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88254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727775.9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oCo双金属硫化物/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法,该材料包括酸化碳纤维材料与MoCo双金属硫化物阵列,酸化碳纤维材料形成内芯层,MoCo双金属硫化物阵列形成外壳层,内芯层与外壳层构成层状结构;酸化碳纤维的直径为5~10μm,MoCo双金属硫化物阵列的厚度为0.1~0.5μm。该制法为:将酸化碳纤维与钴盐溶液、2‑甲基咪唑溶液混合得到Co金属有机骨架阵列/酸化碳纤维,然后经射频等离子体处理,再与钼盐、硫代乙酰胺、水混合,经水热反应制得。本发明在2‑18GHz范围内载入量低、匹配厚度薄且吸波频段宽,克服了粉末状吸波剂的缺陷,在电磁屏蔽、5G通讯、航空航天和隐身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11992221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815739.3
申请日:2020-08-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B01J23/86 , B01J23/835 , B01J23/26 , B01J23/08 , B01J37/10 , B01J37/34 , B01J37/03 , B01J37/16 , B01J35/10 , B82Y30/00 , B82Y40/00 , C07D21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三维中空高分散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工业催化技术领域,首先通过微波水热法制备三维中空双金属氧化物,再通过对该双金属氧化物进行氧等离子体改性、硅烷偶联剂表面疏水再次改性,制得改性三维中空双金属氧化物载体,加入活性组分镍盐、助剂第IVA族元素金属盐和稀土元素金属盐,采用光沉积技术将活性组分与助剂金属负载到该改性载体上,空气流中400~600℃焙烧,得三维中空高分散金属催化剂,以该催化剂的总质量计,镍的质量百分比为20~40wt%,第IVA族元素金属的质量百分比为0.01~5wt%,稀土元素金属的质量百分比为0.01~5wt%。该催化剂应用于催化吡啶脱氢偶联合成2,2’-联吡啶反应,具有催化剂用量低、副反应少、短流程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812906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877218.0
申请日:2020-08-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2F1/1516 , G02F1/153 , G02F1/16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电双响应型变色智能光学组件、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光学组件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热致变色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该热致变色层包含与电致变色层配合的电解质,该第一透明导电层还与一导电纳米线阵列的一端电性结合,该导电纳米线阵列的另一端连续穿过电致变色层后进入热致变色层且与第二透明导电层无直接接触,该导电纳米线阵列包括多根垂直于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的导电纳米线,各导电纳米线表面还结合有离散分布的多个导电聚合物结晶体。所述光学组件能在低电压驱动和温度变化时迅速变色,具有响应速度快,变色性能稳定等优点,同时具有近红外光调制的特性,可靠性高,对环境耐受性好,使用寿命长。
-
公开(公告)号:CN110396156A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910607865.7
申请日:2019-07-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8F281/00 , C08F220/54 , C08F220/34 , C08F238/0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刺激响应型螺旋聚炔红外辐射材料,该材料由含溴炔烃共聚物与两亲性含双键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其结构通式为: 其中R1为中的一种;聚合度m为1~1000的整数、n为1~1000的整数、q为1~1000的整数。本发明将含溴炔烃共聚物与两亲性含双键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了不同刺激响应的刺激响应型螺旋聚炔红外辐射材料,通过温度、pH的改变实现了8~14μm波段的低红外发射率调控。同时,该材料制备工艺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红外辐射性能调控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987024B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710238870.6
申请日:2017-04-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8K7/24 , C08L49/00 , C08F138/00 , C09K3/0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外兼容微波纳米复合吸波材料,该材料由旋光性聚N‑炔丙基酰胺高分子与多壁碳纳米管按质量比为1:1~4:1,通过溶液溶溶共混法复合得到,其中旋光性聚N‑炔丙基酰胺高分子是由含有植物甾体结构的旋光性N‑炔丙基酰胺单体在铑催化剂作用下选择聚合而成,旋光性聚N‑炔丙基酰胺高分子的结构通式为:其中R1为:中的一种;R2为─CH═CH─或─CH═C(CH3)─;聚合度n为50~200的整数;聚合所用的铑催化剂为(nbd)Rh+[η6‑C6H5B‑(C6H5)3],其分子结构式为:其中‑Ph为苯基。
-
公开(公告)号:CN108912659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592584.4
申请日:2018-06-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发明公开一种交联三维碳纳米复合聚氨酯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胺类化合物与羧化氧化石墨烯(GO-COOH)、酸化碳纳米管(o-CNTs)的亲核反应,制得共价交联的三维复合碳纳米材料。相比碳纳米材料间的氢键和Π-Π键叠加作用,本发明通过共价键作用制得三维复合碳纳米材料,有助于碳纳米材料间结合力的增大。将制得的三维复合碳纳米材料作为热塑性聚氨酯(TPU)的填料,其在TPU基体中分散性明显提高,填料与TPU基体界面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TPU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独特的力学和热稳定性能,TPU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热分解温度分别最高达到63MPa、1700%、426℃。这有利于TPU在国防、油田、矿山等各国民经济领域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876287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395414.X
申请日:2012-10-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组装叠层红外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是以红外吸收材料LDHs纳米片和单层氧化石墨烯为基元通过交替层层自组装而成,具有LDHs纳米片/单层氧化石墨烯顺序叠层的层结构,层数为2~40,材料膜厚为2~200nm,25℃下8~14μm波段,该材料的红外发射率为0.300~0.600。LDHs纳米片的层板金属离子由M1金属离子和M2金属离子组成,其中M1金属离子与M2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为2:1,M1金属离子为Mg2+、Co2+、Mn2+、Zn2+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M2金属离子为Fe3+、Co3+中的一种或两者的组合。
-
公开(公告)号:CN114870808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210539342.5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稀土改性除氟材料,该材料为胺功能化稀土螯合物与带正电氧化镁表面反应制得的吸附剂,胺功能化稀土螯合物的含量为10wt.%~25wt.%。同时本发明公开了该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碳酸镁制备;2)带正电氧化镁制备;3)稀土螯合物制备;4)胺功能化稀土螯合物制备与5)高效稀土改性除氟材料制备。本发明可以使低浓度的含氟废水或者地下水降低到国家饮用水标准1mg/L以下,即使在一些复杂的环境影响下,也可以满足低浓度含氟水的除氟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396156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1910607865.7
申请日:2019-07-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8F281/00 , C08F220/54 , C08F220/34 , C08F238/0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刺激响应型螺旋聚炔红外辐射材料,该材料由含溴炔烃共聚物与两亲性含双键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其结构通式为:R1为或聚合度m为1~1000的整数、n为1~1000的整数、q为1~1000的整数。本发明将含溴炔烃共聚物与两亲性含双键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了不同刺激响应的刺激响应型螺旋聚炔红外辐射材料,通过温度、pH的改变实现了8~14μm波段的低红外发射率调控。同时,该材料制备工艺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红外辐射性能调控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467705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811208220.8
申请日:2018-10-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8G77/6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基酸基螺旋聚硅烷红外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由L或D‑2‑氨基酸丙烯酯、烷基氢聚硅烷催化加成得到,其结构通式为:聚合度n为10~5000;p为10~12;其中,R1为:中的一种。该材料的玻璃化温度为35~70℃、热分解温度为300~450℃、比旋光度绝对值为10~70°(25℃)、8~14μm的红外发射率为0.4~0.8(25℃)。该材料可用于制备红外隐身材料,也可作为粘结剂使用在光电功能材料连续相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