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oCo双金属硫化物/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88254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727775.9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oCo双金属硫化物/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法,该材料包括酸化碳纤维材料与MoCo双金属硫化物阵列,酸化碳纤维材料形成内芯层,MoCo双金属硫化物阵列形成外壳层,内芯层与外壳层构成层状结构;酸化碳纤维的直径为5~10μm,MoCo双金属硫化物阵列的厚度为0.1~0.5μm。该制法为:将酸化碳纤维与钴盐溶液、2‑甲基咪唑溶液混合得到Co金属有机骨架阵列/酸化碳纤维,然后经射频等离子体处理,再与钼盐、硫代乙酰胺、水混合,经水热反应制得。本发明在2‑18GHz范围内载入量低、匹配厚度薄且吸波频段宽,克服了粉末状吸波剂的缺陷,在电磁屏蔽、5G通讯、航空航天和隐身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

    热电双响应型变色智能光学组件、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812906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877218.0

    申请日:2020-08-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电双响应型变色智能光学组件、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光学组件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热致变色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该热致变色层包含与电致变色层配合的电解质,该第一透明导电层还与一导电纳米线阵列的一端电性结合,该导电纳米线阵列的另一端连续穿过电致变色层后进入热致变色层且与第二透明导电层无直接接触,该导电纳米线阵列包括多根垂直于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的导电纳米线,各导电纳米线表面还结合有离散分布的多个导电聚合物结晶体。所述光学组件能在低电压驱动和温度变化时迅速变色,具有响应速度快,变色性能稳定等优点,同时具有近红外光调制的特性,可靠性高,对环境耐受性好,使用寿命长。

    一种交联三维碳纳米复合聚氨酯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12659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592584.4

    申请日:2018-06-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发明公开一种交联三维碳纳米复合聚氨酯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胺类化合物与羧化氧化石墨烯(GO-COOH)、酸化碳纳米管(o-CNTs)的亲核反应,制得共价交联的三维复合碳纳米材料。相比碳纳米材料间的氢键和Π-Π键叠加作用,本发明通过共价键作用制得三维复合碳纳米材料,有助于碳纳米材料间结合力的增大。将制得的三维复合碳纳米材料作为热塑性聚氨酯(TPU)的填料,其在TPU基体中分散性明显提高,填料与TPU基体界面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TPU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独特的力学和热稳定性能,TPU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热分解温度分别最高达到63MPa、1700%、426℃。这有利于TPU在国防、油田、矿山等各国民经济领域的应用。

    一种自组装叠层红外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76287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395414.X

    申请日:2012-10-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组装叠层红外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是以红外吸收材料LDHs纳米片和单层氧化石墨烯为基元通过交替层层自组装而成,具有LDHs纳米片/单层氧化石墨烯顺序叠层的层结构,层数为2~40,材料膜厚为2~200nm,25℃下8~14μm波段,该材料的红外发射率为0.300~0.600。LDHs纳米片的层板金属离子由M1金属离子和M2金属离子组成,其中M1金属离子与M2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为2:1,M1金属离子为Mg2+、Co2+、Mn2+、Zn2+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M2金属离子为Fe3+、Co3+中的一种或两者的组合。

    一种氨基酸基螺旋聚硅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67705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811208220.8

    申请日:2018-10-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基酸基螺旋聚硅烷红外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由L或D‑2‑氨基酸丙烯酯、烷基氢聚硅烷催化加成得到,其结构通式为:聚合度n为10~5000;p为10~12;其中,R1为:中的一种。该材料的玻璃化温度为35~70℃、热分解温度为300~450℃、比旋光度绝对值为10~70°(25℃)、8~14μm的红外发射率为0.4~0.8(25℃)。该材料可用于制备红外隐身材料,也可作为粘结剂使用在光电功能材料连续相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