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18386545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397334.0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东华大学 , 山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B29C64/227 , B29C64/118 , B29C64/255 , B29C64/20 , B33Y10/00 , B33Y30/00 , B33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静电纺丝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按需打印的激光熔体静电纺丝方法及装置,激光熔体静电纺丝方法是将熔体射流沉积在按设定的路径运动的第一接收装置上,沉积过程中,利用电场力和激光束切割,使得熔体射流只落在第一接收装置上需要打印的位置上;方法所用装置包括打印头系统、三维接收平台(包括三维运动平台和第一接收装置)、第二接收装置、电位切换装置(包括电刷和可切换极性电源)、激光束切割系统,三维接收平台、第二接收装置水平布置分别位于打印头系统的正下方和侧下方。本发明可提高支架设计的自由度,实现按需打印的目标,为扩大应用领域提供了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2443097B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110312273.6
申请日:2011-10-14
Applicant: 东华大学
IPC: C08F220/14 , C08F220/22 , C08F2/02 , G02B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波导用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第一单体,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作为第二单体;制备包括:在反应釜中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两种单体,然后再加入引发剂和链转移剂,第一步聚合温度为70~80℃,聚合时间在1h~4h,第二步聚合温度为50℃,其聚合时间在24h,第三步聚合温度为100℃,聚合时间为3h,即得。本发明的共聚物具有低结晶性、高透光率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的光学用聚合物PMMA而言,其折射率低于PMMA,并且有可调控的特点;同时,由于该共聚物中C-F键的引入,能够降低常见通讯波段在聚合物介质中的传输损耗,使得损耗窗口发生红移。
-
公开(公告)号:CN102443097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110312273.6
申请日:2011-10-14
Applicant: 东华大学
IPC: C08F220/14 , C08F220/22 , C08F2/02 , G02B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波导用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第一单体,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作为第二单体;制备包括:在反应釜中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两种单体,然后再加入引发剂和链转移剂,第一步聚合温度为70~80℃,聚合时间在1h~4h,第二步聚合温度为50℃,其聚合时间在24h,第三步聚合温度为100℃,聚合时间为3h,即得。本发明的共聚物具有低结晶性、高透光率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的光学用聚合物PMMA而言,其折射率低于PMMA,并且有可调控的特点;同时,由于该共聚物中C-F键的引入,能够降低常见通讯波段在聚合物介质中的传输损耗,使得损耗窗口发生红移。
-
公开(公告)号:CN11991090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392215.0
申请日:2025-03-31
Applicant: 东华大学
IPC: B29C64/386 , B29C64/393 , B33Y50/00 , B33Y50/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熔体电写曲线打印射流滞后的在线监测方法及提升熔体电写曲线打印准确性的方法,具体过程为:先依据所需打印纤维的直径和熔体体积流量计算纤维沉积速率,以及依据所需打印纤维的曲线形状确定沉积纤维的位置矢径,再计算局部曲率与单位切向量,然后根据利用熔体电写射流滞后的在线监测装置实时监测曲线打印过程中射流滞后长度不断调整打印路径(熔体电写射流滞后的在线监测装置包括伺服电机、工业相机、环形导轨和承重支架),最后通过调整打印时的电压使射流滞后长度小于3mm,并根据调整后的射流滞后长度施行曲线打印过程。本发明可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整射流滞后长度,进而有效提高打印图案的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727271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86418.0
申请日:2024-07-03
Applicant: 东华大学
IPC: D04H1/728 , D04H1/43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种促进纳米纤维深度嵌入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静电纺丝装置、负压吸风装置、纤网传输装置、纤网电荷管理装置和纤网蓬松控制装置。通过纤网蓬松控制装置调控纤网内电纺纳米纤维的嵌入通道,通过纤网电荷管理装置中和网帘上的残余电荷。本发明各装置的配合使用可诱导电纺纳米纤维在纤网厚度方向上的深度嵌入和跨尺度纤维间的有效结合,所得混纺纱的功能持久性和稳定性得到显著改善,对于跨尺度混纺纱发工业化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更有效改善了功能性纺织品的综合性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