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组竹材-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和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9354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874164.7

    申请日:2024-12-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中的重组竹材‑混凝土组合梁结构,所述结构包括:抗剪连接件、重组竹材、ECC混凝土;所述抗剪连接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重组竹材中,所述抗剪连接件的另外一部分位于所述ECC混凝土中;其中所述抗剪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一钢板、两个第二钢板,两个螺栓以及两个螺母;所述第一钢板的尺寸为40×100×5mm,所述第二钢板的尺寸为40×40×5mm,所述第二钢板的边的一端点连接所述第一钢板的长边的一端点,使得所述第一钢板的长边和第二钢板的边成90°夹角,在所述第一钢板远离所述第二钢板的位置处进行钻孔,所述钻孔的数量为2,所述钻孔的孔径为8mm,其中所述钻孔沿长边方向排列;所述螺母和所述螺栓将两个所述第一钢板通过所述钻孔进行连接。本申请充分发挥了重组竹抗拉性能和混凝土抗压性能,解决了传统竹混结构中复杂的竹材开槽问题。

    一种双掺稻壳灰与硅灰抗冻水泥砂浆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96164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910262825.3

    申请日:2019-04-02

    Abstract: 一种双掺稻壳灰与硅灰抗冻水泥砂浆的制备方法,属于寒区建筑材料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水泥砂浆抗冻耐久能力不足的问题,所述的制备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实现的:高温煅烧;球磨材料;配比;混合搅拌;振捣;高温蒸养。本发明的优点是:稻壳灰与硅灰作为工农产业副产品,包含大量活性SiO2成分,将其用作矿物掺合料替代水泥,可以有效减少建筑水泥用量,减少生产水泥时CO2的排放量,从而起到变废为宝、节能环保的效果。800℃高温煅烧稻壳灰,可以打破内部的网格结构,使得材料比表面积大大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材料内部活性SiO2的量。

    一种增强连接件与预制重组竹-UHPC组合结构模块化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53687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369966.6

    申请日:2024-03-29

    Inventor: 林幽竹 王晨 孙铭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中的木‑混凝土组合结构及预制模块化建筑领域,提出了一种增强连接件与预制重组竹‑UHPC组合结构模块化安装方法。旨在通过预制构件实现重组竹‑UHPC模块化施工,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实现经济、快速、和安全的施工作业。而预制构件与预制构件间的连接方式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本发明设计一种增强连接件,这一创新型的抗剪连接件采用缺口与锚固工字型钢的方式,目的在于增强重组竹与UHPC两种材料之间的连接,在确保二者充分发挥协同作用的同时,改善组合结构整体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效益。最终,通过钢连接板实现模块与模块间的连接,高效实现建筑工业化。这一创新性的设计为重组竹‑UHPC组合结构工程应用提供了进一步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有利于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一种含纳米纤维素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03522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789171.6

    申请日:2023-06-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材料技术领域,主要发明一种含纳米纤维素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以下是其应用背景。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含纳米纤维素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水泥885份、硅灰221份、去离子水135‑221份、粗石英砂431份、细石英砂543份、纤维素纤维块0.45‑1.77份、减水剂8‑19份、消泡剂1.5份。本发明通过合理地使用纳米纤维素纤维,制备出具有良好分散性的纳米纤维素纤维浑浊液。在超高性能混凝土中加入该浑浊液,可以增加强度并减小自收缩,从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体积不稳定问题。该制备方法简单、绿色环保,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移动式可调整型伞状枣果收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845485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711232426.X

    申请日:2017-11-30

    Abstract: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设备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伞形收集部分:此部分包含三个展开单元,每个展开单元3包括由杆12,杆13,杆14构成的弧形导向架,与导向架相连的伞骨11,丝杠15,与丝杠相配合的主动轮18以及从动轮17,和帆布及必要的连接部分。控制部分:包含单片机3,可通过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实现对丝杠15移动的控制。基座部分:包含“凹”字形壳体5和车轮1。动力部分:电动机2。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可改变收集伞展开程度的,可智能调节展开单元所围区域大小的适应性更强的新型伞形枣果收集装置,从而实现对枣果的统一收集。利用单片机智能控制装载齿轮的轴的转动,来实现三个半伞的智能合拢,从而提高了整个装置的适应能力,实现对不同大小果树的果实收集工作。

    一种应用水平钢板+角钢连接件的重组竹-混凝土组合梁

    公开(公告)号:CN222206761U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20616311.X

    申请日:2024-03-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中的竹‑混凝土组合结构领域,主要发明一种应用水平钢板+角钢连接件的重组竹‑混凝土组合梁。包括角钢,钢板,螺栓,重组竹梁,混凝土;钢板钻孔,将螺栓安装并焊接,角钢焊接在钢板的另一面,形成稳定的连接框架。在特定的竹材位置进行开槽和钻孔,在竹梁的凹槽孔内注入高品质的环氧树脂胶,随后放置并固定制作好的连接件,直至胶水完全凝固,最后搭建模板并浇筑混凝土。本发明通过创新的连接件设计,解决了竹‑混凝土组合梁在抗剪性能和连接界面稳定性方面的技术难题。这些创新不仅提高了组合梁的结构性能,还增加了其耐用性,使其更适合各种工程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