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振杆密实法处理筛余回填土地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57246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407439.X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动振杆密实法处理筛余回填土地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回填数据;步骤2、气振下沉;步骤3、一次留振;步骤4、回填振动点位A;步骤5、二次气动振实;步骤6、二次留振;步骤7、重复二次气动振实与留振;步骤8、回填振压点位A;步骤9、将振杆移动至下一个振动点位。本申请利用气动振杆产生的高压气体射流和激振力联合作用于筛余回填土,高压气体射流和振动波驱动土体内部大小土颗粒不断重新排列,相互填充达到稳定结构,实现土体的密实。本发明可以根据筛余回填土内部粗颗粒含量和回填深度,动态调整气动振杆密实法的喷气压力、留振时间和填料气振反插次数,是一种绿色经济,且施工简单方便的筛余回填土地基处理方法。

    一种用于松散地基处理的双戟形振动翼

    公开(公告)号:CN11628986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59374.1

    申请日:2023-04-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松散地基处理的双戟形振动翼,由垂直相交的主体钢板、加强钢板以及外接的4个侧翼组成的横截面呈双戟形的振动翼,振动翼的横截面长度比为2∶1,4个侧翼两两一组对称分布在主体钢板左右两侧,每个侧翼与主体钢板夹角相同,为90°~180°;主体钢板与加强钢板的底端设有尖刺齿;主体钢板上竖向均布设有通孔。较现有十字形振动翼,本发明的双戟形振动翼产生的地基加固范围能增加1倍,节省了处理成本,缩短了施工工期,同时减小了拱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种双向整体搅拌设备加固浅层软弱地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59448B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910500925.5

    申请日:2019-06-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整体搅拌设备加固浅层软弱地基的方法,双向整体搅拌设备包括机身、机架、注料装置、动力传动系统、外钻装置和内钻装置组成;外钻装置由外钻套管和外钻搅拌器组成,内钻装置由内钻芯杆、内钻刀片和钻头组成;外钻搅拌器由外刀片和内刀片组成,内钻刀片由上刀片和下刀片两部分组成;外钻搅拌器的内刀片和所述上刀片、下刀片均设至少1排;外钻搅拌器和上刀片、下刀片呈等角度交错分布;外刀片能够拼接成不同形状;外钻装置和内钻装置的运行方向相反;注料口位于内钻装置的下刀片上方;动力传动系统由挖掘机动力系统驱动。采用本发明的设计,效率高,施工快,能够实现整体、连续加固软弱地基。

    共振法加固液化土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42033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056563.2

    申请日:2017-11-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杜广印 罗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共振法加固液化土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该试验装置包括模型槽、激振系统、起吊系统及量测系统;所述激振系统包括振动机和十字振动翼,所述起吊系统包括提升机,起吊系统用来起吊激振系统;所述量测系统包括孔隙水压力器、土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仪;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制备重塑液化土;步骤(b):模型槽预处理;步骤(c):布置竖木杆;步骤(d):填筑重塑液化土;步骤(e):触探试验;步骤(f):振动试验;步骤(g):触探试验。本发明提供合理的物理模拟条件和较好的、易于描述的边界条件,能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共振法加固液化土的过程。

    一种可评价砂土液化潜势的孔压十字板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943460B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210531627.0

    申请日:2012-12-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可连续、定性评价饱和砂土液化潜势的孔压十字板装置,该装置的上部是上螺纹圆管(32),下部是下螺纹圆管(31),上螺纹圆管(32)的下部与下螺纹圆管(31)连接,在上螺纹圆管(32)和轴杆(4)中设有孔隙水压力传感器(2),孔隙水压力传感器(2)的上部连接电源电缆(1);在下螺纹圆管(31)的下部连接轴杆(4),在轴杆(4)外部设有由无孔板头(52)和有孔板头(51)相互垂直设置的十字板头,在有孔板头(51)的中部沿下螺纹圆管(31)的径向设有透水孔(6),在轴杆(4)的最底端为不透水塞(7)。该装置具有原位、快速、准确、方便等特点,为尾矿坝评估、砂土地震液化评价和岩土工程地基处理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检测工具。

    连续可变直径水泥土搅拌桩成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61332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27949.1

    申请日:2012-02-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连续可变直径水泥土搅拌桩操作方法,最下层旋转叶片入土时,开启液压自动伸缩旋转叶片,每层旋转叶片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每层旋转叶片的伸缩均为联动的,当最下层旋转叶片开始伸缩时,上层旋转叶片根据相隔的距离和下钻的速度;在下钻到设计桩底标高时,最下层和最上层旋转叶片之间距离的桩径是等径的;提升过程中固定位置的成桩直径:在开始提升时,最上层旋转叶片根据最下层旋转叶片在这一位置的成桩直径进行伸缩与之等径,并沿着最下层旋转叶片在下钻过程中的成桩直径进行等径伸缩,中间和最下层旋转叶片根据相隔的距离和提升速度,计算出时间,相应延时伸缩,将钻头提升至设计桩顶标高。

    双向搅拌粉喷桩成桩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30572B

    公开(公告)日:2010-09-01

    申请号:CN200810020800.4

    申请日:2008-02-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双向搅拌粉喷桩的成桩操作方法主要通过在同心内外钻杆的外钻杆钻头上安装二层正向旋转搅拌叶片,在内钻杆钻头上安装二层反向旋转搅拌叶片,喷灰口开在内钻杆钻头上二层搅拌叶片之间,内钻杆钻头在外钻杆钻头下方。在内钻杆钻头反向旋转入土及喷灰过程中,外钻杆钻头正向旋转的搅拌叶片起到压灰和正反向同时搅拌的作用,阻断水泥粉上冒途径,保证了水泥粉的用量在桩体中均匀分布;由于进行了正、反向旋转搅拌,使得搅拌更加充分。上述过程为下钻、喷灰、搅拌过程,在提升、搅拌过程时,对内、外钻头的旋转方向进行换向,即外钻杆钻头为反方向,内钻杆钻头为正反方。由于以上作用,明显提高桩体质量。

    一种模拟交叉硐室开挖土拱效应的试验设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83145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010939096.3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模拟交叉硐室开挖土拱效应的试验设备及方法,设备包括由透明材料制成的模型箱,模型箱四周设置有带刻度的网格;硐室模型,设置在所述模型箱内部;多腔气囊,设置在所述硐室模型内,形状与拟开挖硐室形状大小相一致,所述硐室模型包括主硐室和岔硐室,主硐室和岔硐室之间通过可调节角度的柔性连接件连接;检测仪器,设置在主硐室和岔硐室的交叉处,用于检测主硐室和岔硐室交叉处的应力;图像采集设备,用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主硐室与岔硐室交叉部位多角度拍摄。本发明装置可以根据动态地跟踪隧道施工,隧道围岩的变化过程得到最终的塌落拱,尤其是分岔隧道这一复杂结构下的塌落拱,根据采集的信息进行隧道开挖的三维动态模拟。

    模拟基坑开挖的物理模型试验设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51718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810589682.2

    申请日:2018-0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模拟基坑开挖的物理模型试验设备及其方法,该设备包括:包括模型箱、内衬构件、液囊、气囊。模型箱内部埋填模型材料,且模型材料上表面具有尺寸适于置放内衬构件的基坑;内衬构件,呈内凹状设置,且凹口向上地置于模型箱的基坑中;液囊置于内衬构件的内腔,且液囊与内衬构件之间具有气囊;气囊为内凹状结构,且气囊外缘的形状与内衬构件的内腔形状适配,而液囊的外缘形状则与气囊的内缘形状适配;液囊通过进液管充满液体时,能够填满气囊的整个内凹空间;气囊通过进气管充满气体时,能够均匀布满液囊与内衬构件之间的整个间隙。采用本装置,具有可实现室内基坑开挖模拟,为岩土工程室内模型试验提供有力的测试工具。

    一种制备模型透水管桩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795025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910136319.X

    申请日:2019-02-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模型透水管桩的装置,包括注浆管槽、套设在注浆管槽外且与注浆管槽同心设置的离心管槽以及套设在离心管槽外且与离心管槽同心设置的浆液收集管槽;还包括用于带动离心管槽转动的动力装置和胶凝浆液收集装置;所述注浆管槽与外部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离心管槽与浆液收集管槽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注浆管槽与离心管槽之间的环形圆筒内填充有骨料,注浆管槽和离心管槽的侧壁上均设有多个通孔结构,注浆管槽通过进液管与胶凝浆液收集装置连通,浆液收集管槽通过出液管与胶凝浆液收集装置连接。本发明装置浇筑出的透水管桩胶凝浆液和骨料不会产生离析现象,透水管桩强度均匀,透水管桩各个部位渗透系数大小基本一致,并具有良好的透水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