风帆,以及采用该风帆的垂直轴风机,增大了翼帆捕风面积并提高了翼帆的风能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786866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54275.6
申请日:2016-12-14
Applicant: 东莞理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机充电系统及方法、充电路灯,该充电系统设置在路灯柱上并包括:充电正电极机构、充电负电极机构、供电机构、感应机构和总控制器,其中,充电正电极机构包括充电正电极板、充电正电极板固定架、第一动力单元和第二动力单元,充电负电极机构包括:充电负电极板、充电负电极板固定架和第三动力单元,供电机构包括安装至所述充电负电极板的背面的太阳能充电板,感应机构包括用于感应无人机充电请求信号的第一感应器。本发明利用太阳能路灯为无人机充电,具有无可比拟的清洁性、高度的安全性、能源的相对广泛性和充足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560502A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610226351.3
申请日:2016-04-13
Applicant: 东莞理工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14 , Y02P20/123 , Y02P20/124 , Y02P20/129 , Y02P20/133 , Y02P20/134 , Y02T10/166 , C10J3/46 , C10J3/86 , C10J2300/0906 , C10J2300/0909 , C10J2300/0916 , C10J2300/0976 , C10J2300/1292 , C10J2300/1671 , F02G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太阳能和生物质驱动的冷热电三联产系统,该系统包括生物质预热器、生物质粉碎机、生物质气化炉、旋风分离除尘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冷凝器、水泵、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塔式定日镜场、燃气轮机、烟气热水型吸收式机组和第三换热器。本发明耦合太阳能和生物质两种可再生能源,通过系统集成和能量梯级利用,实现了两种能源的优势互补。该总能系统效率高达47.5%,对集成可再生能源的能源系统结构优化,减排温室气体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