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244914B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110205982.4
申请日:2011-07-2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H04W40/10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多跳无线网络的认知路由方法,属于无线通信网络技术领域。本发明可以获得最大的组播时间。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使用DRIP算法构造初始组播树,寻找瓶颈节点;步骤二:寻找瓶颈链路,步骤三:调整组播树的拓扑,利用组播树中的节点或未参与组播的节点来改造组播树的拓扑结构;步骤四:调整各接收节点的接收方向,根据定向天线调整各接收节点的接收方向;步骤五:调整发送节点的发送功率,通过博弈调整各个发送节点的发送功率;步骤六:判断是否更新拓扑,根据组播树的生存时间是否能继续提高来进行判断是否能继续更新拓扑;当组播树的生存时间能继续提高,则网络拓扑并未达到最优,返回执行步骤一;否则,算法结束。
-
公开(公告)号:CN102256261B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110196799.2
申请日:2011-07-1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网络认知能力的动态频谱接入方法,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信道分配,可用频谱被分割成一系列频带,这些频带在带宽和发送范围上各不相同,这些频带即为信道;每个信道都完全正交,从用户同时可以使用多条信道;当几个用户在一定范围内同时使用同一个信道,就会造成冲突和干扰;所有的用户的位置都是固定不变的;步骤二:信道接入,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从用户充分利用主用户未使用的信道,即从用户要机会的利用分配给主用户的信道的空闲时隙;利用二状态的马尔科夫模型,使用信道的主用户不考虑从用户的存在;步骤三:信道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03200043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082597.4
申请日:2013-03-1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H04L12/26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时变非平稳网络流量测量方法,属于网络技术领域,本发明以奇异值分解历史流量得到正交基矩阵代替稀疏基,采用通过高斯随机矩阵构建新的网络层析成像模型的方式来描述源路由器到目的路由器的流量、路由的选择和链路负载之间的关系,使得端到端流量重构的高度病态问题可转化为可用压缩感知解决的凸优化问题,运用压缩感知重构算法可以精确地重构端到端流量;本发明方法重构出端到端流量,用来进行网络规划、路由规划、评估新路由协议的性能以及分析网络故障等网络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2244914A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110205982.4
申请日:2011-07-2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H04W40/10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多跳无线网络的认知路由方法,属于无线通信网络技术领域。本发明可以获得最大的组播时间。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使用DRIP算法构造初始组播树,寻找瓶颈节点;步骤二:寻找瓶颈链路,步骤三:调整组播树的拓扑,利用组播树中的节点或未参与组播的节点来改造组播树的拓扑结构;步骤四:调整各接收节点的接收方向,根据定向天线调整各接收节点的接收方向;步骤五:调整发送节点的发送功率,通过博弈调整各个发送节点的发送功率;步骤六:判断是否更新拓扑,根据组播树的生存时间是否能继续提高来进行判断是否能继续更新拓扑;当组播树的生存时间能继续提高,则网络拓扑并未达到最优,返回执行步骤一;否则,算法结束。
-
公开(公告)号:CN103200043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310082597.4
申请日:2013-03-1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H04L12/26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时变非平稳网络流量测量方法,属于网络技术领域,本发明以奇异值分解历史流量得到正交基矩阵代替稀疏基,采用通过高斯随机矩阵构建新的网络层析成像模型的方式来描述源路由器到目的路由器的流量、路由的选择和链路负载之间的关系,使得端到端流量重构的高度病态问题可转化为可用压缩感知解决的凸优化问题,运用压缩感知重构算法可以精确地重构端到端流量;本发明方法重构出端到端流量,用来进行网络规划、路由规划、评估新路由协议的性能以及分析网络故障等网络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2256261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196799.2
申请日:2011-07-1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网络认知能力的动态频谱接入方法,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信道分配,可用频谱被分割成一系列频带,这些频带在带宽和发送范围上各不相同,这些频带即为信道;每个信道都完全正交,从用户同时可以使用多条信道;当几个用户在一定范围内同时使用同一个信道,就会造成冲突和干扰;所有的用户的位置都是固定不变的;步骤二:信道接入,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从用户充分利用主用户未使用的信道,即从用户要机会的利用分配给主用户的信道的空闲时隙;利用二状态的马尔科夫模型,使用信道的主用户不考虑从用户的存在;步骤三:信道切换。
-
-
-
-
-