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铕银团簇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999542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310005284.2

    申请日:2023-01-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陈扬 王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铕银团簇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催化传感黄曲霉毒素B1的应用。铕银团簇酶是由铕离子、银离子、咪唑和4,5‑咪唑二羧酸在碱性条件下被柠檬酸还原形成的金属纳米团簇。该金属纳米团簇具有酶的活性,能在日光下直接催化降解黄曲霉毒素B1,还能通过铕银的双发射荧光传感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集催化和传感的双功能团簇酶。本发明还公开了该铕银团簇酶的制备方法和在催化测定黄曲霉毒素B1中的应用。本发明的铕银团簇酶使用简便、合成简便,在生物降解、催化、传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构建人胰腺星状细胞来源类胰岛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3624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425737.7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细胞分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构建人胰腺星状细胞来源类胰岛的制备方法,具体为:使用酶消化法从人体胰腺组织中提取胰腺星状细胞,使用MSC完全培养液(不含血清)对胰腺星状细胞培养得到球体细胞团;使用无菌DPBS溶液对球体细胞团清洗两次,使用诱导液I对球体细胞团培养3天,诱使球体细胞朝胰腺祖细胞方向分化;使用诱导液II对球体细胞团培养3天,诱使球体细胞朝内分泌祖细胞分化;使用诱导液III对球体细胞团培养7天,诱使球体细胞朝内分泌细胞特异性分化;使用诱导液IV对球体细胞团培养10天,诱使球体细胞往成熟类胰岛分化。本发明采用分步诱导方法,能够高效的诱导胰腺星状细胞向类胰岛(多种细胞)分化。

    一种稀土发光团簇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933899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0732367.7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陈扬 王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稀土发光团簇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催化测定5‑羟基色胺(血清素)中的应用。这种稀土发光团簇酶是由铕离子、铜离子、1,10‑菲啰啉在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液中被盐酸羟胺还原形成的铜团簇。这种稀土发光团簇酶既有铜团簇的蓝光发射又有铕离子的红光发射,是一种双重发光的团簇酶;既具有铜团簇的催化功能又有发光检测5‑羟基色胺的传感功能,是一种双重功能的团簇酶。该稀土发光团簇酶的制备无需复杂有机反应,在水相、室温下完成,合成简便。该稀土发光团簇酶超小的尺寸及高催化活性在生物医学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稀土荧光探针检测生物体液中铋离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57355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011264947.5

    申请日:2020-11-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陈扬 金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稀土荧光探针检测生物体液中铋离子的方法,使用的稀土荧光探针是一种修饰了7‑氨基‑4‑甲基‑2‑喹啉酮的二乙基三胺五乙酸与铽离子形成的分子探针,这种稀土荧光探针利用氨羧类分子与铋离子形成超稳定的螯合物从而淬灭稀土荧光探针的荧光的原理检测铋离子,具有超高灵敏度,同时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加入掩蔽剂和使用膜离心分离柱对样品的处理,消除了生物体液样品中一些常见共存物的干扰,可以用本发明的铋离子稀土荧光探针直接测定生物体液中的微/痕量铋离子,为检测生物样品、环境水、药物中的铋离子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

    一种鉴别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的指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167469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373459.X

    申请日:2017-05-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陈扬 尤其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别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的指示材料,这种指示材料为万古霉素和聚乙二醇修饰的金纳米粒子,能够通过目视比色法快速鉴定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本发明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的指示材料无毒、稳定、制备方法简便,鉴定细菌快速、无须使用显微镜放大设备,克服了传统染色鉴定法时间长的不足,有利于细菌引起的疾病的快速诊断。本发明还公开了这种鉴定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的指示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目视比色鉴别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的应用,将在生物医学检验、菌属鉴别、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大电流P型绝缘体上硅横向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公开(公告)号:CN102956696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210343232.8

    申请日:2012-09-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大电流P型绝缘体上硅横向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包括:N型衬底,在N型衬底上设有埋氧层,在埋氧层上设有P型外延层,在P型外延层内部设有P型缓冲阱区、N型体区和P型中心缓冲阱区,在P型缓冲阱区内设有N型漏区,在N型体区中设有P型源区和N型体接触区,在P型中心缓冲阱区内设有P型基区和N型发射区,在P型外延层的表面设有栅氧化层和场氧化层,在栅氧化层的表面设有多晶硅栅,晶体管表面一定范围内还设有钝化层和金属层,其特征在于,晶体管为对称型结构,N型漏区上的漏极金属分别与对应的P型基区上的基极金属通过金属层连通,并从N型发射区输出,这种结构可以在不增加晶体管面积的基础上有效提高电流密度。

    一种基于吡啶二羧酸的稀土发光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86903A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910024478.7

    申请日:2009-02-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陈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吡啶二羧酸的稀土发光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稀土纳米粒子由SiO2包裹发光稀土配合物构成;稀土配合物由配体吡啶二羧酸结合稀土离子生成;通过稀土配合物在微乳液中的聚合反应和硅烷化形成表面含有活性官能团的SiO2纳米粒子。制备的稀土发光纳米粒子发光强度高,水溶性好,可用于各种时间分辨荧光分析和成像。本制备方法与同类稀土纳米粒子制备方法相比,制备成本低,方法简单,可被广泛应用。

    基于荧光能量转移原理发光的稀土纳米粒子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75898A

    公开(公告)日:2006-05-24

    申请号:CN200510122716.X

    申请日:2005-11-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陈扬

    Abstract: 基于荧光能量转移原理发光的稀土纳米粒子及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用于生物分子标记检测和示踪用的新型稀土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表面修饰。这种稀土纳米粒子由一种基于荧光能量转移原理发光的稀土配合物作为核心,经SiO2包裹而成。稀土配合物由水溶性的、具有高稳定常数的有机配体结合一种作为能量供体的敏化分子和稀土离子构成,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产生强的荧光。这种稀土纳米粒子标记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长的荧光寿命,用它可直接进行固相和液相时间分辨荧光测定。稀土纳米粒子的表面可共价连接多种探针分子,用于各种生物分子的检测和示踪。

    一种级联催化的纳米多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730355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011482949.1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陈扬 王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级联催化的纳米多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级联催化的纳米多酶为包括铽离子、铁离子、氯金酸和2,6‑吡啶二羧酸通过溶剂热一锅反应合成的纳米材料。该级联催化的纳米多酶具有过氧化物酶和葡萄糖氧化酶的双重催化活性,能级联催化氧化葡萄糖及其产物,并通过铽离子的发光显示葡萄糖的浓度。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级联催化的纳米多酶的制备方法及在测定葡萄糖浓度方面的应用。本发明的级联催化的纳米多酶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成本低廉,且制备方法简单,可作为指示剂或利用级联催化的纳米多酶的荧光强度测定葡萄糖的浓度。

    一种稀土碳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基于荧光色度测定pH值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949171B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1811099309.5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陈扬 王路得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稀土碳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基于荧光色度测定pH值的应用。本发明的稀土碳纳米粒子是通过稀土铕离子、铽离子和2,6‑吡啶二羧酸与聚乙二醇400一锅水热反应后形成的荧光纳米粒子,利用碳点的增强发光效应和2,6‑吡啶二羧酸的质子化改变稀土离子的荧光色度原理指示pH值。本发明的稀土碳纳米粒子能发光指示水溶液和/或细胞内的pH值,在水溶液中具有非常强的荧光,测定pH灵敏度高,pH值响应快,对具有很强荧光背景的生物样品的pH值测定具有优势。基于荧光色度测定pH值比通常根据荧光颜色深浅的目视比色法更精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