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837792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1911064467.1
申请日:2019-11-0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V40/20 , G06V40/10 , G06V10/774 , G06V1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手势识别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1)采集静态手势,并根据建立的手部空间坐标系进行手部位置表示;(2)以静态手势的骨节方向信息作为手势识别的观测值特征序列,并对不同角度和位置下的静态手势对应的手势识别观测值特征序列预处理;(3)采用GMM‑HMM模型对静态手势对应的观测序列进行识别;(4)根据等待模型对动态手势进行识别;(5)在用户使用时收集用户个体的手势数据,并利用该数据对GMM‑HMM模型进行迁移训练,形成针对于每个用户的模型。本发明所述的归一化的方法是在特征序列的基础上来的,它能够在保留完整数据的情况下很方便且准确的实现归一化,使得识别准确率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181132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857330.8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虚拟环境中基于射线交互任务的模型评估方法及系统,涉及交互任务模型评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虚拟人机交互中射线交互任务不能进行量化评估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首先对用户交互任务进行分析得到用户交互行为,再对用户交互行为进行研究确定用户基本动素。为用户基本动素配置交互规则,同时分析测算用户基本动素的交互时间以及系统动作时间,根据交互时间、交互规则和系统动作时间预估完成用户交互任务的总时间,最后根据总时间对交互任务进行评估。使得基于射线的交互任务实现了量化评估,从而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科学地设计基于射线的交互模型,为在虚拟环境下进行射线交互任务的人员提供更流畅舒适的交互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2181133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010857334.6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1 , G06F3/048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静态和动态手势交互任务的模型评估方法及系统,涉及交互任务模型评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静态和动态手势交互任务不能进行量化评估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对用户交互任务进行分析得到用户交互行为,对用户交互行为进行研究确定用户基本动素。为用户基本动素配置交互规则,同时分析测算用户基本动素的交互时间以及系统动作时间,根据交互时间、交互规则和系统动作时间预估完成用户交互任务的总时间,最后根据总时间对交互任务进行评估。使得基于静态和动态手势的交互任务实现了量化评估,从而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科学地设计交互模型,为在自然人机交互系统下进行静态和动态手势交互任务的人员提供更流畅舒适的交互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2181133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857334.6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1 , G06F3/04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静态和动态手势交互任务的模型评估方法及系统,涉及交互任务模型评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静态和动态手势交互任务不能进行量化评估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对用户交互任务进行分析得到用户交互行为,对用户交互行为进行研究确定用户基本动素。为用户基本动素配置交互规则,同时分析测算用户基本动素的交互时间以及系统动作时间,根据交互时间、交互规则和系统动作时间预估完成用户交互任务的总时间,最后根据总时间对交互任务进行评估。使得基于静态和动态手势的交互任务实现了量化评估,从而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科学地设计交互模型,为在自然人机交互系统下进行静态和动态手势交互任务的人员提供更流畅舒适的交互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09683205B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811623440.7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中探测装置以及地面弹射系统,包括上半球壳和下半球壳组成的球壳,所述球壳上开设多个探测器收纳孔以及在上半球壳的顶部沿圆周开设降落伞收纳槽,所述球壳内布置红外探测系统、运动传感系统、主控系统以及供电系统,所述红外探测系统、运动传感系统和供电系统均与所述主控系统相连,所述红外探测系统包括多个红外探测器,所述红外探测器通过所述探测器收纳孔固定在所述球壳上。本发明通过弹射装置将探测装置升空,并在空中使用多组红外探测装置进行联合探测,该方法巧妙地规避了地面探测时的障碍物屏障的缺点,且升空速度快,噪声较小,体量较小可随身携带,适用于突发事件或紧急状况,尤其在野生动物保护与监测、洪水抢险救灾、地震救灾、单兵作战、刑侦等领域有较好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683205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623440.7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中探测装置以及地面弹射系统,包括上半球壳和下半球壳组成的球壳,所述球壳上开设多个探测器收纳孔以及在上半球壳的顶部沿圆周开设降落伞收纳槽,所述球壳内布置红外探测系统、运动传感系统、主控系统以及供电系统,所述红外探测系统、运动传感系统和供电系统均与所述主控系统相连,所述红外探测系统包括多个红外探测器,所述红外探测器通过所述探测器收纳孔固定在所述球壳上。本发明通过弹射装置将探测装置升空,并在空中使用多组红外探测装置进行联合探测,该方法巧妙地规避了地面探测时的障碍物屏障的缺点,且升空速度快,噪声较小,体量较小可随身携带,适用于突发事件或紧急状况,尤其在野生动物保护与监测、洪水抢险救灾、地震救灾、单兵作战、刑侦等领域有较好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181132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010857330.8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虚拟环境中基于射线交互任务的模型评估方法及系统,涉及交互任务模型评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虚拟人机交互中射线交互任务不能进行量化评估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首先对用户交互任务进行分析得到用户交互行为,再对用户交互行为进行研究确定用户基本动素。为用户基本动素配置交互规则,同时分析测算用户基本动素的交互时间以及系统动作时间,根据交互时间、交互规则和系统动作时间预估完成用户交互任务的总时间,最后根据总时间对交互任务进行评估。使得基于射线的交互任务实现了量化评估,从而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科学地设计基于射线的交互模型,为在虚拟环境下进行射线交互任务的人员提供更流畅舒适的交互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09649654B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1811621941.1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空搜索定位方法,该方法包括:(1)确认空中探测装置探测的环境以及调整地面弹射炮筒的发射角度后,地面弹射装置将所述空中探测装置向空中弹射;(2)获取所述空中探测装置当前的综合数据,所述综合数据包括空中探测装置自身运动姿态信息、空中探测装置相对位置信息、目标物周边的深度图及热成像图;(3)地面终端接收所述综合数据,进行动态图像合成及目标物识别分析并推送目标物信息。该方法将传感器在短时间内迅速升空,可用于紧急事件,避免影响目标物的同时实现精准的地面目标定位;本发明使用的空中探测装置体积小,可随身携带,且便于回收,可多次利用,可应用于震后搜救、野生动物保护、刑事侦查、洪灾救助等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181134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858351.1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虚拟环境中基于手指点击交互任务的模型评估方法及系统,涉及交互任务模型评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虚拟环境中基于手指点击的交互任务不能进行量化评估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首先对用户交互任务进行分析得到用户交互行为,再对用户交互行为进行研究确定用户基本动素。为用户基本动素配置交互规则,同时分析测算用户基本动素的交互时间以及系统反馈时间,根据交互时间、交互规则和系统反馈时间预估完成用户交互任务的总时间,最后根据总时间对交互任务进行评估。使得基于手指点击的交互任务实现了量化评估,从而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科学地设计基于手指点击的交互模型,为在虚拟环境下进行手指点击交互任务的人员提供更流畅舒适的交互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09649654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621941.1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空搜索定位方法,该方法包括:(1)确认空中探测装置探测的环境以及调整地面弹射炮筒的发射角度后,地面弹射装置将所述空中探测装置向空中弹射;(2)获取所述空中探测装置当前的综合数据,所述综合数据包括空中探测装置自身运动姿态信息、空中探测装置相对位置信息、目标物周边的深度图及热成像图;(3)地面终端接收所述综合数据,进行动态图像合成及目标物识别分析并推送目标物信息。该方法将传感器在短时间内迅速升空,可用于紧急事件,避免影响目标物的同时实现精准的地面目标定位;本发明使用的空中探测装置体积小,可随身携带,且便于回收,可多次利用,可应用于震后搜救、野生动物保护、刑事侦查、洪灾救助等场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